成都社區民警謝和平:群眾口中一字之差,就能體現工作的意義

今年56歲的謝和平是成都金牛區公安分局沙河源派出所社區民警,他日復一日奔走在0.64平方公里的沙河匯澤路社區,默默無聞地守護著這份責任田,轉眼已有10年時間。

成都社区民警谢和平:群众口中一字之差,就能体现工作的意义

“社區民警的工作往往是瑣碎的,但千萬不要因為瑣碎就懷疑這份工作的意義,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多時候,一個字的差別,就能體現出你的工作是否到位,群眾是否認可你。”今天,面對記者的採訪,謝和平說,多元化解矛盾、全時段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社區,他還要繼續幹下去。

從“你們”到“我們”

一個字的變化 警民關係更加密切了

沙河源匯澤路社區成立於2011年8月,由泉水、友聯、長久、古柏、新橋、五福、踏水橋、王賈橋、陸家橋9個村以及曹家巷、高升橋、營門口、天回鎮、火車站拆遷安置居民組成的新型社區。剛搬遷入住時,鄰里關係重組,社區居民顯得迷茫而焦躁,社區民警下社區開展工作,居民不願意配合,真正是“門難進、人難找”,在當時群眾的眼中,派出所是“你們的派出所”,社區是“你們的社區”。

成都社区民警谢和平:群众口中一字之差,就能体现工作的意义

作為社區民警,謝和平的時間安排裡從來沒有上下班之分,天天窩在社區裡與居民“拉家常”、收集治安建議、發放宣傳資料、指導完善防範措施……只要群眾有事,他一定第一時間上門幫助。

泉水人家一期2棟的袁婆婆因患有嚴重的關節炎,一天,她在家洗衣服時不慎摔倒在地,又因洗衣機漏水,使整個房子都積滿了水,此時正在小區單元入戶的謝和平,得知情況後,及時趕到將袁婆婆扶起,關閉家中水閥,並把積水清理乾淨。謝警官幫助袁婆婆的事頓時在小區傳開,成為美談。

成都社区民警谢和平:群众口中一字之差,就能体现工作的意义

“居民認可和信任你了,我們的警務工作就好開展了,警民關係也更加密切了。”謝和平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一名社區民警的愛民情懷。他有一本“賬”,裡面記滿了社區誰家家庭困難,誰家有重病人員,誰家孩子不聽話需要重點關注……每每說起這些,他總能如數家珍。

這些真心為民服務的點滴事例,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以堅守的方式將普通和簡單轉化成不平凡和不簡單,贏得了社區和群眾的尊重與支持,居民口中的“你們派出所”也逐漸變成了“我們派出所”,“你們社區”變成了“我們社區”。

從“調解”到“理解”

沉到社區服務群眾 及時把矛盾化解

在派出所值班工作中,常常遇到群眾糾紛,謝和平總是認真聽取、耐心化解。2017年5月,社區裡的獨居老人袁婆婆因為與兒子、媳婦有誤會,重病在床無法自理了也不願意和兒子一家一起居住,社區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調解,但袁婆婆和其兒子、兒媳都不願讓步。

老謝了解情況後,經常上門給袁婆婆打掃衛生,在袁婆婆和其兒子家中兩頭跑,充當“和事佬”,長達半個月的奔波勸說後,袁婆婆和其兒子終於被感動了,袁婆婆的兒子說“我媽養我不容易,現在她老了,我卻對他不耐煩,老謝和她沒關係都能這麼細心地照顧她,我真的太犯渾了……”

2019年5月,受施工影響,泉水二期一居民家中多次出現滲水現象,傢俱部分損壞,在找物管交涉未果的情況下,該戶房東情緒極度不滿,矛盾隨時可能爆發。得知情況後,謝和平多次上門查看,安撫受損居民,同時,主動將情況向派出所領導上報,積極配合所領導到相關部門協調溝通,最終為受損居民爭取到補償金,矛盾被及時妥善化解。

“我既然是社區民警,將應該沉到社區,到群眾中去,更好的服務群眾。只有這樣,當有矛盾要調解時,群眾才能理解你,才能及時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謝和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