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者到青銅,如何拯救全虧的電解鋁?

2018年,網上流傳著一個很悲觀的預言: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這句話對2020年的電解鋁行業來說,一語成讖。

進入2020年,是本世紀又一個十年的開始,中國電解鋁工業並沒有迎來春暖花開,而是遭遇了又一場“滑鐵盧”:4月2日LME鋁報收1495美元/噸,上海鋁錠現貨11300元/噸,創2016年4月以來新低。根據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公司鋁研究團隊測算,3月中國電解鋁行業的加權平均完全成本為13200元/噸,加權平均現金成本為11680元/噸,相比目前價位,全行業完全成本虧損比重為100%。

2020年春節以來,新冠疫情對國內經濟衝擊可謂巨大,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受疫情影響,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8.3%。僅從汽車銷量來看,2月份汽車銷量同比下滑79.1%,其中乘用車銷量同比下滑81.7%。

目前國內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但國外疫情卻快速肆虐,對全球經濟的衝擊超乎預料。海外汽車產業停頓,全球範圍內已有大眾、寶馬、豐田、福特、特斯拉等20個主流跨國汽車集團宣佈關閉部分工廠,全球26個國家上百家工廠受到波及,復工不知何時。

由於國外疫情,遠洋運輸和航空運輸受限,外貿出口不暢,多米諾骨牌效應瞬間來臨。原本出口的近1000萬噸鋁及鋁製品(2019年中國鋁及鋁製品出口總計900餘萬噸)基本要靠國內消化。

國內過剩,內需不旺,出口受限,庫存高攀,市場失衡,價格暴跌,全線虧損,這一次,中國電解鋁行業真的是被刀尖抵在喉嚨上了。更可怕的是,這苦日子才剛剛開始,更苦難、更緊巴的時期還在後面,安泰科鋁研究團隊指出,未來鋁市場形勢不可能好於2019年。

電解鋁行業曾經一度是王者。本世紀之初,電解鋁的利潤率遠遠超過其他行業,其投資增長也超過國民經濟的平均增長值。如今,電解鋁的“武力值”、“智力值”大幅下降,身在其中,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萬頭羊駝飄過的感覺。

如何應對失衡的市場和鉅額的虧損?面臨著生死考驗如何活下去?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又不得不提。

重病,就得下猛藥治。

第一劑藥是縮減市場供給。安泰科鋁研究團隊指出,減產是過剩市場中抑制價格下跌最直接的辦法。2015年底,鋁價跌破萬元後,就是在全行業聯合減產400萬噸後出現觸底回升。

減產的途徑有兩條:一是新建項目暫緩投產。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諸多外部環境條件惡化,當務之急是新建電解鋁項目要按下暫停鍵。這位人士說:“暫停並不是不幹了,而是等行情好了再投產。鋁工業的主幹是電解鋁,電解鋁影響到氧化鋁、預焙陽極等產業,如果現在繼續啟動投產,市場庫存量更大,將貽害整個鋁行業,包括自身。”二是全行業骨幹企業從自律、自醒、自覺的高度,聯合減產保價。提前實施檢修計劃,推遲電解槽大修後的重啟,停掉部分系列,減少市場投放。

第二劑藥是擴大國內消費。安泰科鋁研究團隊指出,除傳統用鋁產業外,要特別關注新興市場的鋁消費,把重點放在尋常百姓生活用鋁(如鋁製傢俱)以及市政用鋁(鋁天橋、鋁路燈杆、鋁廣告牌)的推廣應用上。中鋁集團研究室負責人也表示,消化鋁庫存,目前必須以依靠國內消費為主,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出臺鼓勵刺激國內鋁消費的政策。

有專業人士提出,擴大鋁消費、讓鋁材造福城鄉人民,還應從四點入手:一是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脫貧攻堅行動,讓“鋁材下鄉”,在農機具、農村住房改造、農網改造、農用車、農田灌溉設施、農用無人機等領域推廣鋁應用;二是結合電商和智能物流配送,大力推廣鋁托盤、鋁轉運箱;三是結合治理塑料汙染行動,實施“鋁箔餐盒工程”;四是結合衛生防疫和災害救援,推廣鋁製方艙醫院設施、隔離設施、醫療救援設施、醫療垃圾轉運設施等。

第三劑藥是實施收儲。依據中鋁集團研究室負責人提出的建議,應由國家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倡導,各骨幹企業成立聯盟,按比例共同出資收儲,縮減企業庫存,提振市場信心,增加市場預期。

綜上所述,減產和擴大消費,一減一增,才是驅散電解鋁陰雲的最亮的光、最有效的藥。只有這樣,中國的電解鋁工業才能一路打怪升級,由青銅逐漸迴歸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