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們生氣也還是一週只能買兩個口罩”

“就算你們生氣也還是一週只能買兩個口罩”


梨泰院 1995,座標韓國首爾,慶熙大學商學院本科畢業,現於韓國一家出口貿易公司工作。梨泰院 1995已在韓國14年,然而剛剛開啟不久的2020年卻給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姥姥突然生病去醫院,在中韓兩國漫長的自我隔離期,公司通知降薪再到在家辦公,居住的韓國社區出現2例確診病例……梨泰院 1995將自己經歷的故事寫在了這篇疫情日記中。

“我依舊擔心著自己會被感染,卻也仍然期盼著明天。”梨泰院 1995也不知道保持一個好心情是否能夠讓病毒離自己更遠一些,然而無論如何,“我還是選擇過一個開心點兒的三月。”

“就算你們生氣也還是一週只能買兩個口罩”


2020年1月23日,韓國已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我早早起床拎起收拾好的行李,直奔仁川機場。路上想的都是晚上到家吃什麼,是我們河北的特產驢肉火燒,還是許久沒吃的海底撈,麻辣燙,或者麻辣香鍋。但萬萬沒想到,我下飛機接到的第一個電話竟然是媽媽從醫院打來的。

“你姥姥早晨起來身體就不舒服,我們現在帶她在醫院檢查,你自己直接回家吧。”

當時我就懵了,第一反應是會不會是肺炎?那時網上還沒有太多關於新冠肺炎的準確信息,只知道確診的患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懷著不安的心情,我從機場直奔醫院。醫院的氣氛和以往不太一樣,人人都帶著口罩,醫院的護士更是穿了全身的防護服。萬幸的是,做了全身檢查以及核磁之後,醫生說姥姥只是普通的發燒,並不需要太過擔心,回家吃點退燒藥就可以。

當天我們市確診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確診醫院就是我們去的那一家。抱著為別人負責也為我們自己負責的想法,全家老小自行在家隔離了兩個星期。期間我也和公司說明了情況,公司表示可以理解,但是我請掉的假要從年假中扣除。

2月8日,韓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4例

今天元宵節,是解除隔離的第二天。爸媽送我到機場,我一路叮囑他們“能不出去就不出去”,“加賣菜阿姨的微信,直接從微信下單,她會給送到樓下”,“不要太擔心,已經在好轉了,熬過這段時間就行了”。而他們也是像往常一樣叮囑我,“在外面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喜歡吃的就買,想去哪兒玩要找個朋友和你一起”。那個時候韓國還沒有迎來爆發期,大家都以為我在韓國反而會更安全一些。

“就算你們生氣也還是一週只能買兩個口罩”

2月22日,韓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346例,累計死亡2例

回韓國後漫長的個人隔離期終於在今天結束了。這期間我靠著之前家裡囤的泡麵和點外賣來維持基本生活。看著一些大學生們在微博曬的單人隔離間和隔離餐,讓我這個已經畢業兩年的人頭一次有了懷念校園的感覺。

至今,韓國確診人數從個位數直線上升為 346 例,不過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大邱地區,所以對住在首爾的我來說沒有太大的危機感(大邱至首爾距離200多公里,駕車需3-4小時)。又因恰逢週末,我便打算在週一上班前去超市進行一次採購,彌補一下我最近在隔離期被泡麵傷到的胃。

在超市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雖然大部分人都不帶口罩,但從來都不會缺貨的日用品區居然有很多貨架已經掛上“賣光”的標籤了。

理智告訴我這些日用品家裡還有,以後也可以買到。但看著大家都在囤東西,內心也有一個聲音一直在小聲的講:“快買吧,快買吧,現在不買下次沒準就買不到了”。最終,一直鄙視這種囤貨行為的我也控制不住買了很多廁紙和儲存食品。

2月24日,韓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833例,累計死亡8例

差不多休假快一個月的我終於回到了工作崗位上。這一個月的時間中,我網上刷評論時看到這句話無數次:“時代的一粒灰,落在一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大山。”

工作第一天,我就見識了現實的殘酷性。我們公司合作的很多中國企業都取消了接下來三個月甚至六個月的訂單。而我作為公司唯一一個會中文的翻譯,聯繫國內廠商的事情就都壓在了我頭上。客戶們等著和我確認退款原因、賬戶信息以及有沒有可能把訂單推遲到下半年。也許是太久沒有開工,也許是不願意向家人傾訴工作上的麻煩,我的電話彷彿變成了專門為客戶開通的感情宣洩桶,一個又一個無奈又心酸的故事壓得我有點喘不過氣來。

2月27日,韓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1766例,累計死亡13例

上班第四天,我發現很多同事突然之間都有了私家車接送,有的是家裡父母,有的是臨時買了一輛二手車。而首爾最繁華的幾個區如“明洞”、“梨泰院”等已門可羅雀。我每次下班路過,都有種喪屍進城後冷清蕭條的既視感。

“就算你們生氣也還是一週只能買兩個口罩”

(圖:冷清蕭條的首爾市區)

在韓國14年以來,我頭一次有這樣的感覺。比起我剛到韓國的時候,現在不僅在大邱,你在全韓國人民身上都能體會到這種切實的壓迫感:每天手機對疫情更新數據的不定時提醒、直線上升的確診人數、永不停息在更新的死亡數。這一切都讓在大街上停留的人越來越少,超市排隊買東西的人越來越多。

“就算你們生氣也還是一週只能買兩個口罩”

(圖:首爾一家超市前排隊買東西的人)

3月2日,韓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4335例,累計死亡22例

公司郵件通知全體員工將實行階梯型降薪,使得本就不富裕的我雪上加霜,轉正後我的薪水甚至還沒有轉正前實習期的多。不過我也知道公司這陣子運行很艱難,特別是在損失了好幾個中國客戶的情況下。如果我執意要求按原工資標準,可能這筆錢就是我的離職金了。

在如今這個全球經濟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實習、就職、跳槽都變得異常艱難。同事和我抱怨說同一棟辦公大樓裡,已經有不少公司開始在家辦公了,而我們公司卻還沒動靜。我以為他是害怕被感染,畢竟我倆是公司裡為數不多沒有車的人。然而當天下午他居然還邀請我去看電影,我的心裡一瞬間多了許多問號。真不知是該吐槽韓國的電影院居然還開門,還是他一個班都不想上的人居然想去密閉空間看兩小時電影。

3月9日,韓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7382例,累計死亡51例

今天去藥店買口罩,被通知說每人一週只能買兩個,除此之外外國人還需持有外國人登陸證購買。雖然我覺得這一政策對上班的人來說有點不太合理,但好在是能夠原價購買口罩。如果想要每天更換口罩的話,也有途徑可以花 10 倍價格買到口罩。像我這個被降薪的窮人,就只能選擇買一個口罩帶兩天。

賣口罩的藥店也貼出了中英韓三國語言的公告:“現在是特殊情況,希望大家理解,就算你們生氣也還是隻能買兩個口罩。保持一個好心情讓病毒離你更遠一些。”

我也不知道好心情到底會不會讓病毒離我遠一些,不過我還是選擇過一個開心點的三月。

“就算你們生氣也還是一週只能買兩個口罩”

3月15日,韓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8162例,累計死亡75例

公司終於通知在家辦公了!開心之餘,我決定出門買點肉為下週的居家生活做準備。然而在去超市的路上,居然遇見某宗教的傳教士發傳單想要吸引人入會。

來過韓國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在這個“宗教自由”的國家,大街上隨處可見這種所謂的“傳教士”。而此次疫情中,在大邱引起的大規模傳染事件也和“新天地教會”有關。現在韓國每次出現故意傳播病毒的事件,調查順序都是先提問:“他是不是屬於 XX 教會?他這麼做的動機是什麼,是不是教主授意?”可見韓國政府已經被各種“邪教”坑怕了。

這裡提醒大家一下,在韓國大街上如果碰到這種人,千萬不要說自己聽不懂韓語。現在很多海外教徒,連傳單都有中文版的,就算你不被洗腦加入教會,這也會浪費你寶貴的五分鐘。建議直接無視,走自己的路讓邪教無路可走!

“就算你們生氣也還是一週只能買兩個口罩”

圖:大街上的韓國傳教者

3月16日,韓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8236例,累計死亡77例

在家辦公的第一天,強烈想念公司辦公室以及我可愛的同事們。相信每位上班人士都有過對“在家辦公”、“線上工作”的憧憬。但現實是殘酷的,在公司一小時可以幹完的活兒硬是被我在家磨了三個小時。

而我所在的社區也於今天出現了確診人員,而且還一次確診了兩個,直接把我嚇懵了。父母知道後,第一反應就是讓我趕緊回國,反正現在也是在家辦公,甚至說工作不要了也可以。有那麼一瞬間我確實想要直接跑路回家。但轉念一想,沒到期的房子怎麼辦?家裡的一堆傢俱要怎麼處理?工作上的任務我要和誰去交接?

最後我定下的結論是,讓住在附近的朋友開車帶我去超市,一次性買夠了半個月的食物和用品,希望可以這樣撐過這一陣子。

和爸媽打電話的時候,我一直都是反過去安慰他們的,說我在這裡沒事,大家沒有歧視我,東西都能買全,社區那個確診人員住的可能離我很遠;而且我上下班都是走樓梯,感染的機率很小,我一點都不害怕。

但我其實一個人怕得要死了,從回國陪姥姥去醫院,到自己早晚上下班,到現在小區有人確診了,最終我怕得在家大哭了一場。但是這些話和父母說又有什麼用呢,他們遠在中國幫不上我,唯一的效果就是讓家裡人陪我一起幹著急。

3月24日,韓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9037例,累計死亡120例

“我依舊擔心著自己會被感染,卻也仍然期盼著明天。”

社區出現確診人員一週後的今天,我坐在電腦前敲下了這段話,心裡浮現出最近的韓國熱播劇《梨泰院class》中的場景。“梨泰院”原來的寫法是“異胎院”,朝鮮戰爭後很多外國人在這裡生活。在長期強調單一民族的韓國,居住在這裡的人們被稱為“異胎”。

同樣身為外國人的我,疫情期間孤身一人時總會想起梨泰院社長樸世路的酒館“甜夜”。點幾個小菜和一杯燒酒,與朋友分享,就這樣度過一個甜甜的夜晚的日子,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