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新:網信之死

張振新:網信之死

張振新:網信之死

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香檳大學,就職於知名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主要研究方向,債權類資產,私募股權。

張振新:網信之死

10月5日一大早,假期的松懶還在惺忪的睡眼中游蕩。一則訃告驟然推送到眼前,並急速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蔓延:48歲的張振新因多臟器衰竭、酒精依賴、急性胰腺炎經搶救無效,於2019年9月18日在英國切爾西和威斯敏斯特醫院死亡。

張振新:網信之死

“Zhenxin Zhang”不是一名普通的中國籍男子,他是先鋒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先鋒系”實控人。後者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民營系金融集團。

訃告沒有第一時間發佈,這一死亡訊息的大眾傳播較其實際發生已經整整過去了17天。這在知名企業中並不是常規操作。

先鋒集團給出瞭解釋,“因集團處在非常時期,在核心團隊獲悉噩耗後,本著謹慎穩妥原則,通過對張振新董事長死因報告等多方驗證,證實張振新去世的因由”。

然而,大眾並不買賬,各種質疑紛至沓來:長期居住香港為何英國逝世?詐死?……逼得先鋒集團在三天後的10月8日又拋出了救治細節和死亡證明。

驟然離世的億萬富翁張振新,其身後留下了待釐清的逾700億元的鉅額債務。而就在去世前兩個月,張還密集辭去了旗下將近一半英國公司的職務,並把相應的股權轉給了下屬和關係密切的人。

錢和異常,都是大眾敏感神經的挑逗器。

1

張振新的金融發跡史始於申銀萬國大連營業部總經理,那年,他23歲。之後的6年,公開報道中的張振新留白,他到底積了多少家底,又籠絡了多少人脈資源,不得而知。

張振新:網信之死

2000年,未及而立之年的張振新辭職創業,創辦大連網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3年後,大連聯合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成立,它被視為先鋒集團前身,屬國內第一批出現的民營背景擔保公司。

成立後的三年時間,大連聯合信用擔保累計實現擔保額近30億元,累計實現收入7600萬元。隨後,張振新開始逆勢擴張,觸角從環渤海延伸到京津。

2006年初,張振新開始計劃集團化運作,準備涉足拍賣行、典當行、貸款公司、風險投資公司、產業基金、外幣兌換等上下游市場。

2008年底,大連聯合信用擔保成立遼寧、天津、大連、寧波4家子公司;8月,公司正式更名為“聯合創業集團有限公司”;2009年,北京子公司成立,並確立了大連、北京雙總部的發展模式。

此時,金融危機已經爆發。於是,張振新將“風險分散”的理念貫徹到投資佈局中,開始轉型金融創新,進軍黃金金融、航空金融和汽車金融等多個板塊。

2012年底,智慧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成為了先鋒集團新的願景,這兩個詞在當時的社會還有些陌生。

在張振新創業的15年時間裡,他以每年1.15張的速度集齊了金融業的所有牌照,包括銀行、證券、信託、保險、擔保、保理、第三方支付、融資租賃、拍賣、典當、貨幣兌換、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基金銷售、保險經紀、互聯網小貸、金交所等。

先鋒的“厲害”終於為大眾知曉,銀行、保險、信託、證券、金融租賃、期貨、公募基金都是金融領域的硬牌照,大部分民營企業一張都申請不下來,更別說7張了。外界曾經評價,“七張王牌,召喚神龍”。

張振新:網信之死

這條神龍或許就是龐大的“先鋒系”。低調集齊所有金融牌照的這些年,“先鋒系”僅在金融領域就持股了超過30家公司,另外還默默控股了78家企業,且在港股、新三板均有上市公司,所控制的業務甚至涉及了汽車租賃、地產等。

在“先鋒系”陷入困局時,多家媒體曾曝光了“先鋒系”的龐雜業務和複雜的關聯公司持股關係。但這些都是後話了。

轉眼到了2013年,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元年開啟,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網信即將登上歷史舞臺。

2

時鐘撥回6年前,那是一個互聯網春風即將吹滿中華大地的年份。支付寶開創性地聯手天弘基金推出了貨幣基金在線購買,正式打開了互聯網理財的潘多拉魔盒。銀行系、上市公司系互金平臺爭相誕生,風險投資紛紛湧向互金公司。

張振新:網信之死

投資風口,來了!大風中,網信呱呱落地。

網信集團由大連先鋒微融投資有限公司控股99%,後者由一家外商企業先鋒聯合大眾投資(香港)有限公司100%控股。外商企業先鋒聯合實為一家VIE結構的公司。

網信輸出了兩個互金平臺,網信理財和網信普惠。前者在2016年9月完成第三輪融資後進行了業務拆分,將P2P業務轉移至網信普惠旗下。

企查查顯示,網信集團由北京東方聯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運營。這家公司成立於2011年6月,註冊資本50000萬人民幣,實繳資本100萬元人民幣,實控人正是張振新,持股比例高達99%。

網信從成立之日起,就成為了風險資本競相追逐的對象:

2014年10月,A輪融資完成,知名投資者包括信中利董事長汪潮湧、匯源創始人朱新禮、中澤嘉盟董事長吳鷹、昆吾九鼎總裁黃曉捷、君同資本創始人黃永忠、香港知名投資人丁鵬雲、收購美國福布斯的任德章、朗瑞資本創始合夥人唐志剛等;

2015年7月, B輪融資完成,融資金額4100萬美元,三山資本、中信資本、信中利等均位列投資者之列;

2016年9月, C輪融資完成,融資金額7000萬美元,投資方包括建銀國際、三山資本、中信資本、信中利投資等十幾家機構。

當時,整個市場僅有11家P2P平臺成功獲得了C輪融資。而三輪融資過後,網信的估值也達到了20億美元。

有估值和有背景的投資機構撐腰,網信一時間成為普通投資人眼中的“網紅”,風頭無兩,受邀出席了眾多全球知名的盛會,包括世界互聯網大會、G20峰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達沃斯和APEC會議上甚至也有先鋒相關機構的代表。

張振新:網信之死

爾後,一系列被投資人視為“增信”的消息紛至沓來:中國互金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單位、北京互金協會常務副會長單位、持有官方頒發的安全管理認證、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被授予2016年度最佳互聯網金融平臺、2017年通過中共公安部的等級保護測評。

2014年至2018年上半年,“先鋒系”發展速度快上加快,落子也最為頻繁。期間,張振新先後完成了對中新控股、弘達金融控股、平安證券集團三家港股上市公司的控制,“先鋒系”員工總數突破兩萬人。

“網紅”網信在陷入泥沼之前,平臺累計借貸金額已高達1643.27億元。網信和“先鋒系”的高層都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中國的機會,也是世界的機會。

3

從2017年開始,監管機構掀起了一個金融出清大潮,其持續時間之長、波及面積之廣、整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張振新:網信之死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這輪出清中,一直為坊間喻有“神秘背景”的張振新沒能倖免。

2018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市場環境惡化,資產端質量下降嚴重,“先鋒系”很多網貸產品均出現狀況,但網信平臺一直仍在保持剛性兌付。

然而,讓人始料不及的是,2018年7月4日,一則發自網信集團CEO盛佳的截屏消息在網絡曝光,“經過集團領導討論,共同決定,網信平臺良性退出,會與政府相關部門一起,確保平穩有序,盡最大努力保障投資人利益。具體的工作安排會隨時通報。同時,希望各位理財師骨幹能積極參與到穩定投資人的工作中,共同做好善後工作”。

在此之前,雖然已有多名投資者在社交平臺上投訴稱網信平臺提現出現困難,但網信一直保持著零逾期。

根據網信普惠平臺當時公佈的數據,截至2019年5月31日,平臺借貸餘額為59.02億元,借貸餘額筆數13.37萬筆,當前出借人數量15.09萬人。但在項目逾期情況部分,平臺展示數據全部為0。

沸沸揚揚傳了數月之久的兌付危機,終於以投資人最不願意接受的結果塵埃落定。此時,距離張振新驟然離世僅差2個月。

先鋒集團的現金流也因此徹底斷流。雖然張振新手握的各種金融牌照資產合計超過了200億元,但由於大多數資產和牌照都涉及到抵押和凍結,加之整體市場環境走弱,有價無市,枝繁葉茂的“先鋒系”也並不能給陷入兌付危機的網信持續“供血”。

張振新:網信之死

誰也沒有料到,曾經風頭如此強勁的網信,會以“退出”的結局收場。在很多人看來,關聯融資是造成網信“落魄”的主因。

網信普惠上線之初主打供應鏈金融,借款金額多在千萬級別,核心擔保企業為聯合創業擔保集團,後者實為“先鋒系”旗下企業,關聯融資意味明顯。也正是因為這一關聯擔保,促使網信普惠一躍成為國內千億級的網貸平臺。

真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4

張振新在業內以“擅於抓住機會”著稱,從創業之初的聯合信用擔保到互金元年的網信,再到集齊全金融牌照,莫不如此。

張振新:網信之死

2016年,在區塊鏈大熱的背景下,張振新對身邊的人說,“這或許是近年來僅有的一次抓住潮流的機會,不能掉隊”。

然而,這一次奮不顧身的大手筆卻讓張振新直接撲了一個空,甚至導致了“先鋒系”的資金鍊斷裂和後來他自己的倉促離世。

2016年初,張振新在中新控股內部設立區塊鏈研實驗室,專注於區塊鏈技術的產業化實踐,但直到2017年初都沒有太大起色。彼時,全球的加密貨幣市場特別是比特幣、以太坊價格開始飆升,引起了全球金融界的高度關注。

而與其相關的挖礦業務(包括礦機、礦場)等,因為在幣值上升時可以獲得穩定收入,很快收回成本,遂成為基金、投資公司青睞的對象。

“嗅覺靈敏”的張振新圍繞此開展了一系列投資。其中,最關鍵的是,2017 年1 月,“先鋒系”旗下中國信貸科技與比特幣挖礦領域的知名企業BitFury Group Limited公司達成了3000萬美元的合作協議,包括認購其6.38% 股份,成立合營公司,收購其位於格魯吉亞的工業級數據中心,並獲得股東大會約1% 的投票權。

2017年8 月,中國信貸科技正式更名為“中新控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並將區塊鏈納入公司核心業務板塊,與支付、科技驅動貸款以及財富管理並列。

爾後的 2018 年,比特幣價格從暴漲轉為暴跌,中新控股開始了其過山車般的業績波動:

2018年第一季度,區塊鏈分部為中新控股貢獻收入約人民幣2.905億元,主要來自集團工業級數據中心的區塊鏈交易審核服務,佔總收入比重48.1%;

2018年第二季度,區塊鏈收入為人民幣1.41億元,較第一季度下跌近50%;

2018年第四季度,區塊鏈業務陷入虧損,為0.77億元;

2019年第一季度,區塊鏈收入顯示為0。

而在這動盪的幾個月,禍不單行的中新控股還出現在了著名的做空機構Bonitas Research 發佈的報告中,中新控股大股東張振新被指用惡意虛假交易,透過倒騰資產製造虛假利潤、誇大資產價值,認為其估值只為0元。

中新控股在區塊鏈領域的折戟,被外界認為是造成先鋒集團和網信資金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5

網信和區塊鏈遭遇危機的同時,“先鋒系”的其他多個條線同樣遭遇敗績。

張振新:網信之死

2017年收購平安證券,2018年以20億元入股綠城中國、主導併購香港人壽,這些資本大動作要麼以失敗告終,要麼出現鉅虧。而由於擴張腳步過快,經營管理出現紕漏,網信證券、先鋒支付這兩大持有集團最優質金融牌照的企業亦相繼陷入危機。

2018年下半年開始,張振新一直在進行瘦身轉型,關閉不盈利企業,清退若干高管,並不斷尋求外部機構的支援,努力和各個機構談合作,包括央企、國企、資產管理公司的合作支持,甚至開始轉讓個人的收藏品、藝術品。

用張振新的話來說,“公司和我自己的任何財產和牌照都可以轉讓,只要能換回現金流”。

按照張振新的預計,雖然先鋒集團的現金流一直處於淨流出狀態,但通過這種方式換來的時間足以通過處置資產的方式彌補缺口,“3、5年的時間,應該就扭轉過來了”。

然而,隨著張振新的突然離去,這一理論上的時間已經不復存在。

留給網信的,是如何一步步償還投資人的借款。

留給先鋒的,還有更多的謎團,待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