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異,是人生最大的美德》

很多人都愛看《奇葩說》,第五季都已經結束了很久,可是江湖上對它的議論還是經久不息,各位辯手的天馬行空辯論,還歷歷在目。

你對那一段印象最深呢?

我印象最深的,是馬薇薇扮演外形女王的那段演講。

當天的論題是:面對一顆高等生物外星蛋,是呵護它,還是毀滅它。

馬薇薇說:這個辯題實際上是在討論,高等生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友好還是敵對。其實這就和我們與地球上其他不如我們的生物之間的關係一樣。

《尊重差異,是人生最大的美德》

人類在地球上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人類的愛,充滿了上位者的傲慢與殘酷,一切標準都是建立在取悅人類自己的前提下設定的。

養寵物,把它們關在籠子裡,方便自己賞玩;帶它們去閹割,說是為了它們的健康,但是這一切,對於它們而言,真的是好嗎?

我們自以為是的做法,完全沒有考慮過物種之間的差異性。

那麼高級外星生物來了以後,會不會也囚禁圈養我們呢?

不得不說,這個話題真的很扎心。

【1】差異無處不在

在地球這個擁有74億人口的蔚藍星球上,真實的差異,無處不在。

社會差異:

西方世界對中國,好像總是心存芥蒂,根本原因,在於經濟體制不同,完全的市場經濟,似乎很難和宏觀調控無縫對接。

地域差異:

東北最冷的時候,氣溫會有零下二三十度,我們印象裡,大興安嶺白雪皚皚,東北人都是不畏嚴寒的勇士。

可是在海南島,四季都是夏天,人們都不知道羽絨服是何物,榴蓮隨時可以成熟,水稻一年可以收割三季。

生活習慣差異:

地域差異,還會導致生活習慣的不同。

雲、貴、川一帶潮溼,那裡的人民就都喜辣;中原一帶的大漢則愛吃麵食;沿海地區的英雄們,都是浪裡白條,而他們的娘子,則是烹飪海鮮的大師。

曾經看過一個亞馬遜熱帶叢林的視頻,一個三四歲的土著小朋友抓青蛙,摔暈它們以後,就放在石板上用火烤熟,然後整隻撕咬著吃下去,滿嘴流油。

隔路不下雨,十里不同天。

感慨那些小朋友生活不容易、很天然的同時,讓我們這些以鋼筋水泥的城市為家的“文明人”,胃裡也一陣一陣地不舒服。

【2】個體差異

有一種差異叫從達芬奇到貝多芬的距離。

我們做一個假設:

如果達芬奇學習的是音樂,貝多芬從事繪畫,後果將會怎樣?

答案可能不太樂觀,他們可能一事無成,世界上會多出兩個鬱郁不得志的青年,而歷史將會損失兩個推動人類發展的偉人。

我們國家的乒乓球運動在世界上所向披靡,獎盃都是一車一車的運回來。

《尊重差異,是人生最大的美德》

福原愛一次去王楠家玩,看著王楠一牆壁滿目琳琅的獎盃,羨慕不已。當她摸到一個第二名的獎盃時候,王楠說:

小愛啊,別的金盃送你都成,就這個動不得,這是唯一一個銀獎,我得留著做紀念。

但是,我們的足球就踢得不好,中國足球有史以來,亞洲都只衝出去過一次。

《吐槽大會》裡,有一期請來了國足隊長馮瀟霆。

池子問:我們真的輸給了人人都溫柔“薩瓦迪卡”的泰國?還被敘利亞逼平嗎?就是那個戰爭不斷,人人都逃難的敘利亞?他們還有心情踢足球?

李誕說:他們原本是沒有的,一看遇到中國隊,哎,忽然就有了。

《尊重差異,是人生最大的美德》

我們都知道,這是調侃,觀點其實非常不公平,這真的能賴國足嗎?

但實際上,人種不一樣,生來身體素質就不同,必然導致運動天賦不一樣。

上帝也得保持平衡啊,他給你打開了一扇門,就必須得關上一扇窗。

總之,正確認識自身差異,人生道路才會更寬廣。

【3】思維差異

我們都知道,有一種冷,是你媽覺得你冷。

秋天來了,到底要不要穿秋褲呢?

這個曠世的思辨,在去年秋天,終於有了完美的答案:

“穿上秋褲,是對降溫起碼的尊重。”

央視主播朱廣權這句話,溫暖了廣大掙扎在秋褲中的人民的心。

《尊重差異,是人生最大的美德》

我站在你面前,卻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思維和觀念上的差異,才是人與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

比如男、女之餘愛情。

女性在愛情中,扮演跟隨者的角色,在意的是感受。

男性扮演主導者的角色 ,要做決定,所以更在意做法。

我們經常會聽到閨蜜說:

我就是感覺不好,他過生日我想去外面為他浪漫晚餐,可是他卻拒絕了。

他是不是不愛了,他是不是心裡有別人了?

如果愛我,為什麼不聽我的,我還不是為了他過生日,不是為了給他驚喜嗎!

可是她男人怎麼想的呢?

月底要交房租,要還信用卡,她還要買化妝品,另外唸叨一個包也有半年了,我過生日不打緊,錢還是得有計劃。

誤會就是這樣產生的。

柏拉圖說:思維是靈魂與自我對話。

既然思維專注的對象是自己,那麼對外產生的差異,自然很大。

所以,不管是父母,還是情侶,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才是解決思維差異的唯一途徑。

【4】階級差異

印度電影《嗝嗝老師》,又是一部經典之作,影片把印度社會普遍存在的歧視、階級差異,以幽默的方式,揭露出來。

奈娜,因為說話時,一緊張就會打嗝,具有多項學歷的她,在求職的5年間,被18所學校拒絕。

終於,她的母校接收了她,但是,她要面對的是全校最差的問題班。

班裡的孩子頑劣不堪,非常不好對付,他們對奈娜的善意冷嘲熱諷,害得她頻頻犯病。

《尊重差異,是人生最大的美德》

原來孩子們的不妥協和尖刻,是由於這個貴族學校全校師生的歧視,9F班的全體學生,都來自貧民窟。

貧富差距帶給孩子們很多傷害,他們自己也無法坦然面對。

有一個家長就激動的對奈娜喊:

整個世界都在貧民窟外面!

奈娜感同身受,因為她也曾痛苦地面對著歧視,連親生父親都對她的病非常不耐煩。

奈娜堅持不懈地鼓勵孩子們直視自己的出身,坦然面對缺點,發現自己的優勢。

春風化雨,慢慢的,班裡的同學們終於學會積極處世,階級之間的矛盾與差距也在緩慢地彌合、冰釋。

《尊重差異,是人生最大的美德》

即便白天不懂夜的黑,也要在黎明混著夜色時,去努力理解那淺淺的重疊。

我們從小聽的故事裡《小馬過河》裡,小馬理解不了水有多深,松鼠也理解不了水有多淺,只有試過才知道事實的真相。

對於我們而言,工人、農民、學生、公司職員、公務員、老闆,每個群體的思維、生活方式都不一樣,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倘若固執地站在自己的岸邊,是永遠也不會了解河對岸的。

那樣,我們的世界該有多狹窄啊。

【5】不可調和的差異

在北京的西城區,有一條街叫牛街,這裡,是漢族聚集區裡的穆斯林綠洲。

街上居住的大多數是回族同胞,這裡還擁有北京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宋代建造的清真寺。

穆斯林兄弟不吃豬肉,位於牛街街口的麥當勞,也並不提供豬肉漢堡。牛街裡以及附近七八條街的超市裡,也絕無任何豬肉產品。

一個朋友因為工作原因,在牛街居住過一年。

《尊重差異,是人生最大的美德》

一次,他在家裡做排骨,就有鄰居來敲門,提醒他尊重民族信仰。

然而,令他驚詫的,來人並不是回民鄰居,而是漢族鄰居。

在全球一體化的當下,主流群體並沒有融合忽略少數群體,還主動照顧民族習慣,細思之下,退讓之處頗多,讓人感覺充滿了溫情。

人心之間,有路相通,在無法迴避、無法消除的差異面前,保持尊重是極大的文明光輝。

【6】尊重差異是人生中最大的美德

鮮花沒有同樣的形態,樹葉沒有兩片一樣,彩虹不是一種顏色,山川、湖泊、溪流、海洋、人,都各具百態。

這世界上不是差異太多,而是根本沒有雷同。

千人一面,社會將失去動力,萬物一面,人間將會黯然失色,世界就是因為應有盡有,而產生出莫大的魅力。

《尊重差異,是人生最大的美德》

羅素說: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

認識差異、理解差異、尊重差異,就是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