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古建文化|文化符號古建篇之湖北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文化符號是現代很多人時常提及的一個話題,是具有某種特殊內涵或特殊意義的標示,是經過歲月沉澱下來的、褒貶不一的精華。它可以是語言文字、風俗宗教、文物建築等廣義的物質精神產品。而我國各地因不同的地理風貌和悠久的歷史傳承,形成了華夏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多彩的文化符號,它們或成為當地的標誌,或存有歲月的留痕。認識各地文化的符號,領略各自文明的烙印,還是從為這次抗疫付出最多湖北開始吧!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湖北,這個因地處洞庭湖之北而得名的省份,自商代納入我們華夏版圖後,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自身特有荊楚文化和專屬符號。這片荊楚大地上,最為有代表性的文化建築符號當屬武漢的黃鶴樓和丹江口的武當山這兩處。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黃鶴樓

作為武漢標誌性建築的黃鶴樓坐落於長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黃鶴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吳國黃武二年(公元223年)為了鎮守邊關,孫權下令修城,著名的夏口古城(今武昌)因此建立。當初的黃鶴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樓臺,直到魏晉南北朝時,這座樓依然發揮著重要的軍事作用。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黃鶴樓為何以"黃鶴"為名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中一說是原樓建在黃鵠磯(今蛇山)上,後人念"鵠"為"鶴",以訛傳訛,口口相證遂成事實。一說便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數學家祖沖之在其《述異記》中記述帶有神異色彩的"駕鶴之賓"的傳說。相傳此地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時至盛唐時期,國家安定,民族繁榮,黃鶴樓作為軍事要塞的地位開始下降。但憑藉其瀕臨長江、俯瞰江漢、視野開闊的地理優勢和登樓遠眺、水光接天,氣勢磅礴的景觀特色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來此。思鄉送友、借景生情和附雅留名多重渲染下,留下以崔顥的《黃鶴樓》、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為代表的諸多與黃鶴樓有關的傳世佳作。它們紛紛被鐫刻在黃鶴樓的牆壁上,以至於到了宋代,陸游、范成大這幾位詩人都只能寫到欄杆上。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黃鶴樓屢經戰火,屢廢屢建。如今的黃鶴樓是1981年,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而重建的。選址因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而搬遷至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主樓高為五層,每一層樓都有著各自的故事。一樓正面牆壁上是一幅表現"白雲黃鶴"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另外還有一些黃鶴樓相關的文獻、繪本等;二樓則用壁畫記錄了黃鶴樓、武昌城以及部分名人的歷史;三樓壁畫是幾位唐代著名詩人的"繡畫像"以及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四樓大廳則用屏風分割成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頂層大廳則是《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獨特的設計結構,再加上主樓周邊的鑄銅黃鶴造型、牌坊、寶像塔、白雲閣等建築,使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幻變而不失韻味與美感,形成了具有傳統文化氣韻和獨特民族風格的偉大建築。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與其說是歷史讓黃鶴樓的韻味更獨特,不如說是黃鶴樓讓這段歷史更清晰,它記錄著長江兩岸歷史發展,也見證著長江岸邊的歷史變遷。今日的黃鶴樓與武漢人民一道在與疫情鬥爭兩個多月後,再次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迎接八方來客,以敢為人先的精神迎戰前途艱險。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武當山

道教是中華民族的本土宗教,也是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坐落於湖北丹江口的武當山是我國道教名山之首,與江西龍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齊雲山並稱道教四大名山。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武當山在華夏道教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春秋至漢末,這裡就已成為我國古代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並逐步成為中原道教活動中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武當道教更是得到進一步發展。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武當山古建築群敕建於唐貞觀年間,至明代發展其鼎盛時期。明朝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作為皇家寺廟來修建,遂有"北建故宮,南修武當"的說法。其經由永樂年間前後十二年的大建和嘉靖三十一年的增修擴建後,形成了九宮、九觀、七十二巖廟、三十六庵堂的大型古建築群。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古建築群集中了皇室建築的宏偉大氣、道教的玄妙神奇,園林的幽靜典雅等多種特色,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築的建築學和藝術成就,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國藝術和建築的最高水平。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武當山古建築群整體佈局是以天柱峰金殿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為軸線向四周輻射。其中,主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猶如金鑄玉琢的寶柱雄峙蒼穹,屹立於群峰之巔。環繞其周圍的群山,從四面八方向主峰傾斜,形成獨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天然奇觀。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整個建築群嚴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統一佈局,並採用皇家建築規制,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臺隱映金銀氣,林岫迴環畫鏡中"的"仙山瓊閣"的意境,綿延一百四十里。因山就勢,錯落有致,前呼後應,巧妙佈局。或建於高山險峰之巔,或隱於懸崖絕壁之內,深山叢林之中,體現了建築與自然的高度和諧。被譽為"中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如今這裡的古建築群雖經歲月洗禮,但依舊完整保存著包括太和宮、南巖宮、紫霄宮、遇真宮四座宮殿,玉虛宮、五龍宮兩座宮殿遺址,以及各類庵堂祠廟在內的兩百餘處古建築。這些古蹟中位於天柱峰南側、整個建築處於孤峰峻嶺之上的太和宮是不可不去的地方,也就留下了"登上頂峰,走進太和宮,才算到過武當山"這個說法。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武當山,逝去的是歷史,留下的是風景,寄託的是精神,傳承的是文明。領略道教文化,欣賞秀麗奇觀;貼近空靈大境界,沾得淨水滌靈魂。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湖北更是片英雄的土地。她是全體湖北人的母親,也是祖國的好兒女,雖為戰勝這次疫情付出沉重的代價,但是相信她在荊楚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感召鼓舞下,會像"九頭鳥"一樣頑強不屈,奮勇向前。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戰“疫”英雄城市武漢解封了,看看湖北人的文化符號吧

喜歡古鎮旅遊,可以關注曹操古建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