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姓可不是見人小三輩,它可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姓

說起孫姓,大部分人可能會打趣道“見人小三輩”,可是現在無論從網絡上引擎搜索,還是孫姓的動態,都是如繁星一樣,而孫姓起源頗為複雜,也從未衰落,在泱泱華夏民族裡,人數眾多。

這個姓可不是見人小三輩,它可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姓

而說到孫姓,人們最先想到的應該是《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還有《三國演義》中的孫權孫仲謀,孫姓在中國佔著極大比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孫姓人口大約是三千萬左右,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姓。

這個姓可不是見人小三輩,它可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姓

孫姓的歷史悠久,姓的源頭很多,中華孫姓之根系,吸收這各時期、各地方、各民族之血脈,紛繁宏觀。

而孫姓的起源也有很多說法

1、源於子姓。商朝末年,紂王叔父比干,商朝賢臣,因為直言進諫而被殺,子孫避難改姓,其中一支以本為王族子孫的緣故,就改姓孫氏。

這個姓可不是見人小三輩,它可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姓

2、源於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衛,建立衛國。春秋時,他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史稱衛武公。衛武公有一個兒子名叫惠孫,惠孫的孫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孫的字作為姓氏,姓孫。因此武仲乙又稱孫乙,他的後代就以孫為姓。孫武、孫臏、孫權也是孫乙的後裔。

這個姓可不是見人小三輩,它可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姓

3、出自羋姓,楚國令尹孫叔敖的後裔。《唐宰相世系表》寫道:“又出羋姓,孫叔敖後,又齊陳無宇之子書,伐莒有功,景公賜姓孫,食採於樂安,子孫因亂奔吳,孫武為吳將,其後也。”楚王蚡冒的遠代子孫就是有名的楚國令尹孫叔敖。孫叔敖居於期思,孫叔敖任楚國令尹時,為官清廉,政績卓著,為一代名相。其後人為了紀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孫”為姓氏。孫叔敖使成為這支孫氏的始祖。這支羋姓孫氏也有二千六百多年的歷史。

這個姓可不是見人小三輩,它可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姓

4、出自媯姓,是帝舜的後代。帝舜的部族曾居住在媯汭水濱,所以他們的後人才有媯姓。春秋時,媯姓陳國的國君陳厲公的兒子陳完,曾任陳國大夫,公元前672年,因好朋友太子禦寇內亂被殺,怕受到牽連,逃往齊國,改為田氏。齊景公時,田完的五世孫田書,為齊大夫,征伐筥國時有功,齊景公將其封於樂安,賜為孫氏。後齊國內亂,孫書後人逃到吳國,孫武是吳國的大將,就是他的後人,孫姓世居在此,至漢末有孫權,為吳國大帝。這支媯姓孫氏也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這個姓可不是見人小三輩,它可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姓

5、出自荀姓,是戰國時著名學者荀子後裔。《漢書》:“荀卿避漢宣帝諱改孫氏。”荀子名荀況,時人尊為荀卿,後世子孫就變為荀氏。西漢宣帝名叫劉詢,因為同音的緣故,為了避諱荀字,詔令天下荀姓改為孫姓。後來,部分孫姓未恢復祖姓,就成了孫姓一支。這支子姓孫氏也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

這個姓可不是見人小三輩,它可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姓

6、出自複姓夏侯氏,避難隱姓。據《漢書》載:“夏侯嬰為滕令奉軍,號滕公,其曾孫頗尚主,主隨外家姓號孫公主,故滕公子孫又有孫氏。”夏侯嬰是沛人。夏侯嬰自從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長期擔任太僕一職,諡號為文侯。夏侯嬰的曾孫夏侯頗娶的是平陽公主,因為和他父親的御婢通姦,畏罪自殺,封國也被撤銷。為了避禍,有一支改性孫。這支子姓孫氏也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

這個姓可不是見人小三輩,它可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姓

這麼看來,孫姓的歷史真的是源遠流長,名人輩出啊,所以以後見到孫姓就不要再打趣了,沒準真的有帝王之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