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到底有何魅力?

科幻到底有何魅力?

科幻到底有何魅力?

科幻到底有何魅力?

我对科幻题材总有一种深重的情节,小时候看过的《科幻世界》,每期都刊载科幻小说,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今回想起来看这些科幻小说的感觉,仍然清晰深刻:当我抬起头仰望苍穹时,那辽阔的天空之外,那迢迢的星河之中,似乎有另一个奇妙世界的大门正在向我打开!

普通人的一生都必然要脚踏大地低着头赶路,而科幻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仰望星空的可能,让我们有机会在疲惫琐碎的生活之余,可以对尘世之外张望一眼!

科幻到底有何魅力?

所以相对于其他文学题材,科幻小说自有其非凡的意义!它是人类对自己弱小命运的苍凉回响,是此岸眺望彼岸的窗口,是现在链接未来的纽带。科幻作品的水平也显示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可以指引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

对于我们这个被八股取士残害多年的民族,科幻的意义就更加不同!它是我们对自身顽疾的一种治疗,是我们对自我命运的一种抗争!让想象力飞驰,对于被专制思想禁锢太久的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美妙神奇的感受!

中国人的科幻小说走向世界,刘慈欣是杰出代表,他的小说不管长短,都颇具厚重悲壮的历史与现实气息,磅礴大气、瑰丽壮观,其惊人的想象力让人叹服!并且他写的都是硬核科幻,那是需要足够强大的科学理论支撑的,与那些玄之又玄的魔幻和纯玩概念的软科幻相比,硬核科幻都是实打实的干货,是禁得住岁月检验的!

感谢刘慈欣,他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人也可以拥有瑰丽奇伟的想象力!

科幻到底有何魅力?

所有刘慈欣的小说之中,《流浪地球》应该是比较好拍电影的一部,当然这里说的“好拍”只是相对而言,科幻小说变成电影,本来就是一个“想象变现实”的过程,其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流浪地球》上映之后,口碑大赞,票房逆袭,在电影评论界也赢得一片赞誉,“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这一殊荣对于一部没有流量明星参演的的严肃科幻片来说,差不多是最理想的结果了!

我在大年初二晚上走进电影院,看刚上映的《流浪地球》,一个影厅座无虚席!整个观影过程中,所有观众都很专注安静,没有人起身离开,也没有人低头看手机。

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我意识到:作为一部填补中国科幻电影空白的作品,《流浪地球》已经成功了!

《流浪地球》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是科幻电影的惯常套路:未来、灾难、拯救和希望。2100年,太阳急剧变老,科学家预测太阳将发生氦闪,吞没地球。人类终于放下所有分歧和成见,组成联合政府,团结一致应对危机。太阳氦闪,唯一的出路就是逃亡,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驱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这一计划伟大悲壮,如同史诗,名字叫做“流浪地球”!至于逃亡的时间历程,预计长达2500年!

科幻到底有何魅力?

原著故事是刘慈欣二十年前发表的,如今看来仍然新奇特别!电影只是节选了地球经过木星的一段改编,地球马上就要被木星引力捕获,人们一次次绝望又一次次选择希望,最后成功拯救地球,格调积极正向主旋律!

而原著中的很多虐心情节电影都没有展现。原著的格调蛮黑暗的:地球刹车、环境急剧恶化、地球加速逃逸,后来联合政府遭遇叛乱,五千多科学家被活活冻死,太阳氦闪,水星金星和地球轨道都被吞没,故事结束。

刘慈欣的小说就是有这样的魅力:想象力卓绝,逻辑自洽,细节合理,反思人性,启迪未来。他的小说前后逻辑绝对经得起推敲,在其设计的未来背景下,一切细节都合情合理。面对那些极端的灾难,人类所有的秩序、道德、伦理、规则、情感甚至人性本身都那么脆弱不堪经不起考验!

科幻到底有何魅力?

在刘慈欣的小说中,我们既能看到愚蠢庸众的胜利,也能看到人类在绝望之中的不懈努力。《三体》中打死叶文杰父亲的红卫兵,投降三体人的地球叛军,因为技术的一点进步就对战胜三体人充满信心的未来人类,因为不想让少数人逃离而反对发展曲率飞船的末日民众。《流浪地球》中最后反叛联合政府,处死五千多人的“正义公民”……

看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会一次次对人性失望,但也总是能在失望之中看出一点人类“蚍蜉撼大树”的壮烈来。人类总是被人性的弱点所局限,又总是不放弃微弱的希望,拼力挣扎。就像电影里刘启独自一人站在行星发动机附近面对木星的大红斑那一幕,悲怆,不屈!

科幻到底有何魅力?

科幻作品读到最后,是哲学!

当文明走到尽头,人类又面临的就只有那个终极问题:生存还是死亡?这似乎离我们的现实很遥远,所以多数人并不关心,这也是科幻小说受众范围小的原因。但同时也是科幻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她提供了一种未来的可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当下,觉察人类的生存状态,并从中汲取教训。

正如刘慈欣自己所说:“科幻不是一种消闲文学,甚至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她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创造美好未来宏大努力的一部分。”

科幻到底有何魅力?

科幻到底有何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