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诗之河-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探索行

从音乐出发的菲蓓尔一直想超越传统音乐教育的固有模式,生发出多种可能性,比如,到钟灵毓秀的山水田园,做菲蓓尔的音乐文化营地。

在安徽南部的石台县,有一个背靠青山,面向绿水的村子,叫做慢庄。

漂流诗之河-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探索行

这里环境清幽,风景秀丽,超高的植被覆盖率,让这里的空气似乎都带着淡淡的甜味。

在都市化节奏高速发展的今天,这里成了很多人的诗和远方,也成为了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的首选考察点。

说这里有诗,那是因为这里有一条诗之河—秋浦河。

漂流诗之河-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探索行

唐朝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五到秋浦”,留下了45首瑰丽的诗篇和许多动人的传说。

其中优美的《秋浦歌十七首》已成为秋浦仙境之魂。

其诗有云:“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从那之后,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寻幽访胜,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诗文佳作,因而美丽的秋浦河被誉为“流淌着诗的河”。

漂流诗之河-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探索行

秉承着音乐在路上的理念,菲蓓尔考察音乐文化营地的第一站就落在了慢庄。

在这里,群山环抱成天然屏风,村外,秋浦河绕村而过,让人情不自禁联想到诗仙李白泛舟秋浦时留下的诗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漂流诗之河-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探索行

音乐从不孤立而生,每幅风景中都藏着音乐,每段音乐里都有风景。

沉浸在慢庄的山水之间,想象力让我跨越了时空,我仿佛看见李白站在秋浦河边,隔空跟河里捕鱼的白发渔翁打招呼聊天。

漂流诗之河-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探索行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此时的李白遭高力士、杨玉环等人谗毁,早已被唐明皇贬黜,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心情是很苦闷的。

可是当他看到渔夫夫妇虽然都在为生活忙碌,但心态却是非常平和的,他突然就开朗了。

我想,这大概就是慢庄的魔力吧,它让你静下来倾听自己的内心,让你缓下匆忙的脚步思考下一段旅程。

音乐文化营地是未来菲蓓尔线下音乐体验活动的重要一环,让疲惫的心灵远离城市的喧嚣,在极致的宁静中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漂流诗之河-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探索行

音乐与建筑异曲同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淌的建筑。

此次为选址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来到池州,也是因为久慕徽州建筑之盛名。

晚上,我们一行人住在村里,我发现这里的房屋很有特色,前面是土地庙,后面是道士房。

漂流诗之河-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探索行

村里人告诉我,土地庙迎祥纳福,道士房驱邪避鬼。祖辈们将房屋建成这样,是对后代子孙的一种希冀和祝福。

漂流诗之河-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探索行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漂流诗之河-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探索行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有六百年历史的古村落白石岭进行考察。

白石岭初建于明洪武四年,一进古村,但见一棵千年参天古树坐落村口,溪水潺潺,树密林深,幽静安然。

古屋斑驳,均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属典型的徽派建筑,青砖小瓦,马头墙巍然耸立。

阳光透过树顶与山谷直射下来,折射出美轮美奂的光影,极目远眺,青山环绕,万籁俱寂。

漂流诗之河-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探索行

整个村庄掩映在一片雾霭之中,那种感觉,宛若远离了喧嚣的尘世,如梦如幻,恍若仙境。

时至午后,阳光晒得人口干舌燥,恰逢天方茶艺馆正在举办斗茶会,我这个爱茶之人也忍不住去凑了个热闹。

漂流诗之河-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探索行

斗茶,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的一种雅玩,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计算胜负的单位术语叫“水”,说两种茶叶的好坏为“相差几水”。

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和茶百戏。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两天短暂的考察之旅结束了,池州石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国家级基地菲蓓尔将会合作很多,因为菲蓓尔要做的事情是有趣的事,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有趣的人。

漂流诗之河-菲蓓尔音乐文化营地探索行

这个世界永远有机会,但只给有准备的、有爱、有奉献的人。透过音乐,我们与万物相联,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注在以自身使命为根基的系统构建上,做的事、营造的场景都是让我们身心舒畅的。

让我们一起努力,永远低调,永远平和,一生修行,大愿才可得天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