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不乖》节选


“那时候我并不明白,不听话的人,长大一样会有前途——差别只是,听话有听话的前途,不听话有不听话的前途。”


台湾作家侯文咏


于是,37岁那年,侯文咏毅然辞去台大医院主治医师的工作,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人生。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他这么总结为人父亲的三重心境:>>>


第一重,为人父,为人师。

希望当全知全能的榜样,又希望孩子超越我们,责任心爆棚。


第二重,与孩子交朋友。

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更顺畅的沟通。但父亲和孩子说一百句,依然抵不过同龄人一句。


第三重,乐享生活的陪伴。

明白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顺便”养个小孩,一起玩耍,互为搭档,共同生活。


父母在常态下忙于工作等事情,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疫情防控期间,父母和孩子一起宅在家里,吃喝拉撒睡、玩乐与上网课等,一定会让爸爸妈妈对照护、养育、培养孩子有深刻的体悟。我们来分享一下美国漫画家,也是一位“幼稚”的超级奶爸Chris Grady的作品,与您共同感悟: “陪伴”真是一门艺术。


No.1


孩子帮着父母找回了那个有童心童趣的自己


1、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渐渐发现,不是孩子需要大人的陪伴,而是大人更离不开孩子。

小时候,我总央求妈妈:“我想要跟大人一起坐。”

妈妈总会回我说:“你还没长大,去跟其他小孩玩吧。”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长大后,我的梦想成真,跟大人坐到了一起,喝酒聊天。他们说着无聊的话题,我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理着。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于是,我又忍不住跑回孩子那里,和他们玩游戏。

2、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请以孩子的方式陪伴他找回快乐。

一次,儿子被球砸到头,疼哭了。

我提议说,“哦不!你的头肿起来了吗?没事的,我有个办法,会让你舒服点。”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我拿出了冰块,问儿子:“好啦,你准备好了吗?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然后趁着妈妈不注意,把冰块倒在她身上,把妈妈吓坏了。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3、当孩子学会情感付出却遭到拒绝,告诉他这不是坏事,而是多一重情感体验。

一次,我看到儿子一直盯着旁边的女孩,还把花送给她。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但是,女孩不肯收花,儿子一脸落寞。

我只得安慰他:“别担心,这就是‘拒绝”,你会习惯的。”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我这么建议他,“被拒绝以后,可以吃冰激凌!”

结果儿子竟回应说:“不要理我!”转身就把我的手甩开。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现在想来,适合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于他。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4、当孩子羡慕别人时,巧妙正向的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天,儿子看着超人的故事,对我说,“我也希望我有超能力。”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我便问他:“你看到路边那个垂头丧气、戴着丑帽子的人吗?”儿子点了点头。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然后我走上去,对着这个路人说,“嗨,你的帽子酷毙了,你带起来好帅!”

路人愣了愣,说,“哦……谢谢你啊。”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这时,我再让儿子看,“现在,看看那个人的表情,我们都有超能力。”

儿子忍不住喊出声来,“这真的太酷了!”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No.2


用身边的一切和孩子一起创造美好的回忆


5、在草地上,我们仰望星空,感受宇宙和生命的浩瀚与渺小。

我喜欢和儿子躺在草地上看着星空,“这真让我觉得,我们既渺小又无关重要啊。”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儿子听了我这句话,反问我,“要不我们转一下身子吧?”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然后我俩乐呵呵地看着比他们更渺小的昆虫。

我都能听到昆虫说,“跑!这些巨大又重要的生物在我们后面!”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6、与孩子一起在大自然中自由勇敢的寻找快乐

我不理解一种做法。

当孩子捡起掉落的树枝时,有一种爸爸会马上说:“不,宝贝,这很危险,把它放下来!”

真是差劲的老爸。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可能当我陪儿子疯狂地玩着这些掉落的树枝时,对方也在心里偷偷地说我,“真是个差劲的老爸吧。”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7、在户外探险时,我们一起感受生命的真谛。

儿子问我,“爸爸,这棵树是在睡觉吗?”

我回答说,“不,它死了。”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儿子忍不住说,“啊……”

我便回应他,“没事的,死亡不是糟糕的事。看,大树死了之后,他们的根还会给土壤补给营养。”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就连虫子,也可以靠吃树上的蛀虫维持生命。还有,看看这里,蘑菇和青苔是新生命的预兆。“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最棒的是,这些树枝还可以拿来做激光剑!”

于是,我们俩拿着树枝,开心地追逐打闹。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8、如果是在家里,我们就一起躺在沙发上看书。

要是赶上下雪天,我们就跑出门玩雪,做一张雪沙发,然后继续看书。

No.3


父爱是有期限的


9、回过头看这些年,对孩子的期望一直在变。


当儿子还小的时候,我希望他当宇航员、律师: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然后,我们的期望越变越小……最后,我们只希望孩子快乐,善良,友好地对待他人。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10、唯一不变的,是看着孩子越来越像自己。

一次,我给儿子看了一张照片,他问我,“这不是我吗?”

我哈哈大笑,“其实,这是我小时候的照片!”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然后儿子的脸色有点奇怪,他可能不想变成我这样的老人家吧。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11、我一直提醒我自己,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当年没有尽情一起玩耍。

有一天我意识到,当儿子问我,“爸爸,你可以来跟我玩吗?”

我习惯性地会回复他说,“对不起,我好忙。”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然后我算了一下,2085天后,他成年,就不会想跟我在一起了。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12、还有一点,我始终铭记于心,那就是,走过漫长岁月,孩子终将离开我。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陪在我身边的,依然是我最爱的伴侣。


父母在“疫情”下的陪伴艺术


我们和孩子都是这个浩瀚的宇宙中平等而自由的尘埃,只不过比他们早来到这个世界上很多年。


所以,若要和孩子沟通,那么,请蹲下来一一走近他们,平等对视,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


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树立了一个平等待人的榜样,培养孩子独立和自尊的人格;蹲下来与孩子脸对脸,以平静的音调说话,给他创造一个安宁的环境。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来源链接:https://www.sohu.com/a/380617259_120083280,内容有变动。本公号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对其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快速审核处理。)


特别关注:

◆ 再谈疫情结束后为什么更要参加年会?


2019第八届亚洲幼教年会专家讲座精彩回顾:

靳金翠:盈利性幼儿园的价值与生存

◆ 周佳:让我们的学前教育来点“戏剧性”

◆ 韦伯:虚火焖烧,谈谈时下托幼行业困局

◆ 候佳:共生丨第八届年会

◆ 李大峰:新政下集团连锁幼儿园发展转型的实践与反思

◆ 叶平枝: 激励性评价策略的运用与反思

◆ 王振宇:游戏课程化——一种课程新模式

丁永芬:优秀教师团队是这样铸就的

伊藤弓子:日本幼教人才育成与幼教品牌战略---结合3-6岁幼儿园免费制度施行后的展望

田中三千穂:

日本的0-6岁保育教育一贯制与日本幼教课程特点

曾艳:构建关系,促进爱的教育场域形成——以学习故事的实践经验为例

吴向东:关于A-STEM项目的思考和实践

赵艳红:品质求生存,特色求发展——真正的特色铸就高品质

王秋霞:融合 引领 赋能 发展——名园长工作室组织与管理

徐洪艳:清厉静 和润远 意趣融——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思考与践行


Asian Preschool Education Annual Conference

2020年7月10-12日

亚洲幼教展览会

亚洲幼教年会

我们不见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