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30岁的鹿晗没有预料到:他会提前尝到进入“中年危机”的滋味


今年的金鸡奖,相较于往年似乎多了许多话题:杨幂红装妩媚,热巴遗失耳环,倪妮因“我没有作品”拒绝受访,王源可爱摆手不敢拿影帝影后奖杯等等,话题层出不穷。

然而不难发现,在所有占据热搜的话题中,唯独少了一个人,那就是鹿晗。

不满30岁的鹿晗没有预料到:他会提前尝到进入“中年危机”的滋味


在如今这个“流量”当道的时代,鹿晗作为第一代的流量担当,曾经无时无刻不处在话题中心,一举一动备受瞩目。

如今鹿晗似乎“低调”了许多,有关于他的新闻、话题、讨论,仿佛一夜之间消散不少。即便是在金鸡奖上,鹿晗身上热度最高的相关话题,无外乎是“与王大陆、魏大勋在后台吃面包”。

不满30岁的鹿晗没有预料到:他会提前尝到进入“中年危机”的滋味


此情此景,令人唏嘘,感叹曾经风光无限的小鹿,何时开始要和别人共享热度了。

谈及“流量时代”的开启,1990年出生的鹿晗,称得上是“开山鼻祖”。也正是因为鹿晗,才让许多人开始接触、认识到什么是“流量”的意义。

有着曾经在EXO时期积累的粉丝基础,从SM解约归国后的鹿晗,不仅没有遇到所谓的“断档期”,反而比预想的要更快适应了国内娱乐模式。

投身在善于打造艺人人设的杨天真旗下,加之强有力的粉丝力量的推波助澜,鹿晗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大头条热搜、占据娱乐版面。

当红程度,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王菲受访时,那句深入人心的调侃:“我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太红了!”

加盟大热综艺《奔跑吧·兄弟》,“傻狍子”形象深入人心;

首张EP《Reloaded》开售十分钟,销量突破五位数;

出演大IP改编的《盗墓笔记》,一举拿下当年暑期档票房冠军。

鹿晗可谓一时风头无两、无人能及。

不满30岁的鹿晗没有预料到:他会提前尝到进入“中年危机”的滋味


鹿晗两个字,所代表的商业价值、媒体影响力以及其背后流量,更是无法估量。

代言、唱片、综艺、电影……金钱与荣誉接踵而至,像纷繁的雪花一样砸向鹿晗。

彼时的鹿晗更像是一个孩子,自己还未明白娱乐圈的生存之道,就被经纪公司一掌推进了演艺圈的浪潮。后退不成,只能迎难而上。

急于趁热打铁,想着一心一意巩固流量王位,唯恐放慢一步,就丢失了粉丝的簇拥。

然而事实证明,粉丝的爱不是永恒的。

当他们自以为被“背叛”时,随之而来的弃你而去,也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知是出于对粉丝忠诚度的信任,还是对自己顶级流量身份的笃定。走红后的鹿晗没有乘胜追击,反而变成了“恋爱脑”。

在职业巅峰,义无反顾的公开了与关晓彤的恋爱关系。

也许鹿晗还没有明白:明星的恋爱,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两个人的事情。

在微博热搜瘫痪的背后,是鹿晗粉丝一夜之间暴跌的事实。粉丝不时唱衰恋情,“支持鹿晗关晓彤分手”的论调,此起彼伏、尘嚣甚上。

不得不说,鹿晗任性的高调认爱动作,不仅没有为自己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也没有得到更多粉丝祝福。

相反,这让鹿晗更早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果说恋爱没有成为鹿晗职业道路上的有力助攻,那么对于演艺作品上的选择,则更让人看得“雾里看花”。

始终不清楚鹿晗本人及其团队,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态,为他接下了一部部口碑暴跌的作品。

不满30岁的鹿晗没有预料到:他会提前尝到进入“中年危机”的滋味


从《择天记》到《甜蜜暴击》,豆瓣评分平均5分以下,惨不忍睹;2019年的《上海堡垒》更是彻底将鹿晗推向了风口浪尖。

甚至有人调侃道:“吴京的《流浪地球》为中国的科幻电影打开了一扇窗,而鹿晗的《上海堡垒》则成功的又将它关上了。”

作品选择上的失利,也让大家开始质疑,鹿晗是否真的有资格担得起粉丝们给予的流量。而鹿晗本身,是否也只是在“啃老本”,消耗着自己的流量人设。

与此同时,鹿晗的商业价值与影响力,也随着恋情的公开、作品的扑街,急转直下。

商业版图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后辈们赶超、蚕食。还不到30岁的鹿晗,提前体会了“中年危机”的滋味。

鹿晗就像是一朵长期处于温室中的花朵,一旦被置于寒风之中,怎么经得起狂风的洗礼?

或许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错觉,让“鹿晗们”误以为只要努力一点点,就能保持住现在的地位。


不满30岁的鹿晗没有预料到:他会提前尝到进入“中年危机”的滋味

依靠着流量,就能安然无恙。

然而娱乐圈是现实而残酷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的事实屡见不鲜。

鹿晗的现状并非偶然,“流量”是一个虚幻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当荣誉、崇拜、金钱蜂拥而至的时候,“流量”的感召力、影响力表现的淋漓极致。而当鲜花掌声消退时,流量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流量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高人气的证明,又是引起口舌争端的诱因。

曾经只要有流量明星的加入,无论剧集品质如何、剧本是否过硬、演技能否经得住考验都是无关紧要的,“流量”二字足以成为“顶梁柱”。

然而到了今天,流量似是到了一个拐点。人们不再热衷于追捧流量明星们,而艺人也在有意的抛弃身上有关流量的名号,避之不及。

仿佛一夜之间,曾经贴着“流量明星”标签的明星们,纷纷急于撕掉标识,迫不及待的寻求转型?

因为市场变得更加现实,竞争愈加激烈,观众的眼睛也更加明朗。

就像是遇到一件非常喜欢却不适合自己的的衣服。第一眼会被它的精致、美丽所吸引,或许为了与众不同、夺人眼球,尽管知道不是自己的size,也会冲动买下。

可是久而久之,就会发觉不适合自己的,终究要被束之高阁。

不满30岁的鹿晗没有预料到:他会提前尝到进入“中年危机”的滋味


流量明星就像是这件衣服,凭借着自带流量和粉丝基础,短时间内迅速获得高人气、赚快钱。

可是经过时间的沉淀,观众逐渐新鲜感消失,失望感倍增。最后流量明星们的结局,无非就是被放到市场的“冷板凳”上,逐渐被大众遗忘。

在“失流”已成定局的今天,无论是渐渐走下流量神坛的鹿晗,还是慢慢崛起的后起之秀们。想要不被观众和市场所淘汰,明星们必须知道,如何利用“流量”,而非被它“绑架”,成为被流量支配的傀儡。

人人都在喊“转型”,究竟如何转型才是成功的?又是如何让人们所惊艳并接受的呢?

当人们开始忘记偶像、忽略流量的身份时,开始专注于明星转换身份后的新角色,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个明星的时候。

至少证明偶像明星在重新定位和自我剖析上是正确的,在想要努力摆脱流量标签的行为上是坚定而执着的,转型的第一步是成功的。

或许就像某位媒体人在《少年的你》首映礼上,评价易烊千玺在电影中的表现所提到的:“千玺你不是一个偶像,是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