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斩后奏”去援鄂的医生儿子回来了,再闷14天,就去养老院看你们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4月11日报道:这几天阳光明媚,郑克意夫妇早上会在养老院走一走散散心。随着疫情好转,申城养老机构在经过两个月的封闭式管理后,有条件恢复探视。郑阿伯心里惦记着二儿子郑鹏翔何时能见上一面。阿鹏作为杨浦区中心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领队,4月6日刚刚从武汉雷神山医院回来上海,他写给郑阿伯的微信中提到,再闷14天,解除隔离后,我就来看你们。

“先斩后奏”去援鄂的医生儿子回来了,再闷14天,就去养老院看你们

郑阿伯夫妻两在小花园散步

记者见到郑阿伯时,他正在上海欣益养老院的花园里打太极,老伴因腿脚不便,坐在旁边的轮椅上晒着太阳。4月6日晚二儿子郑鹏翔带领的医疗队从武汉平安返沪,老两口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地了,“儿子平安回来了,这比什么都好。”郑阿伯说,阿鹏去武汉很突然,并没有跟家里多交待。老两口也是儿子到了武汉,才知道这事。每天守着电视看武汉的情况,虽然阿鹏会通过微信报平安,但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尤其是电视上播雷神山医院的报道,自己和老伴就要贴在跟前找阿鹏的身影。

“先斩后奏”去援鄂的医生儿子回来了,再闷14天,就去养老院看你们

“新闻说援鄂医疗队平安回来,在电视上看到阿鹏了,太激动照片没来得及拍好,有点糊。”郑伯伯掏出手机准备给记者看拍下的新闻照片时,二儿子郑鹏翔的微信正好进来,上面写道,“爸、妈、哥、嫂好:我已平安抵达上海,入住酒店。酒店条件不错,接受医学观察,无所事事,就像在高级养老院里,再闷14天。隔离接触后,我来看你们。”

“先斩后奏”去援鄂

2月18号晚上,杨浦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郑鹏翔突然接到通知,第二天一早要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匆匆收拾好行李,来不及跟父母告别,郑鹏翔就出发了。当时武汉的情况还不明朗,怕家人担心,郑鹏翔只跟同为医生的妻子说了要去援鄂。没想到,父母还是通过新闻看到了自己,得知后郑妈妈很是担心,但郑伯伯却说,“我儿子是医生,这种时候他不去谁去。”

“先斩后奏”去援鄂的医生儿子回来了,再闷14天,就去养老院看你们

郑鹏翔在武汉

郑鹏翔在武汉呆了48天。他告诉记者,2月19日刚抵达武汉雷神山医院时,医院还是毛坯房,什么都没有,但接到要求2天内开始收治第一批病人。时间紧任务重,医生护士充当“搬运工”搬物资,规划从清洁区到半污染区到污染区该走什么路线。在抵达武汉的第3天,便顺利收治了首批36位病人。在那天,郑鹏翔在家庭群中发了条微信,“爸妈,我今天进舱了,一切顺利,不用担心。”

在武汉的日子,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更大。郑鹏翔的队伍中有20名医生与30名护士,作为领队,在全力救治病人的同时,还要保障医护人员“无感染”。郑鹏翔说,医疗队中许多90后,跟我女儿差不多年纪,我就像对自己孩子一样,事无巨细的“管”着他们,也是蛮紧张的。每天的路线怎么走,有没有随手关门,是不是单独进餐,防护服穿脱有没有到位。“我要保障大家平安来,平安回呀。”郑鹏翔说。

“封闭式”养老院免后顾之忧

郑鹏翔在雷神山医院过着“打仗”生活,他的父母郑克意夫妇所在的上海欣益养老院也“封闭式”管理了。上海欣益养老院院长刘钧钧告诉记者,郑阿伯夫妻两知道儿子去武汉援鄂了,心里很是担心,但也没有跟养老院说,一直憋在心里。直到杨浦区中心医院找来,说起这件事情刘钧钧才知道,老两口的心理疏导赶紧安排上。投控集团健康养护平台和院领导还专门召开疫情期间慰问服务援鄂家庭老人专题会议,多次前往探望、慰问老夫妇两人。此外院里定期为老夫妇录制短视频,通过微信发给家人报平安,让阿鹏可以安心在武汉全力以赴救治病患了,不用担心父母。

“先斩后奏”去援鄂的医生儿子回来了,再闷14天,就去养老院看你们

养老院开辟了专门的家属探视区

3月25日起,上海欣益养老院对需要探访的家属,每天开放三个时间段,实行提前预约探视。郑阿伯的大儿子郑鹏飞第一时间预约了前来探望,“那么长时间没见,我老担心他们会不会瘦特了,没想到还胖了些!”探视时间虽短,儿子看到父母脸色、气色都很好,心里很是放心。郑鹏飞告诉记者,之前一个月至少要来三趟看望父母,现在两个月没来了,心里想得紧。弟弟阿鹏也是,不过他还在隔离期,要等两周后才能来探望。但也早早地就跟养老院预约了探视时间。

采访尾声,郑阿伯给记者看了一首自己这两天写给儿子的诗,其中有几句是这么写的,“铁骨不惧生与死,钢筋奉命驰援征。弃家为国不言忌,先斩后奏即登程。风雨将止天破晓,吾儿凯旋乐融融。”看来,郑阿伯对儿子“先斩后奏”去援鄂,心里还是“介意”的,好在已经“吾儿凯旋乐融融”了。

相关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