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的影响及作用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日益变化,各型不可预期的灾害更是经常发生在我们周边;中国国土幅员辽阔自然灾害较多,因而时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近年来,交通总量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及隐患随之增多,给应急救援带来很大挑战。


在应对重大事故以及自然灾害时,航空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救援范围广、救援效果好,已成为补充地面救援的一种较为有效和重要的应急救援方式。同时,在特别重大灾害救援中,直升机应急救援也表现出了优于其他救援方式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发挥了巨大作用,更加凸显了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的影响及作用

一.有利于加快整合整体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三.有利于提高政府影响力。

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思路

根据航空应急救援的优势确定与功能定位,初步考虑航空应急救援应具备四大功能。

一.应急(医疗)救援。

二.事故勘察。

三.投放物资。

四.消防灭火。

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的影响及作用

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运营模式

一.规章制度

制定航空应急救援级别限制标准,将各种事故分门别类,制定事故等级,明确使用航空应急救援级别标准,完善制定航空救援所需的各项运行制度,制定航空救援飞行的运行保障制度,制定空中应急救援管理流程及救援基地保障制度。


二.运作模式

通过国内外经验借鉴和分析,探讨自主保障模式、合作保障模式、租赁保障模式等各种运作模式;在运营成本、盈利方式、操作可行性等方面的优缺点,通过运作模式比较的方法,最终选出综合效益最优,也是最为符合省内地区特点的运作模式。


三.救援流程

根据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布局思路和布局选址,按照应急救援条例规定,制定省内空中应急救援流程。救援流程需简洁高效,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救援,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组织训练

空中应急救援是采用航空技术手段和技术装备,实施的一种专业应急救援方法;与其他应急救援方式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的技术条件和组织训练。航空应急救援使用的装备有着很高的科技和技术含量,实施救援的主体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并贯彻专业化的救援原则。


五.救援团队的重要性

目前通航企业所推展的直升机医疗救援业务,其实只能算是航空应急救援的一个工作项目;简单的说,它只是从事一个空中点对点的运输工作,在整体直升机应急救援项目中的成效和作业技术含量是有限。直升机应急救援技术团队组成成员,绝不是单纯的医疗救护人员,因为他们无法协助飞行员在无法正常落地情况下,从事任何空中救援工作,因而导致救援任务未能顺利遂行。


六.直升机专业人员培训项目

绞车装备操作、绞车手操作技术、特种搜救人员空中吊挂操作、特搜人员的空中医疗紧急救援;缺少救援团队的专业协作,将无法顺利落实每一次的空中应急救援任务,也失去空中应急救援的意义。


七.专业训练的必要性

缺乏训练有素的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就仅能执行单一的空中医疗运输工作,但这也失去直升机应急救援的真正意义。专业性的空中应急救援培训,主要是针对一些干部和航空应急救援团队;空中应急救援的专业训练是让救援队伍在平时积累空中应急救援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关键时刻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去做、需要准备哪些装备和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code> /<code>
<code>特别介绍:直升机应急救援团队的编组和职责/<code>
<code>一.机长:负责全机任务执行和安全,必须接受并完成空中搜索、空中悬停吊挂救援技能训练和空中水袋灭火训练。/<code>
<code>二.副机长:担任机长的助手,同时必须具备上述专业训练。/<code> 
<code>三.绞车操作手:操作和维护绞车装备,更重要的工作是在空中悬停操作协助机长,并负责指挥直升机的前进后退、上下左右悬停的安全操纵工作、收放特种搜救人员空中上下的绞车刚索操作、空中航行时的机身右后侧安全观测。/<code>
<code>四.特种搜救人员:视任务需求可增减员额,在可正常落地情况下,负责伤员接送和医护担架的抬送、空中悬停时负责钢索吊挂进出机舱至地面搭救伤员登机、对伤员进行一级急救工作(具有医疗救护证照资质)、空中航行时的机身左后侧安全观测。/<code>
<code> /<code>
<code>建构一个专业化的航空应急救援培训平台,是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除了能有效弥补现行单一的〝航空医疗运输救援〞任务性质之不足,更能真正建立起一个标准的空中应急救援团队。这个专业的训练平台是有推动的必要性,因为它的专业需求性强,而且有存在的必需性;毕竟集中且有序的培训制度,将能够建立出一套符合标准化的训练流程和培训成果。/<code>

孙博翔,1962年出生于台湾(祖籍-山东),毕业于台湾-陆军军官学校1984年班、陆航飞行训练班1986年班;

总飞行时数:4298小时(包含固定翼:1千余小时);

飞行机种:固定翼O-1、U-6观测机,直升机S300C、UH-1H(BELL205)、BK117等机型;

先后服务于:台湾陆航、中兴航空及内政部门空中勤务总队(应急救援单位)。2015年在台湾招集退休飞行同好与飞机保修人员,共同筹组-中华通用航空协会,并获台湾内政部门核定成立,为协会第一任理事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