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白馬、少林、相國齊名,能記錄汝州1800年的滄桑唯有他

九龍朝風穴,連臺建古剎。

汝州一所歷經千年的老城,經戰亂摧殘、風雨興衰、時代改革,他一直在悄然的改變自己的模樣但這一切都記錄在一位智者的眼裡—風穴寺。

與白馬、少林、相國齊名,能記錄汝州1800年的滄桑唯有他

風穴寺

他絕不是一座寺廟這麼簡單。歷經千載,承載了無數朝代的政治傾向、文化底蘊和宗教力量。

風雪寺始建於東漢時期,最初他的名字並不是“風穴”而是“千峰”,顧名思義就是由群峰環繞,巍峨的山峰,決定了這座古剎的“有容乃大”。

與白馬、少林、相國齊名,能記錄汝州1800年的滄桑唯有他

風穴寺

三國末年,董卓作亂致使戰火連綿,民不聊生。風穴寺也未能倖免,被嚴重的摧毀。後在北齊年間得以重修。在明朝萬曆年間由於首輔張居正的勵志仁政,佛教在此期間也興隆發展,而已經改名為“風穴”的這座古寺在此時香火鼎盛、僧徒眾多。

與白馬、少林、相國齊名,能記錄汝州1800年的滄桑唯有他

風穴寺武僧

與白馬、少林、相國齊名,能記錄汝州1800年的滄桑唯有他

風穴寺武僧團-小武僧

說起裡面的建築,那可是都有大來頭。唐代開元年間在寺中建立了令人望而生畏的“七祖塔”。而在宋代用鑄造了被譽為“中原第一大鐘”的鐵鑄大鐘。河南僅有的明代雙層六角亭—漣漪亭,這些匠心獨運的設計無疑不揭露了這座千年古剎的軌跡。

與白馬、少林、相國齊名,能記錄汝州1800年的滄桑唯有他

鐘樓一角

風穴寺是最為核心且威嚴的地方當然是兩大佛殿—中佛殿和大雄寶殿。

中佛殿距今已經有800多年,殿內的永樂七年周王朱肅所贈予的“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像”最為奪目,建築風格飛簷跳腳,似展翅欲飛。

與白馬、少林、相國齊名,能記錄汝州1800年的滄桑唯有他

風穴寺

大雄寶殿是寺廟的殿中之寶,此處海拔305米。俯瞰寺內亭臺樓閣,殿堂碑塔盡收眼底。不遠處可凝望玉皇山、紫霄峰等,神聖之氣盡在其中。

風穴寺也有獨特的地理特質:

山口到寺廟綿延約三華里,低調不顯露,依山傍水而建立,高低錯落有致,。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寺中冬暖夏涼,氣候溫和。龍泉常年旱不減,澇不增,冬不結冰,含有多種微量元素且流經大面積的野生何首烏。可與“惠山二泉”相媲美。

與白馬、少林、相國齊名,能記錄汝州1800年的滄桑唯有他

龍泉

風穴寺古樸秀麗、晨鐘暮鼓、寧靜肅遠,佛教與自然風光融為一體,如今已經是國家4A級景區,絕對值得一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