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條拒馬河,沿途全是世界級風景區

拒馬河是河北省內惟一一條長年不斷的河流,為北京市五大水系之一,大清河支流。

《水經注》記:“巨馬河出代郡廣昌縣淶山”。淶源曾名廣昌縣隸代郡,淶山一山分七峰,又名“七山”。

《廣昌縣誌》中說:“拒馬河源,在縣城南半里,出七山下”。

拒馬河古稱淶水,約在漢時,改稱“巨馬”,有水大流急如巨馬奔騰之意。後漸寫作“拒馬”。

拒馬河是大清河的幹流,從淶源發源,流經易縣紫荊關,淶水野三坡,流經十渡,在張坊分為南拒馬河和北拒馬河。

北拒馬河流經涿州,匯入琉璃河,入高碑店為白溝河。

​南拒馬河流經淶水、定興,匯入易水河,與白溝河匯流後併入大清河,歸入海河,流至渤海。

河北有條拒馬河,沿途全是世界級風景區

拒馬河的源頭只是小溪,泉水從淶源縣城湧出地面,源頭一側的"興文塔"始建於唐天寶三年(744年),是世界上唯一的斜剎塔,由唐代鑄錢作坊捐資建造。

淶源縣城有七大泉群,其中以北海泉、南關泉和老龍潭最為著名。群泉密集的拒馬源地區達6平方公里,泉水淙淙,白楊綠地,山水相映,環境清幽,小橋流水人家,一派水鄉風光。

拒馬河是華北地區唯一沒有被汙染的河流,兩岸沿途各處溝谷都有泉水交匯,逐漸形成奔流大河。她是造就十渡美景和下游野山坡水景風光的天然源泉。

遠古的拒馬河水流洶湧,河上不能架橋,每拐一個大灣進一個村莊就有一個渡口,在一渡至十渡20千米內共有10個彎,也就有10個渡口,十渡也就由此而得名。

河北有條拒馬河,沿途全是世界級風景區

其實,這條河上渡口不止10個,而是18個,其中十渡風景最美,清流渙渙,波濤陣陣。

十渡位於北京市區西南,距六里橋約90公里。這裡山水相依,峰巒疊嶂,出產豐富,民風淳樸。

拒馬河水質清澈,透明見底。河道九曲十八彎,素常平靜溫和,涓涓流淌。

這裡的山巒非常奇特,黑灰色的岩石看上去橫著一層一層的層次,之間長出了一排排綠植,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就像一幅幅大師級的山水畫,淡雅而精美。

十渡、野三坡風景名勝區是作為共同體申報的世界地質公園,這裡的靈魂是水,水的清幽,水的明淨,水的清涼,水的靈性,使這裡成為天然的納涼聖地。

這些水流的來源就是奔騰不息的拒馬河。

河北有條拒馬河,沿途全是世界級風景區

世世代代生活在拒馬河兩岸的人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裡流傳著許多關於拒馬河由來的傳說。

晉朝時,羌族首領石勒率領百萬雄師,雄赳赳奔赴拒馬河,打算進軍中原。

當時的晉朝皇帝派出了將軍劉坤掛帥,點十萬精兵攔阻石勒。

拒馬河地勢險要,水面寬廣,水流湍急。夜晚,劉坤以一抵十,羌族人又生性彪悍,怎樣才能阻止其進犯呢?

望著急流的水面,劉坤靈機一動,命人砍來樹樁,連夜將樹樁釘進河裡,樹樁與樹樁間纏上拌馬索。

第二天,羌族軍隊立馬橫槍於拒馬河對岸,石勒一聲令下,頃刻喊殺震天,豈料行至河當中,馬匹被馬索鉗制,瞬間人仰馬翻,石勒落水而亡。

拒馬河是一條血性的河!現在很多部隊的軍營門前都有橫著可移動的鐵欄杆,此物稱之就為拒馬。

拒馬河的漂流是很受喜歡的項目,這裡的水道是在自然地貌的基礎上人工修築的,用混凝土砌成的河道,把橡皮船有效規範在一定區域,大部分河段,水流平緩,比較安全。

親近大自然,親近生命之源,朋友們心花怒放,釋放出種種童真的樂趣,令人感慨。漂流不僅僅是尋求一種刺激,而是對人的勇氣、耐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現場考驗。

站在高處鳥瞰,拒馬河像一條白色的玉帶,在起伏的山巒中飛舞成龍,氣吞山河,磅礴雄渾,浩氣長存。

河北有條拒馬河,沿途全是世界級風景區

拒馬河上的一段,是著名的紫荊關長城。紫荊關位於紫荊山上,是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隘口之一,是中國九大名關之一,名氣很大。

這裡水養山巒,顯得山峰巍峨雄壯,成為河流匯成湖泊的唯一依靠;山依水變得草木蔥蘢,萬物青翠,氣象更新。

在京城一隅,如今還有如此之青山秀水,還有這方神聖淨土,令人感懷,讓人讚歎!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拒馬河因水大流急,對所經山地切割作用強烈,多形成兩壁陡峭的峽谷。拒馬河從淶源發源流經著名的旅遊勝地野三坡、十渡,形成一條百里畫廊。

河北有條拒馬河,沿途全是世界級風景區

專家們稱這裡是北京西南部一條黃金旅遊線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沿拒馬河畔,有著一個個富有燕京風情的農家院,成為他們走向富裕的金光大道,成為房山、淶源、淶水等地走向世界的靚麗名片!

這裡有著充滿親和力的農家小院,走在黑色的柏油公路上,享受這城裡無法企及的清爽空氣,抬頭望見瓦藍瓦藍的天空下,青青的山峰上氤氳環繞,飄飄渺渺,樹影婆娑,好似紫氣東來,佛光仙兆在眷顧著這裡的秀美山川。

拒馬河以甘甜的乳汁養育著沿岸的兒女,灌溉了沿岸成千上萬畝的良田,它是本地唯一的水源,沿岸大多數老人的壽命都年過古稀。

拒馬河蘊藏著豐富的長壽秘訣,它被鄉民們親切地稱為“生命之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