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被重新定義的粉絲經濟(三)——粉絲營銷的三個元素

在前兩篇文章中,已經論述了粉絲經濟的價值與引爆粉絲邏輯的四個底層思維。在這篇文章中,將會論述粉絲經濟的重點內容,關於進行深度粉絲營銷的三個重要元素。

粉絲的深度營銷,指企業與粉絲之間關係的不斷強化。從最初的形同陌路,到開始的萍水相逢,到後來的郎情妾意,到最後的相敬如賓,二者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情侶一樣在逐漸遞進。關係是需要經營的,在經營關係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可以借鑑的元素,請往下看:

(一)圈層

中國有一句古語:“物以類聚,人與群分”,講的就是圈層之間的關係。無論志同道合也好,還是臭味相投也罷,同一圈層的人聚在一起往往會更容易。在互聯網時代下,便捷的網絡社交更容易使擁有共同特質的人聚在一起。大數據算法下的“千人千面”原則,企業強調的“精細化”原則,都是圈層的體現。

信息傳播日益發達的今天,圈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雖然被打破,但受階級、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圈層之間的認知不對稱依然未被打破。根據圈層內粉絲的不同特點,可以把粉絲分為核心層,影響層,外圍層三個階層。

(1)核心層

核心層,也可以稱之為天使用戶或種子用戶,是粉絲營銷的基石,也是對企業忠誠度最大的一批粉絲。核心層粉絲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如何尋找核心層粉絲是企業最大的難點。關於尋找核心層粉絲,可以參考物質需求與情感寄託兩個維度。物質需求就是與用戶的實際需求相匹配,情感寄託則是與用戶的精神需求相匹配。

(2)影響層

影響層也可以稱之為關鍵意見領袖,就是我們常說的KOL,從受眾範圍角度講,影響層的粉絲範圍更廣,影響範圍更大。尋找影響層粉絲,可以參考專業度,影響力,好奇心,分享四個維度。專業度,指該粉絲必須要有一定的專業水平,這樣既更容易說服別人,也可以更好的給企業提出意見;影響力,指該粉絲的影響能力,以及能夠為企業帶來的受眾範圍;好奇心與分享,則指該粉絲願意嘗試新鮮的事物並願意分享給其他人。

(3)外圍層

外圍層就是大眾用戶,如果產品擴散到這一階段,說明產品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影響力,這個時候,利用用戶的從眾心理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畢竟沒有人能完全摒棄大眾的目光,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互聯網下被重新定義的粉絲經濟(三)——粉絲營銷的三個元素


(二)情感

情感是生物的共同語言,也是人類的精神操作系統,人類某些行為的背後都是由情感驅動的。動物尚有七情六慾,何況於人乎。情感是一種複雜的情緒,非三言兩語能表達清楚。但在情感的維度中,可以抓住同理心的兩個維度,即角色代入與感同身受。

情感是行為的驅動器, 利用情感讓用戶做出對應的行為,早已司空見慣。各大節日促銷的例子生活中也比比皆是。關鍵時刻,情感牌永遠是一張王牌,因為人心都是脆弱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情感是一把雙刃劍,情感可以下降到情緒,也可以上升到價值觀,一旦情感破裂就失去了迴旋的餘地,就像情侶分手後,大概也不會做朋友。


互聯網下被重新定義的粉絲經濟(三)——粉絲營銷的三個元素


(三)參與感

提到參與感,曾有一本專門以此命名的書。作者是小米的黎萬強,該書雖然目前我沒讀過,但在很多書中發現作者都提及。所謂參與感,則是讓用戶放下觀望的態度,從而參與進去,通過參與的方式提升存在感,最終找到成就感。通過參與獲得成就而被關注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渴望的需求。

從產品的創意,至產品的設計,再到產品的改進升級,通過粉絲互動的方式讓粉絲充分參與整個產品的設計流程,見證產品的前世今生。這樣,用戶就會像培育自己的孩子一樣,付出足夠的物質與精神成本,一旦用戶付出了成本,就不會輕易的選擇放棄。


互聯網下被重新定義的粉絲經濟(三)——粉絲營銷的三個元素


圈層、精神、參與感是進行深度粉絲營銷的三個重要因素,但這三個因素並不是相互獨立,而是可以通過相輔相成的方式取得1+1>2的效果。情感可能需要參與感的激活,參與感也需要情感的賦能,不同因素的合理疊加運用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