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一 一场赎罪之旅


《追风筝的人》一  一场赎罪之旅


初读《追风筝的人》时恨阿米尔平日里受哈桑恩惠,为什么在哈桑遭遇欺凌时不能为哈桑呐喊或者叫个援兵。哪怕事后对哈桑道个歉也行。


阅读到后面时发现这个故事远不止欺凌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无奈。在哪个时代哈桑只是阿米尔的仆人,即使他可能待哈桑不似仆人更似朋友。但在当时哈扎拉人社会地位如此低下的情况,哪怕一个成人都很难做到面临重重压力视一个哈扎拉人为朋友。何况阿米尔只是一个渴望得到父亲爱的孩子。在幼年阿米尔身上有羡慕,嫉妒也有懦弱。


看到后面哈桑对迫害的不坑声,强装笑脸为仇人递盘子,收拾残羹冷炙。以及后面哈桑对自己妻子出门买菜遭遇的迫害虽心痛但也只能默默忍受。害怕仇人更加疯狂的报复。

若是寻常人遭遇阿米尔的这样的对待,可能会如阿米尔期待的那样揍他泄气。可哈桑不会,一是因为阿桑的善良;二是阿桑身为哈扎拉人的卑微,他不敢奢求太多,有微小的幸福就足够。


到最后发现哈桑和阿米尔竟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若不是因为种族歧视,动荡的环境,他们本可以成为好朋友,好兄弟。


哈桑是用他一个人的善良来对抗整个社会给他的恶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终会倒下。故事是阿米尔的赎罪之旅。同时也是期待能有一个和平平等的环境让千千万万个哈桑这样的人能收获自己的幸福。


关于风筝的这段童年回忆描写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风筝》风筝似乎总与童年回忆有关。现实不那么美好没法去到远方便希望风筝能带着自己美好愿望飞向远方。


故事自追风筝开始也自追风筝结束。放风筝的人变了但平等快乐自由嬉戏的愿望不会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