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端午過去好久了,冰箱裡的粽子還沒吃完,每隔幾天取出壹枚蒸煮後食用。如果是甜的就泡杯“飄雪”,如果是鹹的就沏杯“金桂”,都是很好的消遣。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說到粽子就會想到端午,說到端午就會想起屈原。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這位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遭讒去官,被趕出都城,流放沅、湘。期間寫下《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都。屈原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在寫下絕筆《懷沙》後,抱石投汨羅江,以身回報始終不忍捨棄的祖國。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據考證,粽子本是民間普通食品,什麼時候都會吃。端午粽子祭詩人,都是後人附會形成的,反映了民眾的心願。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屈原投江後,人們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後來,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屈原生前吃沒吃過棕子,目前還無從考證。假如屈大夫要吃,面對現在白米、赤豆、大棗、鮮肉、火腿、蛋黃、豆沙、排骨、蜜棗、蓮蓉等等各種粽子,他會選哪一種口味呢?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我想屈大夫會選帶甜的。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因為他的心裡很苦,他的苦來自憂國憂民,他的苦來自飽受讒言,他的苦來自報國無門……因此他太需要吃一點糖壓一壓苦味,吃一點糖放鬆一下心情……畢竟甜味可以給人帶來快樂,但是在那個時代似乎是太難了。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拿我們最熟悉的蔗糖來講,屈大夫所處的時代是根本不存在的。在西方世界,蔗糖在1750-1850年間是必需品,1650-1750年間是奢侈品,1650年之前更是稀有品(西敏司《甜與權力》)。中國直到明末,人們還不知道白糖的製作方法。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但是這些都難不倒我們這位偉大的詩人,他發現在物產豐富的國度裡就有很多甜蜜的美食。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他都寫在一首叫《招魂》的楚辭裡:“室家遂宗,食多方些;稻粢穱麥,挐黃粱些;大苦鹹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陳吳羹些;胹鱉炮羔,有柘漿些;鵠酸臇鳧,煎鴻鶬些;露雞臛蠵,厲而不爽些;粔籹蜜餌,有餦餭些;瑤漿蜜勺,實羽觴些;挫糟凍飲,酎清涼些;華酌既陳,有瓊漿些;歸來反故室,敬而無妨些。”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這裡的“甘”不言而喻就是甜的意思。“柘”就是蔗,“柘漿”是指甘蔗汁,長江流域應該是野生甘蔗的發源地。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還有“蜜”,蜂蜜應該是人類從自然界最直接獲取的甜食,不過當時也沒有蜂業養殖,得到蜂蜜都是採取煙熏火燎和“捅馬蜂窩”的辦法,這種採集是滅絕性的,有了這頓沒下頓。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還有“餦餭( zh ang huang)”和“飴”,這個可能是用糧食來製作的麥芽糖或飴糖,當時最易得的糖,仍然很稀罕。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身為三閭大夫的屈原作風清廉,日夜操勞著國事民情,也未必能吃上。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歷史學家用現代漢語把《招魂》翻譯出來,意思是這樣:“家族相追隨,飲食真講究;大米、小米、新麥、黃粱都有;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酸甜苦辣樣樣都可口;清燉的肥牛腱噴噴香;還有吳國司廚做的酸辣湯;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紅燒甲魚、叉燒羊肉拌著甜醬;煮天鵝、燴水鴨,加點酸漿;滷雞、燜鱉,味道大清爽;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蜜米蒸出蜜糖糕,入口即融有飴糖;烹雞燉龜,肉味濃烈胃不傷;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冰凍甜酒,滿杯進口真清涼;為了解酒還備有酸梅湯;回到老家來呀,不要在外遊蕩!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讀了上篇文章,明顯感覺,除了山珍海味,屈大夫的口味真是好甜啊,一篇《招魂》裡就寫了那麼多甜食。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雖然大多數人天性好甜忌苦,但在物質豐富的現代,人們看見《招魂》裡的食譜,首先想到的是“糖類攝入量與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親密關係一直是營養學者激烈討論的話題。正因如此,含糖飲料、果汁、水果都因為含糖較多而被很多人罰下餐盤,就連養生必備的蜂蜜也成了炮轟的對象”。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從香港藝術家鮑方主演的電影《屈原》中和一些書籍上,看到的屈原畫像都是面部很清秀的,身體修長的。除了憂愁多一些,看起來還是很健康的。如果不投江,也許會長壽的。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這一點是否可以證明,“過量卡路里才是推進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進展的罪魁禍首,糖攝入只是能量攝入過量的一種途徑。我們並不需要對糖類避之不及,適量攝入膳食中糖類、保證能量平衡是實現健康飲食的關鍵之一”。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的確,屈大夫的心裡很苦,那是被那個時代醃製透了;屈大夫的口味很甜,他寫那些甜味美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對家鄉故土的留戀……

屈原的心裡很苦,屈原的口味很甜……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敬請關注ALH的爸爸 劉軍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