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元道真经(帮粉丝翻译)


太清元道真经(帮粉丝翻译)


人者,万物之中至灵者也,与天地同生于虚旡之始,因元炁结而成形。形体即立,十天之神降入身中,为人神,故能成人也。即与天地同生于虚旡之始,则合与天地齐寿,今天地则能长久,人不能长存者,何也?盖天地能安静和柔,不移于本性,常守虚旡,湛然不劳,得自然之道,元炁不散故也。人不能长存者,缘生妄想,移于本性,不执自然,不守其根,自取其劳,又常求自益,故元炁消散,弗得长存也,因六贼妄生,目妄视,耳妄听,鼻妄香臭,口妄言味,身妄作役,意妄思虑,故终不归根也。故曰归根,则可以永存而长生也。夫眞一之道,可以永存归根者,复元炁之本也。复元炁之道,非他也,湛寂而已。人能常归心湛寂,则元炁自然而复也。复元炁之法,应常以减息为候,心源湛寂,其息渐减减半息增半寿,从减息至旡息,则复元归根矣,乃可住世。凡人以有息为常,圣人以旡息为常,动而有息,静而无息。故有息旡息,自在也。元道之士,常宜以无息为常,有息为妄,无息为是,有息为非,湛然养炁,三灵欢然,三魂畅然,神魂欢畅,则元炁自复矣。黄庭道三十六慎,一应至三十六应,乃为半功。又诸道应慎皆多,此旡上道总一慎三应则成功也。一慎者,慎其休止耳。不休止则可至元道。三应者,三转意也。每一转意一百日。第一转意应一百日,有事无事皆可减息,为第一转意,谓初则有事止,旡事乃可,行是则尘虑息减,虚恬日增,为第一转应也,小功成矣。第二转意应二百日,忽忽自止,为第二转应也,至是则不嗜谷味,旡大饥渴,为第二转应也,中功成矣。第三转意应三百日,兀然自住,为第三转意也,至是则饥渴不至,寒暑不侵,死籍永除,天地齐寿,为第三转应矣,通用三十一周,曰大功成矣。

大君曰:有事旡事,皆可减者,功萌也。有事无事,皆可减者,元炁渐复也。忽忽自止者,元炁将定也。兀然自住者,元炁归根而定也。

大君曰:从减息至旡息,从旡息至定,此定不取不舍,旡为之定,非执定之定。如得此定者,阴阳自调,四时自离,元炁自满,众神自栖,能通玄奥。故阴阳调则百痾不生,四时离则无暄凉寒暑,元炁满则旡饥渴,众神栖则兵虎不能害,慧通玄奥则万事不生。

神道居士翻译:

人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跟天地相同,从先天一气中来,一化阴阳,阴阳化五行,五行结合而成形体。

每篇经文文字不同,经意却大体相同。这里说的元炁代表先天无极,也是先天一气,也是纯阳。

人体是五行假合之体,但五行哪里来,阴阳分化而来,阴阳哪里来,先天无极而来。

十天之神降入身中,故能成人,这篇经文作者的意思身体是五行假合之体,只有入了元神才可成人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天地也是从先天一气中来,为何天地那么长久,而人却不行,问题出现在哪里。

所以这真人认为盖天地能安静和柔,不移于本性,常守虚旡,湛然不劳,得自然之道,元炁不散故也。

人不能长存者,缘生妄想,移于本性,不执自然,不守其根,自取其劳,

又常求自益,故元炁消散,弗得长存也,因六贼妄生,目妄视,耳妄听,鼻妄香臭,口妄言味,身妄作役,意妄思虑,故终不归根也

。故曰归根,则可以永存而长生也。

(这几句我相信大家都看的懂,就不多做讲解)

夫眞一之道,可以永存归根者,复元炁之本也。复元炁之道,非他也,湛寂而已。

这句话代表整篇经文的作者的真正看法,每篇经文修道方式不一,但这篇经文的真人认为真一之道,可以培元固本,修复损耗的先天一气。没有

其他方法,就只是湛寂而已。就相当于佛家的圆寂

人能常归心湛寂,则元炁自然而复也。复元炁之法,应常以减息为候,心源湛寂,其息渐减减半息增半寿,从减息至旡息,

这个就有意思了,我看了那么多道藏这个真人所用的方法还是有点与众不同,又实用的,

他说补充先天一气的方法就是减息为候,心源湛寂,其息渐减减半息增半寿,从减息至旡息,

则复元归根矣,乃可住世。凡人以有息为常,圣人以旡息为常,动而有息,静而无息。故有息旡息,自在也。元道之士,

常宜以无息为常,有息为妄,无息为是,有息为非,湛然养炁,三灵欢然,三魂畅然,神魂欢畅,则元炁自复矣

这个就是入定,入定对于有些人不要太难,起初刚入门都是要先修身养性。

下面的经文就是教你怎么归心湛寂,就是教你怎么入定。

黄庭道三十六慎,一应至三十六应,乃为半功。又诸道应慎皆多,此旡上道总一慎三应则成功也。一慎者,慎其休止耳。不休止则可至元道。三应者,三转意也。

(黄庭道指这真人所修的道路,这个道路有三十六慎,一应至三十六应乃为半功。慎的太多,太过复杂所以把36慎集总到一慎,做到一慎三应则成功,而三应又是什么,三转意。)

每一转意一百日。第一转意应一百日,有事无事皆可减息,为第一转意,谓初则有事止,旡事乃可,行是则尘虑息减,虚恬日增,为第一转应也

,小功成矣。

这个和百日筑基相差无几,每一转应一百日,需要百日做功,有事没事皆可减息,因为你注意减息了,神自然归位,这个为第一转意。而这个转意它给你的好处

就是有事止,尘虑息减,虚恬日增

第二转意第二百天,呼吸自己会自动转为胎息。 给你的好处是不嗜谷味,旡大饥渴

第三转意是第三百天,这个时候胎息都不用了,入定了,已经可以做到先天一气不消耗了,给你的好处是饥渴不至,寒暑不侵,死籍永除,天地齐寿通用三十一周,曰大功成矣。

大君曰:有事旡事,皆可减者,功萌也。有事无事,皆可减者,元炁渐复也。忽忽自止者,元炁将定也。兀然自住者,元炁归根而定也。

这里讲的是旡息,想要达到旡息就必须先从减息开始,从旡息到至定。这个定不取不舍,旡定,不是执着入定的定。

大君曰:从减息至旡息,从旡息至定,此定不取不舍,旡为之定,非执定之定。如得此定者,阴阳自调,四时自离,元炁自满,众神自栖,

能通玄奥。故阴阳调则百痾不生,四时离则无暄凉寒暑,元炁满则旡饥渴,众神栖则兵虎不能害,慧通玄奥则万事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