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工地,前辈分享10条给你,看你想清楚没?

想去工地,前辈分享10条给你,看你想清楚没?

我本人是同济的本科,在马里兰大学的土木硕士毕业。我的工地生涯其实也没有多久,但我的经历可能和大家不是特别一样,因为我不是在国内,而是在美国。不是真正搞施工的,而是做监理。

毕业之前我在DC的一家监理公司工作,从最底层的tech做起,一开始只能做混凝土检测,而是还是无照上岗,这个part time持续了五个月,在我毕业离职的前一周,终于把人生中第一个执照给考下来了。监理公司的tech们,被称作slump monkey,如果你在美国的这个行业里做过,你一定听过这个“昵称”。因为大家都是从混凝土做起,从slump test做起的,我也是一样。总的来说,干完这个活,你吃苦这一关绝对是过了,而且还可以和别的白领吹牛说“洒家吃过的苦比你们吃过的饭还多”。

想去工地,前辈分享10条给你,看你想清楚没?

1,四处游走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真的把我吓到了,因为我们这些留学生,我们给自己定位就是,我们是高级知识分子啊,我们至少是读书人,再不济也是坐办公室的啊。但是,我在上班的第一天就发现,我是没有办公室的,工地就是我的办公地点,工程在哪,我人就要在哪。监理和施工不一样,施工的队伍是集中在一个工地,像营造一个阵地一样去做工程,是把trailer当做自己家的,有一支自己的队伍。但监理不是,监理没有一个固定的工地,客户一个电话,我们就要开车出去跑三十迈,老板一个电话,也要出去跑三十迈。有时候一天要跑三四个工地,去了之后一个人都不认识,全是陌生人,真正意义上的流浪工人。

想去工地,前辈分享10条给你,看你想清楚没?

2,环境艰苦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马里兰冬天最冷的时候,我自己是哈尔滨人,不怕冬天,但我确实没有冬天室外作业的经验,所以也吃了很多苦。比如做测试需要用水,但问题是天太冷,混凝土搅拌车的水管子都冻住了,我们只能拿锤子一边敲一边尝试着防水。在夏天,接水这个动作只需要五秒,但是在严寒的环境下,可能需要五分钟都不止。工具粘上混凝土之后必须迅速清洗,不然就洗不干净了,所以冬天也必须摸水。我们公司发了胶皮手套,但是实际上我们手指尖的地方,很多时候都是冻得一块冰。所有的人,浑身上下都是一层灰一层冰。

夏天的工程比冬天多,更多hourly pay的tech其实冬天是不怎么出动的,他们是夏天拼命overtime赚钱,然后冬天做part time。但是夏天也有夏天的麻烦,实在太热。车停在太阳下一会就像烤箱一样。白天室外作业,就是顶着90度的温度干活,必须不停喝水,不然太容易中暑。有些小项目还轻松一些。遇到大项目,一次要做400cy甚至更多,一车基本上是10cy,这就意味着有四十辆搅拌车在你手里经过,每辆车都要收ticket,五辆车做一次测试,cast一次cylinder。但是你动作不会那么快,所以经常是刚做完一个test,下一个五辆车就来了,就变成一直不停地连着做。这样顶着暴晒做8次下来确实是很累。

现场永远是尘土飞扬,做混凝土身上就别想干净,你要是怕脏,很多动作你做不了,而且显得和别的工人格格不入,这是不行的。往现场一站,你这身衣服就别想干净回去,把活干好是放在第一的,干不干净,永远是下了班再说。

实验室里就幸福很多,毕竟可以躲太阳。称称土样,拿电钻和气枪处理一下样品,还可以喝喝水去去洗手间,简直太舒服。有的时候需要用capping compound,类似于一个气味不太好的热油锅,只要不被烫的话还是很轻松的。

想去工地,前辈分享10条给你,看你想清楚没?

3,作息问题

夏天要想不热,还有一个办法,我也遇到过,就是做夜班。很多时候,大项目就是安排在早上,赶在交通和温度恶化之前尽量多做一些。所以我接到的任务经常是,凌晨两点半要到现场,这就意味着我凌晨一点就要起床,中午十二点下班。我们开玩笑,说很多自己的朋友还没睡的时候,我们就要起了。这样的夜班很多时候还不是连续的,我就试过135白班,24夜班的生活,这就意味着一周时间在不停的倒时差。干这行,不能懒床,很多同龄人都可以讲自己早上起不来,我们不行,我们不能太有早和晚的概念。

即便不是夜班,也需要早起,很多工地六点开始,我五点刚过就要出门,四点多就要起床。自从我干了这行,多看了许许多多日出,也看了很多的星星月亮。养成了一种本事,一天当中的任何一个八小时都能睡觉,任何一个八小时都能上班,任何可以坐下的时候都能睡觉。

想去工地,前辈分享10条给你,看你想清楚没?

4,吃饭问题

监理的问题是,有的时候你不是在一个工地驻扎,而是明天去哪自己都不知道。有些驻扎的监理,有自己的木头棚子,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虽然只有10平方米左右,但是非常的爽,而且可以用工地的微波炉,这意味着可以带饭。但是我目前就处在四处跑的阶段,而且很多刚开始做的工地,还处在三通一平的阶段,压根没有办公室,也就没有微波炉,吃饭只能去快餐店。说句实话,我现在午餐经常只能吃麦当劳,吃到一听麦当劳的BGM就很头疼。

想去工地,前辈分享10条给你,看你想清楚没?

5,需要体力

每个set的cylinder一般是8个,每个都是4X8的圆柱,要一次抱起来是需要有一定力量的。在实验室里工作也是一样,需要把6X12的cylinder放进水箱里,一次拿一个也需要有一点臂力。做beam更是大考验,一个空的模子拿在手里都是沉甸甸的,别提灌满混凝土之后,那重量真叫酸爽。后来我考了nuke的执照,更是需要用TROXLER工作,因为里边有放射性物质,所以仪器有铅做的保护壳,自然也就非常重,搬着这个箱子从汽车下来,穿过不平的地面,再一路来到测试地点。我是一想都腰疼。所以做这个事,一来不能手无缚鸡之力,二来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因为很多东西容易把自己弄伤。

想去工地,前辈分享10条给你,看你想清楚没?

6,超时

我个人不是很有体会,我一般的工作时间,一周也是40左右,不会超太多。但是很多中国人真的是拼,比我厉害多了,我在中国人同行里,绝对是最懒惰的了。一些中国人干这个,常常一周干到60-80,像我这种40就收手的,真的太没有上进心了。

想去工地,前辈分享10条给你,看你想清楚没?

7,语言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语言不是特好,很多事情我懂,我也会,但我说不清,尤其是那些设备和工具,我可能会用,但是我不知道名字,所以闹出很多笑话。一开始是最难的,因为啥都不懂又有语言障碍,但是做过几个月,基本的用词就有概念了。顺带一提,你如果会西班牙语在工地上会很舒服,能混到更多吃喝。

想去工地,前辈分享10条给你,看你想清楚没?

8,同事

我大部分的同事,都是高中毕业的,学历高一点的是本科,我和我老板一样是master,属于少数不识相不识死的顽固分子。从种族上说,白人占一部分,老黑老墨是绝对主流,工地通用语言基本上是西班牙语和英语混合,中国人非常少。按照中国人一向的传统,稍有资历就进办公室当领导,不会留在美帝的现场。在我们同行的群里,有一些中国人,但是我在2015二月到九月的半年里,真正在现场遇到的人里面,没有一个中国人。其实我个人感觉,和这些美国底层劳动人民相处,也是不错的,有的时候嘴里冒俚语我听不懂,但他们人都很好,有时有些野蛮,不过没那么多耍心思的东西。很多美国人干这个,一干就是一辈子,人家没有什么大志向,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那种要压别人一头的感觉,就是勤勤恳恳干活,赚点钱养家糊口,没有什么舆论压力,心态很健康。但中国留学生做这个行业就很难做出这种感觉,不少人是怨声载道的做。毕竟你周围的同学都是大院的搞设计的,你把自己的工作拿出来一说,大家倒也不会笑话你,但是人家那种怜悯和不解的神情,也真的是发自内心的。

现在很多公司都开始招像我这种拿OPT工作的人,也会给办H1B。但是身份这个东西真的要看老板人品,我的老板就是在用我之前就说好可以去抽H1B。但有的老板不是,有的人会对你有很高的要求,你必须做到的什么什么东西,我才给你抽,更有甚者,不仅明面工作要做好,你要在公司里站队搞政治斗争的时候选对边,不然H1B也是个没有,那种情况就比较麻烦,不是我这个情商能处理的。

想去工地,前辈分享10条给你,看你想清楚没?

9,人员流动

据我观察,tech的流动性是非常高的,因为做的事情相当类似,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把人吹走。而且尤其以跑现场的为首,蹲实验室的人周转就慢一些。而且大多数中国人不是真有志于做这个东西,我们当中有一些做的很好的,做了很久,但还是心怀做设计的梦,坐办公室依然是中国学生不可磨灭的情节,蓝领在我们理念中好像永远都没有地位。所以中国人做这个事,基本都是骑驴找马,不会一直干。你老板有时也知道这种状况,所以也不重用你,这就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工作态度还是不能打折扣,哪怕我明知道老板不重用我,我也需要一边找下家,一边不辱使命。我们不能糊弄老板,因为我们在人家眼里不是一个人,很可能是代表一群人。我们今天糊弄老板一次,今后这个公司可能就不收中国人了,这不仅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有时这甚至是断了自己同胞的生路。

想去工地,前辈分享10条给你,看你想清楚没?

10,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就在上个周五,拿到了一家公司做高速公路设计的职位,也是entry level,非常幸运地,估计今后不会每天都在工地了【当然还是会经常去】。能进办公室我很高兴,但我不能说这是一种解脱,因为我依然回得去,因为这一段工地的经历其实对我也是很有价值的,我从中至少学到了一些东西,比如我知道我能忍受这些痛苦,比如我知道我能勇于面对一些人避之不及的困难。当有一天,你走出工地的时候你会有一点自信,因为遭过这种罪之后,你会觉得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败你了,天底下没有过不去的坎。有一天,你技术或许已经忘了,证书或许也丢了,但我们从一个工作中学到的意志品质是永远都不会忘的。我说这话显得很老派,因为我们这个年代似乎是不讲什么意志品质的,那是旧时代军队里才讲的东西,我们似乎只讲钱。但我真的认为那些技术和金钱以外的收获或许才是跟着我们一辈子的东西。

我老板给我的教导就是,每天下班的时候问问自己,我今天学到什么了,哪怕这一天很不顺。你学到的有可能跟技术有关,有可能跟技术无关,有可能就是工地上怎么停车这种破事,但是学到了就是学到了,只有这样你才可以安息的结束一天,因为你可以对自己说,我这一天没有白过。

我们都在讲这个行业,国内国外的环境都不是特别顺,甚至是一片哀嚎。【土木专业今年就业不是一般严峻啊,让人窒息? - 大学生】但无论环境多苦,无论别人怎么嘲笑我们,无论人家怎么可怜我们,无论有多少同行都灰心丧气的走了,改行了,但我们这些留下的人,这些经历过的人,我觉得我们自己心里要有一点点骄傲,至少不要以这片土地为耻。就算去做了设计,就算改行去做别的了,但是不要忘了工地上的经历,不要忘了拼在一线的工人们,不要走过路过工地就高高在上和自己的孩子说“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今后就要当工人”,因为我们自己也是那里边摸爬滚打出来的。即便是那些不美好的回忆,我也希望这些回忆不要成为抱怨的源头,而是成为怜悯的根基。许多难处,只有你自己经历过,你才能怜悯人,你才知道人家在现场白天晚上的拼真的是不容易,你心里对所谓的弱者才有那么一点点敬意。这些东西可能在今后依然是一分钱都换不来,但在我看来这一点点的敬意,比酒桌那些上胡吃海吹的优越感珍贵一万倍。

想去工地,前辈分享10条给你,看你想清楚没?

无论我们在不在工地,无论我们在工地还要干多久,永远都不要失去希望。不要过那种浑浑噩噩每天都一样的日子,不要过除了报怨之外什么都没有的日子,不要过那种在和别人对比之下自我可怜的日子,因为我们这些人生来就不是如此,我们来美国也不应该如此。我一个没上过大学,打13岁起做童工的同事和我说过一段话,我只能复述一个大概意思,而且还把那些位置独到的脏字都去掉了,没有人家那种旧皮卡一般的奔放气场:UB, don't lose hope, cause we deserve better,no matter where we are, there is always, always something worth fighting for, so keep going, don't lose i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