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西施​結局到底是怎樣的

提到西施,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她的美貌。西施位居於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後世常用“沉魚”來形容她,這是因為美貌的西施在溪邊浣紗的時候,水中的魚被她的美貌所吸引,看她看得太過入迷以至於忘記了游泳,結果,都沉入了水底。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大敗越軍,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被吳軍包圍。勾踐被迫向吳國求和。除了勾踐夫婦作為人質去吳國當奴隸以外,勾踐針對夫差好色的特點,將越國美女西施經過一番訓練之後,獻給了吳王夫差。西施自此入吳。此後直到吳國滅亡之前,西施一直生活在姑蘇城內,這是她一生中最好的時光。

據記載,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為博美人一笑,他為西施建造春宵宮、館娃閣、靈館等。因為西施擅長跳一種叫做“響屐舞”的舞蹈,夫差就給他建了一條排列著數以百計的大缸的長廊——“響屐廊”。

公元前473年,吳國都城姑蘇被越軍攻破,吳國滅亡。史料中關於西施的記載也就此戛然而止,她的人生似乎隨著吳國的滅亡而淹沒在了歷史之中。那麼風光過後,西施的下落究竟如何呢?她的後半生又是怎樣度過的呢?

有人說,吳國滅亡,西施被勾踐處死。勾踐滅吳之後凱旋,並帶回了西施。他在歸國當晚就要求西施侍寢,西施拒不同意,他便以“抗君之罪”將西施處死。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那麼勾踐真的是一個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小人。居然用這種方式來對待一個在他復國過程中起了決定性作用的功臣。

而據東漢袁康的《越絕書》記載:“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說吳國滅亡之後,西施為國復仇的任務完成,與越國大夫范蠡泛舟江湖最終不知所終。後人又對袁康的這種說法做了一些加工,說西施原本就是范蠡的戀人,吳亡後,她又回到了范蠡的身邊,范蠡帶她一起歸隱山林了。

比西施生活的年代晚一些的墨子,關於西施結局卻有另外一種說法。《墨子·親士》中說:“西施之沈,其美也。”在先秦古文中,“沈”通“沉”,也就是說,西施是沉江而死的。後漢趙曄的《吳越春秋》也有相同的說法:“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按照趙曄的說法,西施不僅是沉入水底死的,而且是被越國人沉入水底而死的。後來《東坡異物志》中記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云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這除了是對西施美貌的肯定之外,也是對西施沉江而死說法的一種肯定。那麼到底是誰溺死了西施呢?

據《東周列國志》記載,溺死西施的人是越王勾踐的夫人。勾踐打敗吳國,凱旋的時候,將西施從姑蘇帶回了越國。勾踐夫人不知是怕美貌的西施威脅到她的地位還是真的覺得紅顏禍水,怕西施給越國帶來災難,她以“亡國之物,留之何為”為由,讓手下把西施騙了出來,然後綁上大石頭沉入江中。

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西施是被吳國的百姓給溺死的。吳國滅亡之後,吳國百姓非常憤怒,認為都是因為西施對吳王的勾引,才導致吳王不理政事,並最終使吳國滅亡。他們將吳國滅亡的罪責全部都歸結到了西施身上,於是西施被憤怒的吳國百姓用錦緞層層包裹住之後,沉入了江心。

除此之外,還有人說,吳王夫差自殺之後西施重新回到故鄉,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後來在一次浣紗時,不幸落入水中,溺水而亡。

斯人已逝,對於吳國滅亡之後西施的結局,我們只能猜測,卻永遠也無法清楚地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