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癱瘓,新媒體群“炸”了:假如公號消失,我們怎麼辦

12月26日,下午5點,公眾號文章無法打開,後臺無法登陸,分享出的鏈接沒有標題和頭圖,打開就是一片空白。

這片空白清空的不只是文章,還有新媒體人對未來的信心。在多個新媒體運營群裡,從業者四處打探消息,擔心公號永久關閉。

不到10分鐘,有人基於後臺登錄失敗頁面,做出了表情包,苦中作樂。

微信相關員工在某個群回覆,“稍安勿躁”。這條回覆被人截圖,又傳遍了各個社群。

半個小時後,公號恢復正常。

這時,有人問道:“假如公眾號消失,我們該怎麼辦?”


公眾號癱瘓,新媒體群“炸”了:假如公號消失,我們怎麼辦

對於很多人來說,公號不僅是一個看文章的平臺,而是他們的職業生涯。

作為一個內容產業服務平臺,新榜監測了88.5萬個公眾號,也就是說,從事基於公眾號工作的從業者,大致在百萬量級。

也有報道稱,自創立七年來,出現過2000萬個公號,背後從業者體量會更加龐大。

其中理想主義的寫作者。

2013年8月,兩個80後媒體人,開始在鄭州各個咖啡館中寫作。用他們的話說,是U盤式辦公。

2017年7月19日,他們創建的“餐飲老闆內參”獲得了一筆200萬的投資,如今成為餐飲領域的頭部賬號。

獲得投資前,餐飲老闆內參的創始人參加路演,定下的主題叫做“一個蝌蚪級公司的天鵝夢”。

他說,現在公司就是一隻蝌蚪,會慢慢長大,吃到天鵝肉。

其中有流量工廠的新式工人。

有一家名為量子云的公司,靠50個編輯,運營了981個公號,其中86個公號粉絲超百萬。

編輯每天流水線作業,負責將近20個公號的每日更新。有實習生表示,“寫的東西自己都不信,卻會有人去拿它當人生信條,就辭職了。”

流量即財富。2017年,這座公號工廠被估值20億。但此時,量子云創始人李炯已經轉讓出85%的股權,2018年又轉出15%的股權,套現走人。

其中還有乘風而起的商人。

2012年12月21日清晨,羅振宇在公號裡發了一條60秒語音。從那一天起,他每天一條語音,成為“羅輯思維”品牌的行為藝術。

在一片“販賣知識焦慮”的質疑聲中,羅輯思維在2019年10月15日開始了上市輔導,媒體猜測或將在2020年初上市。

那條在公號上發出的60秒語音,就是羅輯思維上市的起點。

公眾號癱瘓,新媒體群“炸”了:假如公號消失,我們怎麼辦

2018年12月31日,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上說,“我們使用時間的方式就是我們塑造自己的方式。”

這句話放在公號上亦然,人們使用公號的方式,就是塑造自己的方式。

公號不僅是一個平臺,而是很多人改變人生的機會窗口,是可以靠才華、勤勞或是投機眼光突破壁壘的可能性。

而這也是一把雙刃劍。2019年12月26日,公號消失了半個小時。人們發現,將身家押注在同一只籃子裡,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令他們惶恐的並非公號消失,而是互聯網的不確定性。

這一年冬天,已經有太多職場人,感受到了這種不確定性。沒有人會告訴他們,假如公司甚至行業消失,他們該怎麼辦。


自媒體不能依賴於公號平臺,職場人也不能依賴於工作間。在不確定的時代中,更需要準備退路。

沒有哪艘船可以大而不倒。在船傾覆之前,船客請學會游泳。

公眾號癱瘓,新媒體群“炸”了:假如公號消失,我們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