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歷史:從春秋戰國到民國,古代晉陽對中原的歷史文化影響深遠

三晉歷史:從春秋戰國到民國,古代晉陽對中原的歷史文化影響深遠

“晉”是山西省的簡稱。山西省之所以稱之為晉主要是因為春秋時期存在一個強大的晉國,它就在晉陽大地生成,發展,壯大,在古人眼中山西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理存在。山西省的北部是陰山,陰山以北是蒙古大草原,也是蒙古高原的東北區域。山西省以西是黃河,由北向南奔流不息,黃河以西是鄂爾多斯高原地區、黃土高原。山西省以東是太行山,太行山以東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山西省以南是中條山、王渥山,黃河由此轉向西向東流淌。黃河以南便是河南。山西省是一個高原省份,最北邊有南北縱橫的管涔山、洪濤山,兩山與恆山之間構成地勢較低的大同盆地,桑乾河穿越大同盆地而過,管涔山以南是南北走向的呂梁山,西有蘆芽山,東有云中山,雲中山與五臺山之間系舟山一帶是忻州盆地。呂梁山與太嶽山之間是是山西省最大的盆地——太原盆地,汾河貫穿於太原盆地南北,還有南邊的臨汾盆地南北。在山西省河津縣過龍門入黃河。另外,山西省東南部還有一個不是特別顯眼的盆地——長治盆地,它是夾在巍巍的太行山之間的一顆華北明珠。

這樣的地理條件,不要說現在依然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可見山西的地形地貌之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三晉歷史:從春秋戰國到民國,古代晉陽對中原的歷史文化影響深遠

清初地理學家顧祖禹先生曾經這樣評價晉陽:“晉陽大地的地勢可稱堅固,其東有太行山天然屏障,西有黃河為襟帶,北有陰山形成的自然阻隔,大漠護佑,南有王屋山,黃河為天險,四面皆門戶也!”

在宋朝之前,中原王朝的國都都要麼是長安,要麼是洛陽,或者是開封。而在宋朝以後,國都大都建在北平,而這時的經濟重心早已完成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轉移。也就是說無論是西安、洛陽、開封還是北平,距離晉陽非常近,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和西晉時期定都於洛陽,在晉陽大地設立幷州,也就是洛陽的門戶,很顯然晉陽對於東都洛陽的護佑是肯定的。北宋毀掉晉陽古城以後,給洛陽和開封帶來的後患就非常明確地說明了這一點!

幷州城以北的“諸胡”,以及五胡十六國滅掉西晉政權或者說漢趙之後就發生于山西,定都於山西省離石市。

三晉歷史:從春秋戰國到民國,古代晉陽對中原的歷史文化影響深遠

到了唐朝以後就更不用說了,唐直接起兵於晉陽古城,在唐朝時期晉陽被稱之為“北都”(也有過一段時間稱之為“北京”,是唐代的第一軍事重鎮。晉陽在唐朝的地位相當於明朝時期的南京,清朝時期的盛京。大家都知道李淵建立的這個王朝國號謂唐,其實國號唐與國號晉是一回事。上古時期的賢者——堯,最初就稱之為唐堯,因為堯的初都就建立於晉陽大地。周成王時期,在平定了唐堯後裔劉累發生在古唐地的叛亂之後,便把這古唐地封給了自己的弟弟——姬虞,姬虞為古唐國之諸侯,人稱唐叔虞,他的封地便是晉陽大地,後唐叔虞的兒子姬燮也稱燮父認為自己的諸候國內有一條晉水,遂將都城遷到晉水之陽,隨改唐為晉,李淵的父親李虎在北周時期就被封為唐國公,李虎去世以後李淵世襲唐國公,唐國公的唐地實際上就是晉陽古城,李淵出任河東撫慰使後,李淵就對李世民說:“咱們的封號是唐,現在終於回家了,這是天意呀!”可見唐與晉的關係,像唐朝這樣盛大的王朝,對於自身生於晉陽,長於晉陽,發於晉陽世代傳承怎能忘懷呢?

歷史早已證明對於定定都於黃河流域(長安、洛陽、開封)的幾代王朝,晉陽就像一把利劍懸在頭上,晉陽如果控制在朝廷手中,那就朝廷的重是要戰略屏障。假如晉陽控制在外族人手裡,那簡直是一枚隱形的炸彈。唐末發生的歷史事實就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五代十國無論那一代割據政權或者說諸侯都離不開晉陽的支撐,大多數割據勢力都要把晉陽牢牢地抓在手裡,這就進一步說明晉陽古城的戰略地位對於中原政權是多麼的重要。河東也可以說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起家創業之地,所以晉陽的戰略位置對於各個諸侯割據勢力來講至關重要!

北漢是曾經有過“得山西者得天下”之說。在民間是廣為流傳!十國中實力最小的一個割據王朝,但論其戰鬥力則非常強悍,是後周和北宋的勁敵,北漢之所以成為北漢的惡夢,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晉陽古城的地勢,城固人更堅,北漢據守險要之地,是最重要的因素,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只要晉陽古城無恙,中原政權就無憂。

還有一點可以說明晉陽的重要性。古代大多數皇帝都要封近親為王,“晉”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封國,能封晉王者非一般人物,歷史上被封為“晉”王者晉升皇帝的人物大有所在。漢文帝劉恆,北齊高洋,隋殃帝楊廣,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明成祖朱棣,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等等。

公元979年,北宋滅北漢,中原大地基本上完成一統。在滅北漢以後宋太宗對北漢都城——晉陽古城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理由很簡單,晉陽古城的人氣太旺,龍氣更旺,為了大宋王朝的長治久安,不得已而為之。宋太宗沒有想到的是百年之後,金兵能夠長驅直入,一定程度上是毀滅晉陽古城這個北方關鍵屏障造成的嚴重後果,因為晉陽古城是中原大地的“北鑰”,大門都暢開了,誰都可以進啦!

早在東周時期,晉國就是拱衛中原政權的重要屏障。當時強大的晉國阻止了秦國東進的狼子野心,最終讓秦穆公放棄了稱霸中原的夢想。轉而去西征西戎各部。並且晉國同時晉國也使楚國稱霸之路耽擱了近百年。

在秦朝以後,中國曆朝歷代中原政權均定都於晉陽古城周邊,因此晉陽古城的安危,對於當時的王朝影響很大,“陪都”背後的含義我想大家心裡都清楚!而晉陽古城的地理位置和當時晉陽古城的佈局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重要根據地。一旦遭遇亂世,依據晉陽古城的優勢,往往是爭奪天下的重要基礎。

無論是隋殃帝楊廣,還是唐太宗李世民都是以晉陽為基礎,既能繼承帝業,還能進一步發展壯大,晉陽被稱之為“龍城”那是名揚四海,享譽三江呀!

北漢割據政權的地盤雖然不大,但是不論後周小朝廷,還是後來統一中原的北宋朝廷,對於佔據晉陽古城的北漢這個小小的割據政權一直深感忌憚。因為北宋把都城定在長安或者洛陽或者繼續留在開封,北漢問題不及時解決,都會給中原政權帶來巨大的隱患。從地理位置上分析,如果不能把晉陽古城控制在自己手裡,那麼長安、洛陽、開封都將處於門戶大開,甚至於無險可守的局面。這就意味著隨時可以受到來自於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那樣朝廷和老百姓將永無寧日。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宋太宗趙光義為了宋家的天下永祚,盡然昏頭昏腦地火燒晉陽古城,還是不放心又引晉水去淹沒晉陽古城,因為晉陽古城的人氣旺,地氣旺,此地產生的真龍天子又多,“三下河東”的趙匡胤病死在伐漢的路上,攻擊北漢讓大宋損兵折將,所以不把晉陽古城毀滅難解宋太宗趙光義的心頭之恨,故釀出此大錯特錯之事,後經過趙普指點,趙光義才恍然大悟,趕緊派潘美在晉陽古城西北的唐明鎮重建了一座晉陽城,但是客觀地講新建的晉陽城與晉陽古城相比,無論從規模上來分析,還是堅固程度來講,那是小巫見大巫,簡直不是一個檔次!

明清兩代朝廷都建都於北平,但明清兩代朝廷非常重視晉陽城的建設,他們心裡都清楚,晉陽大地的安危決定著朝廷的安危。

明代天下穩定之後,朱元璋首先是把四兒朱棡封在晉陽,稱之為晉王,又派他的親家謝成前往晉陽(謝成是朱棡的老岳父),讓他去晉陽主要的任務是幫助朱棡擴建晉陽城,,朱元璋認為中原北大門的安寧,決定著中原政權的安危,這一點經過歷史檢驗是千真萬確!

三晉歷史:從春秋戰國到民國,古代晉陽對中原的歷史文化影響深遠

民國政府讓閻錫山駐守山西,此舉非常明智,從此以後中原政權或者說中央政府近四十年來安然無恙,難道這不是真實發生的歷史嗎?至於說各地軍閥混戰,都是為了自己的小九九,但是大局穩如泰山,這才是中央政府想要的安定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