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發現史前遺址,其中出土一墓葬規格高形制獨特,專家

2013年,重慶巫山縣曲尺鄉發掘出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出土一批珍貴文物,包括若干史前墓葬;其中有一座墓葬引起了專家的注意,其規格較高且葬法十分特別;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是,墓主竟然不是人!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重慶發現史前遺址,其中出土一墓葬規格高形制獨特,專家

重慶巫山縣發掘出的史前遺址被命名為"大水田遺址";其地處巫山縣曲尺鄉伍佰村三社,位於長江北岸二級階地上,北距林家灣遺址約1000米,南距冬瓜包遺址約200米,東面緊鄰長江,西面為緩坡臺地,整個遺址面積約12000平方米;2014年3月至9月,專家對大水田遺址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發掘面積共計1300平方米,其中地下第3~10層及其疊壓的遺蹟,屬分佈於中國長江中游地區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大溪文化類的遺存。

重慶發現史前遺址,其中出土一墓葬規格高形制獨特,專家

在遺址3~10層中出土了墓葬212座,灰坑208座,器物坑1座,以及房屋1座;出土遺物以陶器和石器居多,還發現了較多玉器、骨器,其中有人和動物形飾、環形飾、貝形飾、滑輪形飾等;另外還出土玉器21件;這些遺蹟和遺物,均反映出大溪時期大水田遺址先民們的生存狀態。

重慶發現史前遺址,其中出土一墓葬規格高形制獨特,專家

在出土的墓葬中,有多座以魚類等動物為人隨葬的現象;專家解釋道,先民相信生命輪迴,那些為人隨葬的動物,是為死者來世享用準備的;從宗教學的意義來講屬於"死人崇拜"的範疇;而遺址中出現一座墓葬,動物佔了主角。

專家在灰坑中一墓葬,其形制完整規格較高,是一座大墓,令人吃驚的是,墓主不是人,而是一隻大狗!不僅如此,墓葬中還發現有隨葬品;專家看到,狗骨架側臥,脊背隆起,頭北面東 (面向長江的方向) ,兩前肢和兩後肢分別合攏,四肢伸向灰坑東部;墓葬的中部有一層螺螄殼;其平面略呈半圓形,邊緣東部與狗骨架的頭、頸、背部相接。

重慶發現史前遺址,其中出土一墓葬規格高形制獨特,專家

如果說,狗作為人的隨葬品一起下葬,這種現象不少見,狗就和前文所述的魚一樣,為人類服務;但是將狗作為獨立的個體尊崇,併為其隨葬物品的形式,在原始社會極為少見;先民為什麼要葬狗?專家認為對此做法的目的和意義,有認真討論的必要。

狗在距今1萬5千年前,由東亞地區的灰狼馴化而來;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動物之一,它們曾起著先民狩獵助手與生活夥伴的作用;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期,以狗隨葬的現象越來越多,其葬式基本上是:隨葬的狗架都側臥在人骨架的腿部之上,頭向與人架相一致;表明其與死者是親密的夥伴關係;有專家認為,狗作為隨葬物還有在地下守衛亡靈,以及看護墓門的作用。

重慶發現史前遺址,其中出土一墓葬規格高形制獨特,專家

雖然在原始社會以及商周時期,有少數民族人特別愛狗,也葬狗;比如赫哲族人對他們能拉雪橇的獵犬愛護備至,狗死後還要進行埋葬,或者將狗屍體掛在樹上,以防止野獸吞食;黎族的首領則被稱為"俄吧",意即"領狗的人";而普米族、拉祜族苦聰人,逢年過節先用新米飯餵狗;缺糧的情況下人們捱餓也回去餵狗,狗死後還要進行慎重的埋葬儀式;但是專家經過研究分析之後發現,這些"狗墓葬"無論從狗的埋葬方式,還是墓葬規模上來看,都於大水田遺址發現的狗墓葬相去甚遠。

重慶發現史前遺址,其中出土一墓葬規格高形制獨特,專家

有位專家猜測,這種現象會不會和宗教有關?也就是原始人產生的動物崇拜;大水田遺址的狗是獨立葬在灰坑裡的,就灰坑的性質而言,它可能是垃圾坑,也用做儲物坑 (窖藏) ,還有可能是祭祀坑;從狗擺放的姿勢以及周圍的螺螄殼擺出的特別形狀來看,似乎有某種特殊的意義;究竟有什麼意義呢?專家的推測是否正確?無論怎樣都說明狗在當時當地有十分特殊地位;期待未來專家能做出更多研究,破解這個謎團。

【參考資料:《巫山縣文物》《先秦葬俗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