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南傑次仁的新願望


村醫南傑次仁的新願望

圖為南傑次仁在家中查閱藏藥書籍。 西藏日報 記者 謝筱純 攝

第一批九味防瘟香囊配製成功後,南傑次仁拿著藥來到村委會,跟駐村幹部一起把藥發放到了村民手中。看到村民有了防疫藥品,南傑次仁心裡很是高興。

南傑次仁所在的甲崗村,距離日土縣城82公里,平均海拔4300米,最冷月平均氣溫零下22.1℃,最熱月平均氣溫13.6℃,,高寒性疾病一直威脅著農牧民群眾的健康。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這裡的人均壽命只有35歲左右。

現年56歲的日土縣日松鄉甲崗村村醫南傑次仁出身於藏醫世家,自幼追隨舅父學醫,立志為家鄉父老解除病痛,14歲時開始擔任甲崗村村醫,至今已42年。

42年前,南傑次仁剛當村醫時,村衛生所醫療設施簡陋,大病只能用打針來緩解,小病吃一些止痛藥和消炎藥來治療。甲崗村地域寬廣,放牧點分散。群眾生病與南傑次仁聯繫,路近的他步行去診治,較遠的牧業點他只能騎馬去,有的來回兩天才能看一次病。在漫長的行醫生涯中,南傑次仁一直堅持“救死扶傷、不計報酬”的理念,沒有向患者收過出診費。為了儘可能降低醫療成本,他自己採藥製藥,從自己村醫補貼裡拿出錢購買製藥原料,用傳統方法為農牧民治病,每貼藏藥只賣一元錢,從未漲價。他曾騎馬到山上採藥,不小心連人帶馬跌落下來,險些丟了性命。

近年來,自治區衛生事業的投入逐步增多。實行以政府主導,免費醫療為基礎,政府、集體、個人和社會多渠道籌集資金,大病統籌、門診家庭賬戶和醫療風險基金相結合的農牧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完成區、市(地)、縣(區)、鄉(鎮)醫療衛生機構改擴建工程,所有行政村均設立村級衛生室。2016年,甲崗村醫務室也翻修一新,5間房帶一個院子,大概有350平方米,配備了血壓器、體溫計、聽診器、氧氣、藥櫃、病床、電腦、體重器、輸液架、消毒器、醫療廢棄物處理桶等常用醫療設備。南傑次仁也不再是“孤身作戰”了,他和另一位村醫輪流值班為群眾看病。南傑次仁年輕時的願望終於實現了,群眾缺錢治病又缺醫少藥的時代一去不返。目前,村民們的平均壽命已超過70歲。

現在,南傑次仁已經掌握基本的藏醫診療方法,在治療高原常見的關節、消化系統、心血管等病症方面頗有建樹。南傑次仁是村裡的全能醫生,除了滿足本村700多名群眾看病需求外,42年來還曾為外村和臨近的革吉、噶爾等幾個縣的3000多名群眾治過病。西藏醫療衛生條件進步了,南傑次仁就開始花更多精力做兩件事情,一是潛心鑽研,進一步提高醫術;二是利用一切機會向群眾宣傳醫療衛生知識,提醒大家有病及時就醫。

今年農曆春節,新冠肺炎疫情幾個字敲打著每一個人的心,南傑次仁到拉薩辦事,返回後在縣城被隔離留觀14天。留觀期間,南傑次仁不能為群眾治病,但他沒有放下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職責。14天來,他拼命研讀藏醫藥書籍,通過電話視頻請教藏醫藥專家,開始配製一種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藏藥——九味防瘟香囊。

2月下旬,南傑次仁留觀結束返回村裡,加緊了九味防瘟香囊的配製。他根據藏醫藥理學原理,請教原阿里地區藏藥廠廠長益西倉決等藏醫藥專家,結合自身多年的行醫經驗,主要採用天然麝香、牛黃等名貴藥材和一些芳香揮發品,配製成九味防瘟香囊,採用掛在脖子上燻藥香的方式,達到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效果。

九味防瘟香囊的部分原料為採購獲得,費用昂貴,南傑次仁將藥免費提供給村民,而費用自己承擔。目前,他已向日松鄉的464位村民們送出價值9000多元的藥品。

南傑次仁肩負著村醫的職責,現在每天都在疫情防控一線忙碌,為進村車輛進行消毒,對進村人員檢測體溫。對於未來,南傑次仁滿懷憧憬,他希望自己能有機會到大醫院學習,進一步提高醫術,更好地解除群眾病痛。

信息來源:西藏日報 記者 益西加措 張新華

村醫南傑次仁的新願望


村醫南傑次仁的新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