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园”苏州拙政园的兴衰存亡

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面的最大名抽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我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要寻找大观园”的遗址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有人说,拙政园酷似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中国“四大名园”苏州拙政园的兴衰存亡

一进门可以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在唐代诗人陆龟蒙的故宅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为筑好园子,在建园之初曾请他的知交挚友吴门画派大画家文徴明绘图作记,共同设计营构。文徴明喜爱其景,曾作《王氏拙政园记》,亲植紫薇一株于花园进门的人口处,并五次画过拙政园图。现在所见的《批政园图》是他第三次在嘉靖十二年但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给了徐泰时。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中国“四大名园”苏州拙政园的兴衰存亡

明崇祯四年(1631年),拙政园东部为王心一购得。他仿效陶渊明辞官归田园的志趣,精心构堂筑台,叠山理水,取名“归田园居”,作为他父亲还乡养老之处。清初,拙政园为大学士陈之遴所得。不久,陈之遴因罪充军塞外,园即为官府没收,做了清朝“驻防兵将军府”。以后又为“苏松兵备道署”,不久又转移到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手里。直至乾隆三年(1738年)前后为清太守蒋榮所有,并进行过一次大修,意在恢复名园山水旧貌,取名“复园”。以后拙政园又几度易主,曾为海宁查姓、平湖吴姓所有。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驻军苏州,改建为忠王府。至光绪三年(1877年)园西为吴县富商张履谦购得,又易名为“补园”。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拙政园收归国有,经大力修复,这座被分割成三处的拙政园才得以合璧,基本上恢复明代规模,合为一个整体,于1952年对外开放。

中国“四大名园”苏州拙政园的兴衰存亡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后园的格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宁静致运游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