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書 ‖《柳如是別傳》

【書院薦書】在當今節奏飛快、海量信息的環境下, 讓你有效、迅速的抓住一本書的精髓,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書中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視角、新主張,將為你我在這場閱讀盛宴中啟迪智慧、潤澤心靈。關注 頭條號,讀書,為遇見更好的自己,為遇見更大的世界。

一日一書  ‖《柳如是別傳》

圖書:《柳如是別傳》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ISBN:9787108054043

一日一書  ‖《柳如是別傳》

【推薦理由】《柳如是別傳》,原題《錢柳因緣詩釋證稿》,是陳寅恪先生留給我們的最後一部著作,也是他醞釀久、寫作時間長、篇幅大、體例完備的一部著作。

《柳如是別傳(套裝上中下冊)》是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響大的一部。遠在8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曾經出版該書,卻沒有再版,讀者長時間內只能面對絕版無可奈何。隨著一代對文史類讀物不乏興趣的讀者的不斷成長,自然而然地將這本書作為必讀、必買、必典藏的書籍之一。

陳寅恪的名著《柳如是別傳》撰於暮年,版於身後。作品雖以傳記形式寫成,實為一部反映明末士人動態的史詩。以甲申前後天翻地覆的歷史為主軸,通過柳如是這位奇特女子的經歷,展現柳氏身邊錢謙益等士人在嚴酷的命運面前如何抉擇自己的歸宿,以其對待國家命運的態度為準,予以表揚或貶斥,以達到“貶斥勢利,尊崇氣節”的目的。這一鉅著,為闡揚中國文化的精義做出了新的貢獻。

對於這部著作,曾有種種不同意見。有人認為,以作者這麼高的聲望卻去表彰一個妓女,真是匪夷所思。何況柳氏其人,歷史上不乏醜詆她的記載,作者是否想做出奇制勝的翻案文章?

然則本書自出版至今35年,深受讀者歡迎。僅三聯版的十數年間即印行七次,銷售四萬多套,是《陳寅恪集》中關注度極高的作品,具有長久不衰的文化魅力。

經典作品常讀常新。

《陳寅恪集》十三種十四冊,含專著、論文集、書信、詩作、讀書札記、講義、備課筆記及其他雜著,總計約三百五十萬字,另附各類圖片一百四十餘幅,全面呈現了作者平生的著述。《陳寅恪集》是20世紀中國學術史上的重要文獻,受到學術文化界和社會各界的長期關注,2001年1月出版。八年後,2009年第二版(精裝本)全集整套上市。此次應廣大讀者的要求,重裝再印第三版,單品種銷售。

一日一書  ‖《柳如是別傳》

【內容簡介】陳寅恪集之一種,分上、中、下三冊。以柳如是和錢謙益的姻緣為核心,考察明清之際社會與思想文化之變遷,揭示歷史存亡關頭的士人心靈和生命形態。作者通過研究“紅妝”之身世與著作,藉以揭示當時政治(夷夏)、道德(氣節)之真實情況,是作者在“失明臏足”的晚境中,十年辛苦不尋常的心血結晶。

本及歐美,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1925年受聘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回國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抗戰期間,先後任教於西南聯合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1946年回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南遷廣州,為中山大學教授。

陳寅恪是一位對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卓越學者。他在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學、敦煌學等諸多領域的精湛研究,均達到很高的境界,具有開拓和奠基的意義。他對中國文化的獨特認識和深刻闡述,形成自成一體的“歷史文化觀”。他以終生的學術實踐標舉現代學術精神,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一日一書  ‖《柳如是別傳》

【作者簡介】陳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1925年受聘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回國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抗戰期間,先後任教於西南聯合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1946年回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南遷廣州,為中山大學教授。

陳寅恪是一位對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卓越學者。他在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學、敦煌學等諸多領域的精湛研究,均達到很高的境界,具有開拓和奠基的意義。他對中國文化的獨特認識和深刻闡述,形成自成一體的“歷史文化觀”。他以終生的學術實踐標舉現代學術精神,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一日一書  ‖《柳如是別傳》

【作品語錄】

披尋錢柳之篇什於殘闕毀禁之餘,往往窺見其孤懷遺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已者焉。夫三戶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辭……猶應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柳如是別傳》第一章緣起

草此稿竟,合掌說偈曰:

刺刺不休,沾沾自喜。忽莊忽諧,亦文亦史。

述事言情,憫生悲死。繁瑣冗長,見笑君子。

失明臏足,尚未聾啞。得成此書,乃天所假。

臥榻沉思,然脂暝寫。痛哭古人,留贈來者。

——《柳如是別傳》結尾

一日一書  ‖《柳如是別傳》

【精彩書評】

★總之,寅恪之研究“紅妝”之身世與著作,蓋藉此以察出當時政治(夷夏)、道德(氣節)之真實情況,蓋有深意存焉,絕非消閒、風流之行事……

——吳宓

★我認識、瞭解的陳寅恪先生,是否可以用這樣12個字來概括:儒生思想、詩人氣質、史家學術。

 ——週一良

★《別傳》熔史識與情思於一爐,充分表現出義寧之學“史有詩心,詩有史筆”的特色。洋洋80萬言,證明陳寅恪先生是在“臥榻沉思”中追尋那種他唯恐失落的民族精神,自覺地承擔起華夏文化的託命,決不可與“文儒老病銷愁松送日之具”等量齊觀。

 ——蔡鴻生

一日一書  ‖《柳如是別傳》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緣起

第二章河東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測及其附帶問題

第三章河東君與“吳江故相”及“雲間孝廉”之關係

附:河東君嘉定之逰

第四章河東君過訪半野堂及其前後之關係

第五章復明運動

附:錢氏家難

一日一書  ‖《柳如是別傳》

【分享薦書】薦書一向是我樂意做的事,因為讀書既是一個人的事情,又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所謂“一個人的事情”,是因為讀書本來不是群體性行為,獨自一人面對青燈黃卷,也能思接萬里,窮覽千載,和古聖先賢心有慼慼。從這個意義上說,讀書不怕孤獨,甚至期待有孤獨下來的時間和能力。所謂“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因為《禮記》有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個人看人、看事、看書,都有可能陷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擾,而把自己的心得與他人分享剖辯,不僅自己能獲得更深更廣的見解,也能啟發同好者的視野與思維,讓信息和見識在更大的範圍內傳播。分享薦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把自己認為最值得閱讀,乃至一讀再讀的書分享給大家,和大家一起切磋琢磨,於人於己,不亦樂乎!

一日一書  ‖《柳如是別傳》

歡迎關注 ,讓思想充實生活。閱讀可以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正氣。


一日一書  ‖《柳如是別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