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要立太子,大哥二哥都不做,主動讓位老三,不料讓出一好皇帝

在古代那個封建時期,等級制度尤為森嚴,尤其在皇室中,皇子們為了奪取皇權,不惜犧牲生命,不顧手足之情來奪取皇位,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最著名的就要數康熙晚期的九子奪嫡事件了,可事情也是有例外的,在唐朝,一個皇室家族中,皇上要立太子的時候,沒想到大哥二哥都不願做,主動讓位給了三弟,結果這樣的一讓位,卻讓出了一千古明君的好皇帝。

皇上要立太子,大哥二哥都不做,主動讓位老三,不料讓出一好皇帝

被讓出的這位皇帝就是李隆基,他的父親是李旦,李旦是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經歷過兩次登基,但每次似乎都很窩囊,第一次是被自己的母親武則天壓著,雖說他身為皇帝,卻實際沒什麼權力,那時的國家大權幾乎由他母親說了算,他只不過是個傀儡皇帝,最後索性皇位被母親奪取。

皇上要立太子,大哥二哥都不做,主動讓位老三,不料讓出一好皇帝

而他因沒有什麼能力抗衡,甘願做了一個王爺,不參與朝中事務,在他第二次做皇帝的時候,可以說也不是自願的,也是被人推上的皇位,那時國家很亂,出了一個韋后和安樂公主,她們極力想要模仿武則天成為天下的主人,但李隆基不願看到天下被她們奪取,所以聯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一起發動了政變,將她們二人處死,隨之就將父親李旦再次推上了皇位。

皇上要立太子,大哥二哥都不做,主動讓位老三,不料讓出一好皇帝

又一次做了皇帝的李旦這時要面臨的是立太子,在第一次做皇帝的時候本來立長子李成器為太子,但在下臺後太子之位也自動廢除,這次本想再立他為太子時,不料李成器卻不樂意了,他不想再參與朝廷這樣的紛爭,甘願做一個王爺。

皇上要立太子,大哥二哥都不做,主動讓位老三,不料讓出一好皇帝

按理說無論從哪方面看,他都很出眾,完全能勝任一國之君,可他現在卻更專注於音樂,認為三弟李隆基比自己要合適的多,李旦也沒辦法,可是自古以來都講究有長子立長子,既然長子不願意,他就又想到了二兒子李成義。

皇上要立太子,大哥二哥都不做,主動讓位老三,不料讓出一好皇帝

不料李成義和他大哥的想法一樣,依然也不願意做皇帝,他一直以來就是一個特別瀟灑的人,只顧自己的玩樂,每天逍遙自在,怎會願意參與朝廷那些複雜事呢,他也同樣拒絕了父皇,這下就輪到李隆基了。

皇上要立太子,大哥二哥都不做,主動讓位老三,不料讓出一好皇帝

他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像極了當年的李世民,父親的上位他立下了極大的功勞,在大哥二哥的謙讓下,他坐上了皇帝,李旦退位做了太上皇,不出所料,在他登基後,將國家扭轉乾坤,迎來了開元盛世,國家再次繁榮昌盛。他的那段努力也被世人歌頌,可惜的是要不是沒有後來的安史之亂,他的一生事蹟肯定會更加完美。

參考文獻:《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