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知識,成功成長

最近宅在家裡的時間比較多,所以我也像很多人一樣,開始嘗試做蛋糕,而且是從最簡單的電飯鍋做蛋糕開始。剛開始看網上教的各種步驟時,覺得實在太簡單。感覺只要準備好雞蛋、牛奶、白糖、油、麵粉和電飯鍋就可以成功了。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自己開始做的時候才發現其中的玄機不少。真可謂看花容易做花難,步驟簡單實操繁。

比如裝雞蛋的碗一定不能無水無油,而且蛋清和蛋黃要完全分開。我第一次做的時候,就不小心把一點點蛋黃灑到蛋清裡,後來在打蛋清的時候就出現了黑色。而且在打蛋清的時候,按照網上的步驟說就用兩個叉子進行打就可以打出奶蓋一樣的狀態,但卻沒有說需要多長時間,要費多少力氣。當我按這個步驟進行的時候,手都快麻木了,也沒有出現這個效果。後來只得去買了電動攪拌機。而且即使完全按照步驟,每步都達到了字面上的要求後,還是沒有成功。直到通過自己不斷摸索並結合網上的教法後,最終呈現出了相對滿意的效果。

所以從學做蛋糕的過程發現,學習是一個不斷學習摸索的過程,也是一個理論和實踐不斷結合的過程,同時更是一個實踐後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昇華的過程。

學習知識,成功成長|做自己的首席學習官


時代發展很快,世界變化也很快。大家都在提學習。那什麼是學習,心理學認為,學習是因經驗而使行為或行為潛勢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如何理解學習的本意。我覺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理解比較具有代表性。學而時習之的習指人不斷地進行實踐,學習是生命本能探索個人的成長過程。學和習是完整統一的,是學習和習學兩個過程的有機結合。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像日常生活一樣,每天都不可缺少。

那學些什麼呢?學習的內容是知識。一般常人的想法覺得知識既包括顯性知識,也包含隱性知識。比如前面提到的做蛋糕,網上有教做蛋糕需要準備的工具、材料,這些都是直接擺出來的,而隱性知識就比如麵粉應該選哪種,為什麼要選這種,如果沒有選對,就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其實是需要用低筋麵粉的,但是否就是直接混到蛋黃中,是否要過篩等。很多網上的教程中就沒有提到。但如果你不去找這些知識,就總是不可以做成功。當然這些知識對於一些經常實踐的人來說,可能就不算什麼,因為經常實踐的人已經摸索到了一定的經驗,或許並不明白為什麼需要這樣,但就知道這樣做肯定沒錯。所以學習是一個理論和實踐不斷結合的過程,而且在其中還有非常多的摸索和嘗試,隱形知識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挖掘發現的。

那再看在工作,我們有很多需要做需要學習的知識,那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學習知識,成功成長|做自己的首席學習官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知識的種類繁多,分類複雜。美國著名教育學家盧姆曾提出知識可以分為四大類,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

事實性知識的特點是分離孤立的,可以通過方法進行記憶的。

比如在人力資源工作中,大家都學過行為面試法。按照事實性知識的理解,只需要知道行為面試法是通過要求面試對象描述其過去某個工作或者生活經歷的具體情況來了解面試對象各方面素質特徵的方法。

概念性知識的特點是結構化,相對複雜的。包括一些概念、原則、原理,有一些理論基礎。

這種知識會相對比較抽象的,如果需要深刻理解,需要追問自己,比如這個知識的來源是哪裡,在什麼時候產生的,後來又產生了什麼新的理論,這個知識和其他知識有什麼關聯,有哪些應用場景,還有哪些場景無法應用。還是舉上面提到的行為面試法的例子,對於行為面試法我們除了需要掌握定義之外,還需要知道行為面試法的基本假設是一個人過去的行為可以預測這個人將來的行為。行為面試法是通過一系列問題對候選人進行判斷的。行為面試法的理論基礎來源於冰山模型。基於候選人對以往工作事件的描述及面試人的提問和追問,運用勝任力模型來評價應聘人員在以往工作中表現的素質,並以此推測其在今後工作中的行為表現。


學習知識,成功成長|做自己的首席學習官


程序性知識的特點就是可以流程化、一般化、可實操。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運用到這種知識。這種知識運用的好,勝任崗位是沒問題的。還是舉前面提到的行為面試法的例子。作為實際工作中的HR來說,即使掌握了再多的理論方法,概念知識,但最終需要用這種方法進行實際工作,如何面試一個候選人呢?就需要提煉出面試流程,例如通過行為面試法提煉出相應的問題。如“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您當時是怎樣思考的?”“為此您採取了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等等,收集候選人在代表性事件中的具體行為和心理活動的詳細信息。行為面試法可以通過三個主要步驟進行,候選人的自我介紹,候選人描述自己的工作職責和關鍵事件,對於具體行為事件的深入瞭解。而且對於候選人的回答,要極力做到“STAR”,也就是對每一個問題,需要講述的內容包括:(1)發生的時間、地點、項目和涉及到的人員;(2)要完成的任務或遇到的問題;(3)自己採取了哪些步驟或行動;(4)得出了什麼樣的結果,取得了什麼成就。

對於一般的職場人學習新知識基本都是從程序性知識到概念性知識再看看事實性知識,有的甚至只學習了程序性知識,在職場上也非常夠用了。

但是如果希望自己可以更有發展和潛力,可以有更多的創新,就需要學習元知識。

這種知識是一個人底層的能力體現,比如邏輯思維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等。2018年3月曾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人工智能科學家李飛飛,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卻選擇去西藏研究藏醫一年,她認為藏醫在哲學和方法論給予很多啟發。似乎不搭界的內容在日後給與她了很多收穫。世界著名的建築大師貝聿銘非常喜歡讀《老子》,他說這本書對他建築的影響遠勝於其他事物。正可謂功夫在詩外。其實這就是元知識的一種體現。

就像前面提到的用電飯煲做蛋糕,按程序流程可以做成功之後,有的人會去繼續瞭解每種食材的特點,搭配,分子結構等。當真正瞭解了這些知識之後,才會知道可以做些什麼,可以有哪些創新。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學習力是最大的個人競爭力。終身學習,學無止境。每個人在學習的道路上,都沒有歇腳的涼亭,只有不斷的努力。記得貝爾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真正成功的人是成功成長的人。祝福大家在學習中不斷成長,成功成長,成為自己的首席學習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