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楊花除了“飄零”,還寓意什麼,清朝賙濟的楊花奮起拼搏

仲春四月,楊花粘衣。也許是蘇東坡的名聲太過響亮,一看到楊花,就自然想到他的那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也情不自禁地同情楊花“拋家傍路”的命運。

的確,楊花隨風飄落,自帶愁緒

蘇軾名聲在外,他的《水龍吟》更是出類拔萃,南宋詞人張炎誇它“壓倒今古”,清代詞論家許昂霄稱它為“絕唱”。正是因為這首詞太成功,蘇軾之後,鮮有詠楊花的佳作,直到清朝,詩人賙濟的《渡江雲·楊花》才賦予楊花不一樣的生命。

詩詞|楊花除了“飄零”,還寓意什麼,清朝賙濟的楊花奮起拼搏

​春風真解事,

等閒吹遍,無數短長亭。

一星星是恨,

直送春歸,替了落花聲。

憑欄極目,蕩春波、萬種春情。

應笑人、春糧幾許,便要數征程。

冥冥。車輪落日,

散綺餘霞,漸都幻迷景。

問收向、紅窗畫篋,可算飄零?

相逢只有浮雲好,

奈蓬萊東指,弱水盈盈。

休更惜, 秋風吹老蓴羹。


詩詞|楊花除了“飄零”,還寓意什麼,清朝賙濟的楊花奮起拼搏

賙濟撕掉了楊花“飄零”的標籤

上闕,開篇就構築了別樣的意境:春風真是善解人意,帶著楊花適時吹遍天涯海角。接下來是楊花的一點點愁緒,只是送春歸去而已,而不是楊花本身的幽怨。

詩人的視線並不侷限在花開花落,他登上高樓,依偎著欄杆,眺望遠方。美麗的春光盡收眼底,春潮澎湃,春情湧動。可以想象,詩人當時興致盎然,全無傷感。

這還不算,詩人聯想到那些才出門幾天就要考慮返程的人,與楊花的隨性比起來,簡直不在一個層次,讓人可笑。顯然,詩人不是那樣的人,他也瞧不起那樣的人。

詩詞|楊花除了“飄零”,還寓意什麼,清朝賙濟的楊花奮起拼搏

下闕,傍晚來臨,天色漸暗,天邊的晚霞彷彿平鋪在空中的錦緞,楊花在晚景的映襯下呈現出美妙迷幻的景緻。接下來詩人又發揮想象了:楊花隨著晚霞,映在紅窗上,又透過窗紗進入某位少女漂亮的梳妝盒中,這還能說楊花飄零嗎?詩人發出的反問,已然推翻前人詞作對楊花的定位,他要為楊花正名。

如果說進入梳妝盒裡還有點兒女情長的味道,接下來就有浪漫主義的境界了。楊花伴隨著浮雲,飄向蓬萊仙境,管它有多遠也義無反顧。我們就沒必要為楊花惋惜了,即使秋風吹老了蓴羹菜,楊花也是不會回去的。

詩詞|楊花除了“飄零”,還寓意什麼,清朝賙濟的楊花奮起拼搏

賙濟詠楊花有對標蘇詞的痕跡

賙濟是清朝著名詞論家,他在《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中說:“……東坡天趣獨到處,殆成絕詣,而苦不經意,完璧甚少……”意思是蘇軾填曠達之詞堪稱完美,但是寫“愁苦”則好作品不多。言外之意,蘇軾性格豪放,無法真正體會愁苦,所以愁苦詩詞不走心,難有佳作。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恰好是愁苦的,作為詞論家,賙濟不會沒有研讀過這首詞,他也肯定知道這首詞的地位所在。他敢於挑戰詠楊花,說明他是有備而來,直接對標的,我們也是可以從詞中發現對標痕跡的。

比如賙濟“可算飄零”是對蘇軾的“拋家傍路”的否定;又如 “休更惜”是對“也無人惜從教墜”的駁斥;再如“奈蓬萊東指,弱水盈盈”,雖然蘇軾楊花詞中沒有類似語句,但他的《金山妙高臺》中有“蓬萊不可到,弱水三萬裡”的詩句;還有蘇軾眼中的“點點是離人淚”,在賙濟看來卻是“蕩春波、萬種春情”……

詩詞|楊花除了“飄零”,還寓意什麼,清朝賙濟的楊花奮起拼搏

賙濟的《渡江雲·楊花》裡有作者寄託

賙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明確提出填詞要有寄託,“有寄託則表裡相宣,斐然成章”;“無寄託,則指事類情,仁者見仁,知者見知”。這樣看來,他填詞必然是有寄託的,否則就是自己打自己臉了。雖然他自恃才高,但我想也至於為了顯擺而專門針對蘇軾特意來一首詠楊花吧。那這首詞有何寄託呢?

​我們回頭來看作品。

  1. “無數短長亭”,長亭在古代通常是送別之地,那麼這裡就隱含了離家遠遊的意思;
  2. “應笑人、春糧幾許,便要數征程”,詩人並不急於返鄉;
  3. 楊花的兩種去向分別是“紅窗畫篋”和“蓬萊”,都不是返鄉,也不算飄零;
  4. “ 休更惜, 秋風吹老蓴羹”,不用管“我”,“我”不會輕易回去的。

綜合以上四點,我認為詩人以楊花自寓,與其說是在外漂泊,不如說是在外拼搏,他有自己的遠大志向,他要成就一番事業,他不惜遠離家鄉也要闖出一片天地。

詩詞|楊花除了“飄零”,還寓意什麼,清朝賙濟的楊花奮起拼搏

結束語

詠物詩詞的工拙,難有統一意見。比如南宋嚴滄浪主張“興趣說”,清初王士禛主張“神韻說”,清末王國維先生又主張“境界說”。就像蘇軾的《水龍吟》,有人認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賙濟卻認為不過如此。他的這首《渡江雲·楊花》。

我認為賙濟的楊花詞與蘇詞相比,在篇章結構上還是有所欠缺的,但是他卻敢於撕掉楊花“飄零”的標籤,本身就是一種突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的確堪稱一篇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