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钱“买”时间,把知识当商品来“卖”

据专业机构调查:2020年,约有九成的中国在线学习用户购买过知识付费产品;最多用户购买的是专栏订阅和付费讲座或课程类的付费产品,其他依次为付费文档或文章、社区直播、付费问答等。

知识以前都是免费的,现在开始付费了?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为“知识”付费,最直接的2种方式就是买书和上课。

知识付费的核心在于,服务提供商帮助用户高效筛选信息,从海量的信息中提炼对用户有用的内容,帮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有用的内容,用一句很直白的话说,就是花钱买时间。否则,现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用户可以在网上检索到任何想要的内容。

用钱“买”时间,把知识当商品来“卖”

知识付费的底层逻辑

知识付费是一种将知识梳理成章成体系,通过售卖来获得收入。过去,书籍、报纸这些是知识变现的传统途径。现在说的知识付费主要是通过网络的形式售卖课程、做产品测评、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等等,是一种电商的新型模式。

目前的电商主要有三类:实体电商,主要以产品为主线,我们在家就能买到千里之外的商品,实体电商改变了我们的购买方式。服务电商,代表有美团和滴滴出行,美团的配送服务,让我们在家就能吃上热乎的饭菜,改变了我们的就餐方式。滴滴出行让没有试驾车的人也能享受私家车的便捷。内容电商,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途径会受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工作、照顾家庭,导致学习时间不能过度集中和密集。现在我们在家就能学到知识,知识付费改变了我们上课的形态。

如果把知识当作商品,那底层逻辑就很简单了。价格就应该由供需市场、及其产生的价值来定,这种“价值定价”的方式大多都是“卖知识”的一方根据制作成本、预期利益等“设定”出的价格,也即“成本定价”。

有了价格,就可以产生买卖,所有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市场也就这样形成起来了。

用钱“买”时间,把知识当商品来“卖”

知识付费为什么能火起来

罗振宇首次提出GDT——国民总时间,区别于GDP。用网民的总数*网民日上网的时间=GDT,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时间并不会多出一分一秒,而时间转变成了商家们的战场,谁能获得更多的GDT,谁就能称王。

有人说,为什么罗振宇能成功?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焦虑的时代,而罗振宇所贩卖的是焦虑,而不是知识。国内激烈残酷的竞争环境和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我们日趋焦虑。无论是升学考试还是入职新工作,都采用排名次筛选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不是要做更好的自己,而是要比所有的人都好才可以。谁能学习更多的知识,谁就能成为稀缺的资源,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用钱“买”时间,把知识当商品来“卖”

知识付费都有哪些内容

不仅仅是像罗振宇、马东这样的名人大家才能分的知识付费的红利,普通人也一样可以。在这个知识信息量爆炸的时代,谁能总结和规划出自己的东西,用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你也可以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知识付费大到教人如何理财和炒股的、出国留学辅导英语的网课、各个领域考证的辅导班、职业技能的培训如EXCEL、PPT这些。小到教你如何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如何育儿、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如何穿搭衣服等等。

用钱“买”时间,把知识当商品来“卖”

在未来,随着商品物质的极大丰富,商品会越来越便宜。商人靠着买卖差价,赚信息差的空间越来越小。但人会越来越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基础跟上以后,物质精神的丰富和知识的渴求会有一个极大的需求空间。知识,是未来主要的竞争力来源,也是让个体变得更值钱的重要指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