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论战,为何频现争议?揭秘佛教与东晋南朝的政治关系

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时间,一般认为是在东汉明帝时期。魏晋南北朝则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的广泛传播,奠定了佛教在中国宗教界的地位,为后来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中国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三个部分聊一聊佛教与东晋南朝的政治。

政教论战,为何频现争议?揭秘佛教与东晋南朝的政治关系

佛教能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迅猛发展,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政治方面,因为它得到了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以至于我们可以说,佛教发展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势力的宗教信仰,乃是政治推动的结果。

我们就先来看江南政权,也就是东晋南朝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政教论战,为何频现争议?揭秘佛教与东晋南朝的政治关系

江南开始接触佛教,始于魏、蜀、吴三国分立时期。三国纷争,并未影响到佛教的传播,北方的战乱促成了一批佛教徒的南下,从而将佛教从北方带到江南。三国时期,佛教传播的重镇,北方是洛阳,南方是建业,前者是曹魏的首都,后者则是孙吴的都城。至于蜀汉的京师成都,则因为四川为道教的发源地等原因,因此佛教一时还难以产生较大影响。

政教论战,为何频现争议?揭秘佛教与东晋南朝的政治关系

中国南方佛教势力的进一步发展,是“永嘉之乱”、东晋政权建立以后。“八王之乱”摧毁了洛阳政权,琅邪王司马睿在北方南渡诸族的拥护下,在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玄学的中心也因此从洛阳转移到建康。玄风南渡,不仅给江南学术界带来玄学之风,也将本来就有一定根基的江南佛教推向新的高潮。在这个过程中,东晋南朝从皇帝到王公大臣,都广泛接受了佛教,就是佛教对政治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

政教论战,为何频现争议?揭秘佛教与东晋南朝的政治关系

东晋皇帝与佛教结缘,自晋元帝司马睿伊始,到了晋明帝司马绍,就更以好尚佛法而知名。他和当时的名僧竺法深、支遁等人,都颇有交往。

不过,东晋时期佛教传播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抵制,抵制佛教者主要是从“华夷之辨”的角度出发。当时双方争执的核心,乃是“沙门致敬王者”的问题,也就是和尚到底需要不需要向皇帝跪拜的问题。信佛者主张,沙门是方外之人,不应该跪拜皇帝,而反佛者则以传统儒家学说为根据,认为“四海之内,莫非王臣”,因此沙门也不能例外。这表面上是宗教礼仪的问题,实际上仍然是现实政治问题,关系到专制皇权的权威性能不能够维持。“沙门致敬王者”问题的争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存在。

政教论战,为何频现争议?揭秘佛教与东晋南朝的政治关系

晋成帝咸康五年七月,信仰佛教的丞相王导死去,庾冰、何充二人继任辅政。

进入南朝,围绕沙门致敬王者与否的争论,仍在继续。例如,刘宋孝武帝大明六年九月,孝武帝刘骏让有司专门讨论沙门跪拜王者的问题。经过一番讨论,有司认为沙门应该跪拜王者,为此朝廷还出台严厉措施以保证这项政策落到实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