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为人处世有这么多道理和方法那?

【原文】

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揵。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原来为人处世有这么多道理和方法那?

【注释】

1、内:这里指说辞或计谋内的某部分。

2、切:切摩,切磋。

3、内:此处同“纳”。

4、管:钥匙。

5、揵:通“楗”,锁,门闩。


原来为人处世有这么多道理和方法那?

6、地势:这里指形势。

7、结:两心相结。这里只认可,执行我们的计谋。

8、阳:这里指表面。

9、阴:这里指内心。

10、谋:这里指谋划,计划。

原来为人处世有这么多道理和方法那?

【译文】

凡是言辞或计谋中不符合君主的心意的部分,就难以付诸实践。这时就要重新揣摩形式,从有利于君主事实出发,改变策略。以灵活变通的方式来结交君主,做到这点,就像用钥匙去开锁那样,极易打开君主的心锁。游说时,凡是谈论过去的事情,要采用顺畅的言辞;凡是谈论未来事情,要采用变通的言辞。运用自如地改变决策的人,要详细了解地理形势,精通天文四时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驾驭鬼神,契合于阴阳变化的规律,从而掌握天下百姓。要了解君主谋划的事情,才能知晓君主的意图。所办的事情凡有不合君主之意,那是因为君主的某种心意、某种情况我们还没有掌握;表面上我们的计谋得到了同意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施行,那是因为君主与我们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亲密,实际上却很疏远。与君主的意见不吻合的事情,圣人是不会谋划的。

原来为人处世有这么多道理和方法那?

【解析】

向君主“内揵”的方法,关键在于一个“变”字。向君主进言,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对此《韩非子》就做过十分详细的阐述:”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责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原则,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原来为人处世有这么多道理和方法那?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为,进言实在是太难了,而最大的难处并在与自己知识太少了,也不在于自己有口难言,表达不出来,更不在于自己缺乏勇气。进言之难是难在如何洞悉对方的心意,而采取对方所希望的方法。例如一个人想追求美名的人,若是跟他谈重利,就会被他看不起;相反的,若跟一个人喜欢利益的人谈话,必定不能跟他谈名声,否则也会被敬而远之。而对方若是表面为了名,私底下为了利,则以高名去游说,他必定表面赞同而实际上疏远,若以原则为游说,他必定私下采纳而表面离弃。

正是因为进言很难,鬼谷子才向我们提出一个很好的方法:“揣切时宜,以便所为。”这要求我们与人交往或者向上司进言过程中,要揣摩切中时宜,以灵活变化的形式让别人采纳自己的建议。然而,一件事情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重要的是建议的话要说到人心底才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