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A股市場下白馬股有泡沫嗎?

今年以來,白馬股紛紛大漲,很多都取得了50%以上的漲幅,創下了歷史新高。那麼是否意味著白馬股有泡沫呢?

當前A股市場下白馬股有泡沫嗎?

先來看一下長安B的例子。A股市場影響股價的因素除了業績還有題材炒作等因素,港美股以及B股相對而言,更講價值,價值是影響股價的決定性因素。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此處用長安B舉例。

如下圖所示,為長安B的10年淨利潤以及股價走勢的對比。可以發現,股價的漲跌和淨利潤關係很大,在2015年和2016年的時候,長安汽車的利潤達到巔峰,每年在100億左右,股價也隨之達到巔峰,之後,隨著利潤的下降,股價同步下跌。

當前A股市場下白馬股有泡沫嗎?

當前A股市場下白馬股有泡沫嗎?

在利潤最高,增速最高的時候,給與最高估值是否合理?

假設在利潤最高的時候,股價沒有上漲,那麼按照長安B目前的市值120億人民幣,峰值的利潤100億計算,當時的市盈率只有1.2pe,股息率將達到30%。所以,站在當時的時點來看,長安的估值非常合理,但現在回過頭來看,長安汽車的下跌也非常正常,利潤一直在下降,甚至已經開始出現了虧損。

炒股是炒未來的預期,對於未來很難預判,就像15,16年的時候,投資者很難想象長安未來的利潤出現這麼大的跌幅。

所有行業多多少少都有一定週期性的,利潤也會隨著波動。一般的,如果是強週期的股票,在利潤爆發的時候,股價一般不會有特別的反應,因為大多數聰明的資金已經預期到週期性(所以有時候只看pe指標選股容易選到垃圾股),未來的利潤會下降;同樣的,一次性的收益形成的利潤增長,市場依然不會有反應。長久來看,對於弱週期的股票的來說,股價的漲幅和扣非利潤的增長是成正比的。

因此,判斷白馬股有沒有泡沫的關鍵在於:

‍1、過去的漲幅多少是由利潤的增長貢獻的;

2、過去的漲幅多少是由估值的提升貢獻的;

3、未來的利潤增長能否對應當前估值。

(1)利潤的增長

先來看利潤的提長。利潤是支撐股價的最穩定因素。看下這波藍籌牛市中漲幅比較大的三個股票: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格力電器。

貴州茅臺。利潤從2016年的169億增長到2018年355億,漲幅110%,同時2019年第一季度又有32%的增幅。股價的漲幅從2016年的200漲到了目前的1000,漲幅400%(前復權,由於分紅除權,實際漲幅低於該數據),高於股價的漲幅。一方面有估值的提升,一方面來源於自身的利潤的成長。

當前A股市場下白馬股有泡沫嗎?

中國平安。利潤從2012年的200億增長到了2018年的1074億,漲幅437%,2019年第一季度又有77%增幅。股價從2012年的17漲到了目前的91,(前復權,由於分紅,實際漲幅低於該數據),漲幅435%(前復權,由於分紅除權,實際漲幅低於該數據),基本同利潤增速相同。

當前A股市場下白馬股有泡沫嗎?

格力電器。利潤從2015年的123億上漲到目前的255億,漲幅100%,同時2019年第一季度又有22%的增幅。股價從2015年的15漲到了目前58,漲幅286%(前復權,由於分紅除權,實際漲幅低於該數據)。

當前A股市場下白馬股有泡沫嗎?

從上述三個例子看到,雖然白馬股近幾年的漲幅很大,但最近幾年的利潤增幅也非常快。常年維持30%以上的業績增幅很難,但什麼時候增幅下滑很難說,拿貴州茅臺來說,目前33倍的ttm市盈率很高,但按照30%的增速,只要2到3年,利潤就可以翻倍,市盈率就會降低到15倍,動態的角度來看估值並不高。茅臺的品牌價值,以及市場供求使得未來增長的確定性很高,只是高速增長的拐點難以判斷

。因此,不能簡單的判斷漲的多了就有泡沫,只要未來的增速符合當前的估值,依然可能是低估的。

(2)估值的提升

如果說利潤的提升是來源於企業內部價值的提升,那麼估值的提升來源於市場給與同一個股票的價格,如果10pe到20pe都是合理的價格的話,區間跨度也有1倍的空間。

白馬股最近幾年股價的漲幅是高於利潤的增幅的,差額即來自於整體估值的提升。

由於在2007年的牛市中對大盤股的爆炒,導致了長達10年的去泡沫時期,當時100多倍市盈率的銀行股,8倍pev的中國平安,可以說給了藍籌股非常高的預期,這10年中利潤的增幅確實也對得起當時的預期,百倍市盈率的銀行股通過業績的增長基本都到了十倍以下,只是股價沒有變化。以過高的估值買入白馬股,即使本身的業績非常好,也很難賺錢。在2015年股災泡沫破裂後,白馬股跟跌,2016年初估值差不多出現了底部,之後進入了價值迴歸的過程。

單純優質資產的角度,目前的白馬股整體的估值沒有看到明顯的泡沫,從以下兩點考慮:

1.“核心資產”的上漲來源於利潤增長的確定性。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在競爭中慢慢擊敗其他對手,已經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未來業績增長的確定性是高於小企業的,對於這樣的確定理應付出更高的溢價而非折價,但是當前A股的小盤股的估值卻遠高於大盤股。

2.A股資產荒。真正優秀的公司在A股上市的非常少,比如騰訊在港股上市,阿里巴巴在美股上市,許多的知名互聯網企業都在美股上市。形成了真正能買的優質資產非常少,少的就會產生一定溢價。放眼於整個國內的投資市場,投資機會都非常少:地產高位;一級市場投資專業性大,門檻高。長期來看,當前價格下,投資優質股權資產的回報率遠高於房產和小盤股。資產配置是每個人的剛需,收益倒掛的情況不會長期存在。

(3)未來的利潤增速

對於未來利潤的判斷。增速較低的股比較容易判斷,比如公用事業股,銀行股等,增速穩定,風險可控。在追求更高收益時,就會選擇利潤增速更快的股票,此時風險也會相應的提升,涉及到未來利潤的不確定性就會加大。

比如10倍市盈率的中國平安,未來幾年只要保持20%左右增速,當前股價就顯得非常低估;

30倍市盈率的白酒板塊,未來幾年要維持20%到30%的增速,才能顯得當前股價不高;

50倍市盈率以上的消費醫療股,未來能有40%以上的增速?不確定性是非常高的。

當然不同的行業無法簡單比較,就像有沒有泡沫無法簡單評價,關鍵在於投資個股的選擇。

結論:

白馬股有沒有泡沫,不能單純根據過去已經有了較大的漲幅,就做出簡單的判斷。

就像最開始舉的長安B的例子,在增速最快,利潤最高的時候,市場給了最高的估值,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對於未來的判斷,取決於個人對行業個股的理解以及風險的承擔能力。在於判斷未來利潤的增幅以及確定性是否匹配當前估值。

對於個股來說,彼得林奇有一個peg的估值方法,可以初步做一個定性的判斷,peg=市盈率/利潤增長率,如果peg小於1,可能具備投資機會,具體估值是否合理,還需進行進一步的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