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在所處的勢態中,分析判斷出勢態的發展趨勢,並能夠採取斷然的措施和行為,避開不利,爭取立足於新的有利態勢中。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春秋時,范蠡在幫助越王勾踐滅吳之後,深知“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以共患難,不可同富貴。便激流勇退,放棄了上將軍之大名和“分國而有之”的大利,改名換姓。退隱於齊,耕於海畔。手足同心,父子共力,後居然“致產十萬”,受齊人之尊,“以為相”。

范蠡雖居相安榮,但又以為久受尊名不祥,於是歸還相印,盡散其財,閒行而去。後來到了陶。從事耕畜,經營商業,又置獲累鉅萬,直至老死於陶。後人尊稱為“陶朱公”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在劣勢中看出發展中的優勢易,而在優勢中看出發展中的劣勢難。范蠡的高明在於能夠在處於優勢地位中清醒的分析判斷出必然來臨的劣勢地位,果斷的捨棄已有的優勢,以避開即將來臨的劣勢,去爭取新的優勢,真豪傑也Hiーーーーー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