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

近年来,研学旅行热度有增无减,甚至成为家长和孩子必不可少的假期项目。据媒体对197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9%的受访家长为孩子购买过假期游学项目,小学高年级学生参加游学项目的比例最高。面对游学机构的大肆宣传,面对眼花缭乱的海外游学路线,有着“起跑线焦虑”的家长们很难避免盲从和人云亦云的研学游。对此,客观审视研学旅行,把握什么是真正的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真正的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

丰富学习素材,举一反三

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在知识的迁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作为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一种创新举措,研学旅行超越了学校、课堂的局限,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但与课堂教学为主的校内教学相比,更具开放性、松散性和多元性。这增加了研学旅行的教学难度,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备好课,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研学旅行的教学工作。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研学旅行地点,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需要选择有价值的研学旅行内容。学校可通过开发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形成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系统化、层次化研学旅行计划。

什么是真正的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

拓宽视野,增强孩子文化自信

感受、发现、认识所到之处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自信。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种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可以反映文化的价值,也映照出人们对文化创建、传承及发展的智慧。

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地域的传承可能折射出社会发展史,一种文化产品也可能代表了一个地方的价值特征。文化现象是表面的,意义却是深刻的。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自觉感受、发现、认识所到之处的文化内涵并非易事。研学旅行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选择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文化环境。

什么是真正的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

能助力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养成认识问题、研究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研学旅行的重点是“研”,“研”是理性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设计,需要学生的思考和验证。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对研学旅行研究主题的设计应当是清晰的,但不是唯一的,也不应是僵化的。它可以随着问题情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学生理解程度的改变而改变。

在研学旅行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服务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思维习惯。通过探索,学生可能发现问题,出现问题研究的生长点。通过研究,学生可以证明对问题认识的对与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灵感有机会在问题的碰撞中不断闪现,创造性思维空间不断拓展。

可见,教师有目的的质疑,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探索—发现—证明的良好思维习惯,是研学旅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真正的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要想把研学旅行做好,除了在数量上的增加,更多的还是需要在质的层面上满足不同类型孩子的研学旅行学习需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商务合作—微博:@李可为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