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補光”加出經濟效益最大值——內蒙古智慧氣象服務設施農業紀實

新華社呼和浩特4月9日電題:“放風”+“補光” 加出經濟效益最大值——內蒙古智慧氣象服務設施農業紀實

新華社記者哈麗娜

4月的內蒙古,室外依舊寒風凜冽,但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的聚美恆果四季採摘園裡卻是一番春暖花開的景象——草莓成熟、葡萄開花、毛桃和大櫻桃開始掛果。

突泉縣是內蒙古的農業大縣,全縣共有蔬菜水果大棚16000座。隨著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當地的農業結構和管理方式發生了變化,對農業氣象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從2013年起,內蒙古自治區氣象部門開始探索為高產出、高風險的設施農業提供精準化、個性化的氣象服務之路。“我們選取突泉縣為試點,自主研發了毛桃、番茄、葡萄、芹菜等14種設施農業果蔬產品氣象服務指標,從災害預警、生產管理、實用技術推廣等方面提供全程化氣象服務。”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處長牛寶亮說。

走進突泉縣聚美恆果四季採摘園的油桃園,牆上的智能放風控制器和補光燈格外引人注目。

聚美恆果經理孔凡龍指著智能放風控制器上實時顯示的棚內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回憶,“過去每天往棚內跑好幾次去盯溫度計,但總會有疏忽的時候,溫度過高不及時放風,對棚內的作物影響很大;溫度過低不採取棚內保暖措施,又會造成損失。如果能把氣象站搬進大棚,再附帶上一個智能調溫設備,那該多好!”

很快,氣象部門將農田小氣候儀搬進了大棚,又引進了自動放風設備。只要設置好不同時期、不同作物的最適宜生育指標,放風器會在溫度過高時自動拉開大棚簾子,通風降溫;溫度過低時,棚頂的棉被保暖設備開始運行,既節省人力又節省物力。

但新問題又出現了,有段時間棚內果樹花開少、果不多,可急壞了種植戶。

氣象專家經過“診斷”找到了原因。原來,突泉縣當地氣溫低,太陽光照不足。一般大棚在上午8至9點鐘掀棚,下午4點左右蓋棚,光照時間不足,導致大棚作物長時間處於生長休眠期;棚內溼度增高,作物抗病蟲害能力減弱,果實含糖量變少。再碰上長時間陰雨天和霧霾天,植株會發育不良,甚至停止生長、爛根死亡。

在氣象專家的建議下,大棚內引進了補光燈。應用補光燈後,充足的光照使果樹產量提高,比未用補光燈時增收500斤左右,利潤大大增加。

農業的增產減損越來越離不開精準化的氣象服務。今年,內蒙古自治區氣象部門將圍繞設施農業發展需求,繼續完善各類大棚作物的氣象服務指標,開展棚內氣象環境監測、實景監控和棚內外氣象要素預報預警,推送設施農業生產建議;同時,還將依託目前已建立的智慧農牧業氣象服務平臺,製作精細化農業氣象服務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