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抗疫一線的“老將”——有1%的希望,付100%的努力

聚焦抗疫一線的“老將”——有1%的希望,付100%的努力

  世上並沒有“百毒不侵”的軀體,面對新冠病毒的威脅,廣大醫務人員用科學的知識、嚴謹的態度,既敢於鬥爭、又善於鬥爭,在防護好自身的同時,救治了大量病患。這個過程中,高超的專業水平顯露無餘。本報記者採訪了幾位經驗豐富的“老將”,他們通過自身過硬的本領,為人們築牢了一道守護生命的安全防線。

  唐子人:“為了患者安全,再危險再難也要上!”

  2月15日,被狂風暴雨洗禮了一晚的武漢,早晨飄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唐子人擔心路上耽誤時間,早早地等待班車的到來。密集的雪花難以掩蓋他焦急奔赴醫院的心情。


  唐子人是北京朝陽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從事急診醫學工作近30年,擅長急危重症搶救。

  之前,172床患者病情危重,目前處於經口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通氣狀態,營養狀態不佳。唐子人決定給予腸外營養支持治療。而腸外營養是把“雙刃劍”,為患者補充營養的同時,也會對其靜脈帶來一定程度的損傷。為了患者安全,唐子人前一晚一直在聯繫協調深靜脈置管的相關用品,輾轉反側直到後半夜才入睡。而一早醒來他就趕往醫院,想盡快給患者留置深靜脈導管,儘早應用上腸外營養藥物。

  穿好隔離服,唐子人立刻投入到深靜脈穿刺操作的準備工作中,隊員們知道,為氣管插管患者留置鎖骨下深靜脈導管,幾乎是和患者零距離接觸,暴露風險極高,都關切地問能否採用其他方法替代,而唐子人堅定地說:“為了患者安全,再危險再難也要上!”

  做好準備後,隊員們幫助唐子人戴好面屏做好防護工作,就被唐子人“拒之門外”:“我一個人就可以,你們先出去吧,沒必要增加所有人的暴露風險。”

  隊員們執拗不過,只得在病房門的玻璃中看著唐子人操作。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行動會變得笨拙、視野不佳,這無疑是對動作精細度、操作嫻熟度的雙重考驗。

  只見戴著4層手套的唐子人,操作起來仍然駕輕就熟,消毒、鋪巾、穿刺,一針見血,足以見得他深厚的臨床功底和精準的操作手法。送入導管、貼膜固定,操作行雲流水,短短20分鐘,患者鎖骨下深靜脈穿刺操作,順利完成了。

  石月欣:“他們像我的孩子,我要保證他們都平安回家。”

  石月欣的2020年春節註定是一生中獨特的一段時光,因為大年三十她在崗位上度過了自己59歲的生日,更因為大年初三她跟隨北京醫療隊奔赴了武漢戰疫一線。

  作為北京天壇醫院感染管理處的副主任護師,石月欣相比隊伍中20幾歲的年輕人,已是媽媽級的人物。

  石月欣所在醫療隊的任務是支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這本是一所綜合醫院,很多設計並不符合收治傳染病患者的要求,需要在極短時間內調整病區的功能和佈局。

  1月28日凌晨,石月欣抵達武漢當天就一頭扎進了病區改造的工作。一連幾天,她幾乎每天都是早上5點起床,次日凌晨1點返回住地。不斷完善消毒隔離制度,一次次到現場梳理流程,終於和同事們用6天時間改造出3個隔離病區。

  隨著疫情的發展,原本500張床位收治輕症患者的隔離病房,臨時要擴展為800張病床,全部收治重症患者。在樓層和房間數沒有增加的條件下,石月欣又面對了一個難題。對此,她和同事們集思廣益,挖掘病房的潛力,最終在協和醫院領導的支持下,用原本醫護人員更衣淋浴的空間拓展出新的床位。

  當硬件改造完成,接診流程逐步理順,石月欣的工作重點就轉移到醫護人員的自身防護上來。“脫下來的隔離服已經是汙染狀態,操作步驟稍微有閃失,可能導致醫護人員被感染,甚至整個區域被感染。”從北京醫療隊隊員到當地醫護人員,石月欣開始了一遍又一遍的培訓:口述、演示、製作視頻。能想到的辦法她都用上了。她一次次身穿防護服站在半汙染區裡,迎接一批批醫護人員,督導他們脫防護服、消毒,嚴格得近乎苛刻。“他們都像我的孩子一樣,我要保證他們都平安回家。”石月欣說。

  丁新民:“我拼了命也會讓你活著走出醫院!”

  在北京市屬援鄂醫療隊員到達武漢進入隔離病房的第一天,剛剛穿上防護服的隊員中有一個頭頂“有事找我”幾個大字的身影格外顯眼,他就是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丁新民。

  到達武漢,一天的培訓後,他主動請纓帶領隊友首批進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隔離病房,接診確診患者。

  患者身體被病毒折磨,思想上也難免產生恐懼。在診療期間,丁新民細緻地向患者講解病毒傳播相關知識,並且給患者傳遞著信心。聽著講解,抬頭望著丁新民額頭上的4個字,患者對醫護人員充滿了信任,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希望。

  從醫30年,丁新民不但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還有嚴謹務實的職業習慣。面對新冠肺炎這樣前所未有的疫情,他每天都在關注疫情、蒐集相關信息、反覆思考預案。

  隨著疫情的發展,醫療隊接診的危、重症患者在增加,每次進入隔離病房,要連續工作9個小時。從隔離病房下班以後,丁新民還會收到數不清的微信匯報病情、請示方案。就像30年來從醫的每一天一樣,他對每位患者的氧分壓、血白蛋白、呼吸機參數等指標瞭然於心,耐心地回覆每一位隊友的問題。他囑咐隊員們每天晚上十點半必須休息,但做不到這一點的恰恰是他自己。

  有一位患者,本身病情已經很嚴重了,但心裡最牽掛的總是父母。當她得知父母已相繼去世,一下就崩潰了,哭著喊著,連續好幾天不睡覺,完全不配合治療。

  丁新民故作生氣地批評了她:“不管如何,只要還有1%的希望,我就會全力救你,你不配合,連一點希望都沒了。我瞞著老人孩子從北京來,冒著危險,不就是為了救你嗎?你也要給我個機會。你把命交給我,我拼了命也會讓你活著走出醫院啊!”

  這番話起了作用,後來的治療過程逐漸順利,患者出院了。丁新民不放心她的狀態,隔三差五地打電話回訪。她向丁新民保證:就衝著你們的這份情誼,一定會好好活下去!

  李素英:“我的工作就是為一線醫護人員保駕護航。”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管理專家李素英,是國家衛健委緊急派往武漢的10名醫院感染管理專家之一,從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近40年。

  退休多年的李素英本可在家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可是新冠疫情突然而至,她毅然告別家人,走上前線。

  到武漢漢口醫院的第一天,李素英就忙到了凌晨3點半。醫院收治了多少新冠肺炎病人,發熱門診的日門診量是多少,有多少需要儘快住院留觀的病人,醫護人員有沒有被感染的情況……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情況。

  漢口醫院是武漢最早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3家定點醫院之一。在發熱門診,李素英看到,這裡的日門診量高達1000多人次,每天來輸液的病人有500多人次。由於空間有限,輸液病人之間間距很小,幾乎是椅子挨椅子,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這得改。

  在隔離病區,李素英主要查看醫護人員通道。收治傳染病需要進行三區劃分,三區之間必須要有密封非常好的隔離屏障,連門朝哪個方向打開都有嚴格要求。“如果一開門,形成空氣對流,醫護人員在這種工作環境下就會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她說,三區之間的隔斷是拿木板釘上的,存在很大的縫隙,這也得改。

  走了幾個病區,李素英還發現,每個病區醫護人員穿脫防護服的流程是不一樣的。有的把隔離衣穿在防護服裡邊,有的把隔離衣穿在防護服外邊,不統一,不規範。

  醫院找來施工隊,按要求連夜進行隔離病區的優化設計。在李素英的建議下,醫院開闢新診室,將門診樓1樓全部用於輸液,分流了病人,改善了發熱門診輸液病人間距過小的問題。為提高醫護人員的防護意識,李素英採用現場指導的方式,制定統一流程,在工作區設置鏡子,並安排專人負責提醒醫護人員正確穿戴防護裝備。

  一套“組合拳”下來,漢口醫院再沒有出現醫護人員感染病例。“我的工作就是為一線醫護人員保駕護航,一定不能讓他們感染!”李素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