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金瓶梅》的文化、教育、社會及政治因素分析

說到《金瓶梅》,人們通常情況下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禁書,是淫穢小說。然後,這些人並且還同時覺得,只要是講述或者研究《金瓶梅》的也不是什麼正人君子,善良之徒。


被誤解的《金瓶梅》的文化、教育、社會及政治因素分析


但是,很奇怪的是,對於另外一部分人而言,他們卻對《金瓶梅》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並且認為《金瓶梅》無論在文學發展歷史上的地位,還是就小說本身所取得的藝術成就,都要遠遠高於諸如《西遊記》《水滸傳》等小說的地位和成就。

那麼,為什麼在人們中間,對同樣一部書,會形成如此大的差別呢?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分析這事情背後的一些原因。

首先,我們從小說本身角度來說。

客觀來說,寫作《金瓶梅》的作者本意,根本不是寫一部情色小說。

相反的,作者的本意,是要通過對人間百態的描寫,通過對人們追求所謂“酒色財氣”的描寫,要告誡並勸勉世人要清心寡慾,安貧樂道,不要貪戀酒色。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作者的目的,是通過此書,實現某種的教化作用。關於這一點,不論是在《金瓶梅》的前面的幾篇別人做的序言中,還是作者本身在開篇中所特意做的一些說明中,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在《金瓶梅》的前面的一篇序言中,序言作者明確說到,看《金瓶梅》而生憐憫心的是菩薩,而生敬畏心的是君子,而生歡喜心的是小人,而生效仿心的則是禽獸。

此外,縱觀全書,我們也可以處處在字裡行間看出,作者對故事裡面的人物的那種人生的悲歡離合和不幸的人生所流露出的同情和憐憫。


被誤解的《金瓶梅》的文化、教育、社會及政治因素分析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承認,在《金瓶梅》裡面確實有不少的兩性之間的一些文字情節,並且有些內容是過於露骨,過於詳細。而恰恰是這部分內容,是《金瓶梅》歷來被視為禁書,並且被視為情色小說的主要原因。但是,客觀來說,這部分的文字內容,就數量而言,在全書100多萬字的內容中,只有2萬來字,所佔比例非常小。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恰恰是這部分的內容,又對錶現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刻畫作用。嚴格來說,如果少了這部分內容,那麼故事中相關人物的形象雖然也還完整,但就其細節和深刻來說,還是會多少有些遜色的。

所以,就小說本身而言,我們承認《金瓶梅》有部分的兩性關係的露骨的描寫內容,但是就全書整體思想和藝術風格而言,它根本就不能被稱之為淫穢書籍,更不是什麼黃色書籍。


其次,我們從社會文化角度來說。

中國社會是一個儒家思想為主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不論是知識分子,還是統治階層,都更多談論與關注的是諸如仁義道德、家國情懷這樣宏大的問題,而很少關注具體的個人的人生。但是《金瓶梅》卻恰恰就是寫的極其普通的眾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這種人生視角與人生關注點,就與儒家的那種仁義道德、家國情懷多少有些反動和格格不入。此外,再加上小說本身裡面又有一些男女關係的描寫,因此,這就給了儒家文人和統治階層相當的一個理由,可以詆譭此書,甚至是禁止此書在民間的流傳。但是,很詭吊的是,這些儒家人文學者,一方面在詆譭禁止《金瓶梅》,不讓老百姓看到,但另一方面,卻又自己在私下對《金瓶梅》愛不釋手。

這種矛盾的文化心理,長久演變下來,就導致了《金瓶梅》在社會上的一種極其有趣但又非常尬尷的處境。有趣的一面是,只要認真讀過《金瓶梅》小說的人,都對之評價很高。而尬尷的一面是,則是很多沒有讀過此書的人,通過道聽途說,就以為《金瓶梅》是一部淫穢小說。


被誤解的《金瓶梅》的文化、教育、社會及政治因素分析


第三,我們從心理層面來分析。

其實,不用諱言,男女關係,兩性關係,婚姻關係,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關係。因此,也是需要每個人都要認真去思考,認真去面對,並且要正確處理的關係。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男女關係、婚姻關係、兩性關係又是人類社會最複雜的關係,也是每個人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正確解決的重大問題。

所以,在這樣的心理背景下,一方面人們渴望正確的處理男女關係,但是另一方面,人們又往往會在面對男女關係時,會出現極大的混亂。


而這種矛盾的精神心理,反應到對《金瓶梅》這部小說上,就出現了對小說的一種矛盾的心態。因為,一方面,《金瓶梅》世界裡面,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如何處理男女關係、兩性關係、婚姻關係的深刻的經驗教訓,但是另一方面,《金瓶梅》本身的世界裡面的男女關係、兩性關係、婚姻關係,又是極其混亂的。


因此,在這樣的矛盾心理中,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有趣的心理狀態:一方面,很多人都認為《金瓶梅》是情色小說,根本不值得一提,但另一方面,很多人又都想看到所謂的全本,以滿足自己的某種好奇心理。


在這樣的矛盾心態下,當我們說到《金瓶梅》時,有些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似乎不這樣,就不足以表現他們的道德的純潔和情操的高尚,實際上,這部人也許根本連《金瓶梅》小說長什麼模樣都不知道。

而有些人則是在聽到《金瓶梅》時,第一反應是,馬上就會有好奇心和獵奇心,然後想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全本?

其實,這兩種心理,雖說可以理解,但是客觀說,都是閱讀心理不成熟的表現。


以上,我們簡單的通過對《金瓶梅》小說本身、儒家社會文化、讀者心理等幾個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金瓶梅》被社會上的人群廣泛誤解,是有其特殊的深層次因素,但是,同時,這也可能和很多讀者沒有讀過《金瓶梅》原作有關,也可能和很多人的文學理解和欣賞水平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