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动非动”的静态之美,古希腊雕塑从无到有的鲜活姿态

艺术是人对普遍美好事物追求的愿望体现,自诞生的以来,一直就拥有勃勃生机,伴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艺术展现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并且未来也还会在不断的发展下去。

东西方文明的艺术发展史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过程,但同样是对“美”的集中体现,东西方也各有各的不同理解,并逐渐影响了我们今天对艺术的认识。

“似动非动”的静态之美,古希腊雕塑从无到有的鲜活姿态

古希腊时代的雕塑艺术创作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西方艺术的起源说起来是从古希腊时代说起,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的源头,其早期思想艺术体现在西方艺术发展的方方面面,现如今在各大历史博物馆,还有不少古希腊时期留下来的艺术品,至今仍然在诉说着古希腊艺术的辉煌。不过比较起来看,古希腊艺术也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而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的特点。

“似动非动”的静态之美,古希腊雕塑从无到有的鲜活姿态

伴随着爱琴文明时代的终结,古希腊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

雕塑是古希腊乃至整个地中海文明时期,最富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从雕塑的艺术创作手法上,基本上体现了古希腊时代艺术发展的方向,同样伴随古希腊不同的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漫长过程,生动的展现了那个时代下艺术创作的探索与发展。

开创——一个雕塑时代的到来

古希腊文明其实曾经有过文明的断层期,追本溯源爱琴文明应该是古希腊文明的源头,但在公元前1500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大约就几百年的时间,爱琴文明几乎被毁灭殆尽,只留下部分残枝末节苟延残喘,而这也几乎影响到了古希腊早期艺术的探索,因为他们毫无经验可以追寻,因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似动非动”的静态之美,古希腊雕塑从无到有的鲜活姿态

多利亚人灭亡了迈锡尼文明导致与古希腊之间存在了一个断层,历史上称之为黑暗期

这个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12世纪至7世纪之间,由于在公元前10世纪多利亚人覆灭了迈锡尼文明(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为黑暗期),导致古希腊在艺术创作上无法借鉴,因此只能寻求其他的方向,而古埃及的雕塑艺术给了古希腊艺术创作者们另外一种感悟,基本上留存下来早期的古希腊时期雕塑和古埃及时期有异曲同工之处。

“似动非动”的静态之美,古希腊雕塑从无到有的鲜活姿态

早期古希腊时期的雕像整体呈现呆板的特点

现如今存留下来的公元前7世纪的的古希腊时期的雕像,给人展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是一个自然人的体态之美,整体雕像对比后来的古希腊时代雕像有很明显的区别。他虽然也强调了人身体上的自然美,但肌肉线条并不突出,仿佛和大街上随便拉来一个人一般,虽然从造型上,可以感受到人肉体上独到的美感,但却有一丝生硬,他并没有展现出一个人特有的那种“生气”。

“似动非动”的静态之美,古希腊雕塑从无到有的鲜活姿态

古希腊早期雕塑风格继承古埃及时期一系列特点并有所发展

从这一时期的雕像,也基本上能看出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人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还只是停留在初步和表面的层次。他体现一个人的静态美,却忽略了人对生活中那份追求的感悟,因而不被人所推崇。不过在这一时代古希腊人对生活的追求,体现在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上,他们总是愿意孜孜不倦的追求最美好的事物,因而才能在艺术上继续探索和追求。

“灵动的感觉”

吸纳和借鉴了古埃及雕塑创作的特点,但也绝对不是完全一样,至少相比于古埃及雕塑,古希腊艺术更加突出写实的特点。而且对比古埃及时期的雕像,古希腊雕像更加精致,并体现在对雕像的整体构造上。这也是后来古希腊雕像为什么能摆脱古埃及艺术创作的桎梏,走出另外的一片天地。

“似动非动”的静态之美,古希腊雕塑从无到有的鲜活姿态

克雷提奥斯少年

富有生活的气息,是打破原来呆板艺术风格的最好佐料。在黑暗期过去以后大约200多年,古希腊雕塑作品《克雷提奥斯少年》则是变革时代的唯一代表作品,而之所以被称为是代表,是因为这座雕像,开始有了“生气”。简单来说,他对人整体结构的塑造,不再偏向于完美,克雷提斯少年的右腿是残疾的,因此雕像整体是一只脚微微点地,而且身体微微前倾,平衡了因残疾而造成身体重量全部都负担在另外一只腿上。

“似动非动”的静态之美,古希腊雕塑从无到有的鲜活姿态

这仍然是一座静态的雕像,而且创作的方式也还是有之前的特色,对人本身的体态展现十分的详细,不过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细微的改变,是克雷提斯少年对古希腊时代艺术的贡献,他也直接影响了后来古希腊艺术家对雕像的创作,他不单单只是局限于人体态美的特色,而是要让人去感受真正的生活之美。

材质所带来的缺憾

古希腊黑暗时代乃至古风早期,雕像的材质均为大理石,大理石具有物质上的坚硬,但也有一个显著的问题。那就是在艺术家构思创作的时候,必须要想好自己所要塑造的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没有改正的机会,因为大理石雕像只要一锤子砸下来,就没有再改变的机会。然而在古风时代,另外一种材质的出现,则给古希腊艺术家一个更广泛的思考空间。而这种材质就是青铜。

“似动非动”的静态之美,古希腊雕塑从无到有的鲜活姿态

青铜雕像时代创新的工艺带给艺术上更多的思考

具体的做法是,先用黏土做一个模型,由于黏土具有容易改变的特性,因此古希腊雕塑家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在逐渐的修改至完美以后,在黏土雕像的表面抹一层蜡,而这种蜡抹的必须均匀且平整,只有在蜡的表面再涂抹一层黏土,这样两层黏土之间就会有一个蜡留下的空袭,高温加热融化蜡以后,灌入青铜。冷却后脱模就会形成和原来黏土一模一样的青铜雕像。

由于艺术创作的方式大大的简化,也为后来古希腊时代更加精美的青铜雕像出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力量与柔美的结合

古希腊时代是一个城邦文明时期,每个城邦与城邦之间是一个个相互独立又统一的整体,而维系城邦之间交流,体现在古奥运会的盛行。古奥运会在古希腊时代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甚至影响到每个城邦之间,正在交战的双方一旦遇到奥运会的举办,就必须放下武器握手言和。而在运动竞技场上运动员们参与竞技时候的姿态,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似动非动”的静态之美,古希腊雕塑从无到有的鲜活姿态

掷铁饼者(约公元前450年)

青铜雕像的创作手法日趋成熟,也因此雕塑的形象上,也逐渐的向运动上靠拢,而这一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品。无疑要数公元前5世纪米隆创作的《掷铁饼者》。掷铁饼者的形象是一个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而且选取的动作,是这个铁饼即将被抛出时候的样子,

这种静动之间的完美结合,也充分表现了古希腊艺术创作时代的巅峰。

“似动非动”的静态之美,古希腊雕塑从无到有的鲜活姿态

古希腊时期奥运会的盛行,使得雕塑艺术创作题材多以运动为主

而随着古希腊时代人的生活逐渐的丰富,也催生了一大批的雕塑家,一些高产的雕塑家会留下上千件作品,而且除了体现在运动场上的运动员外,还有就是描绘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比如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这座青铜雕像是一个群像,展现的是特洛伊战争中,拉奥孔由于劝告特洛伊不要将希腊人的木马拖进城中,结果遭到希腊保护神的报复,两个儿子被希腊保护神派出的大蛇缠住咬死。

“似动非动”的静态之美,古希腊雕塑从无到有的鲜活姿态

拉孔奥是古希腊雕塑中以神话题材为代表的作品

除了展现神话中的故事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展现女性体态美的雕塑作品也日渐繁多。

如果说拉孔奥表现的是男性肌肉力量的美感,那么女性展现出来的就是特有的柔和美,古希腊时代雕塑作品就有很多是以神话人物作为造型的,比如最经典的美神维纳斯《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在流转过程中被意外的摔断了手臂,但失去双臂的维纳斯不仅没有失去她的美,反而还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似动非动”的静态之美,古希腊雕塑从无到有的鲜活姿态

米洛斯的维纳斯

结束语

古希腊文明应该是属于被开创出来的文明,虽然它发源于爱琴文明,但中间历经了一个非常漫长的黑暗期。在黑暗期中古希腊人几乎得不到任何的文明的传承,因此他们只能不断的借鉴并发展,也就此成为了影响欧洲历史文明进程的重要因素。雕塑作为一种古希腊时代的艺术形式,充分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变迁,从毫无生气,到生动灵活,古希腊人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但可惜的就是随着希腊化时代的结束,这份传承下来的文明并未完全的继承,直到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才有重新焕发出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