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中汽研逆襲在即,保險業間接獲利

溫馨提示:本期銳評在文末,精彩不容錯過

日前,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以下簡稱“C-IASI”)發佈了2020年度第一批測評車型通告,上榜的車企都微微顫抖。近年來,

中保研的測評在愛車人士中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也為廣大消費者“防雷避坑”。

2018和2019年,以嚴格客觀著稱的中保研,每年僅推出兩期關於新車的安全測試評價,共涉及44種車型,但在可信度和說服力上迅速超越了老牌監測機構C-NCAP,成為汽車行業新的安全評級機構。

中保研的測評為何大火?

這個讓車企顫抖的中保研究竟什麼來頭,為何測評一出車企集體“靜音”?中保研,全稱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CIRI Auto Technology Institute,英文縮寫“CIRI”)。

2010年3月,北京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成立。2015年5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及八家財險公司對北京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進行增資擴股改制,更名為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

除了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國壽財險、中華聯合、大地財險、陽光財險、太平財險這八家保險公司

,共同出資的還有北京精友世紀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友世紀”),中保研定性為非利益組織。

中保研本身不具有任何的盈利能力,它的運作經費主要來自八大保險公司和精友世紀公司。整個保險行業的80%以上的車險保費都由這八家險企貢獻,而精友世紀公司則是目前中國最早、最大提供整車和零部件數據的廠商,中保研的測試數據是建立在為這八大險企服務的基礎之上的。

通過中保研的測試結果,這些保險公司得到了測試車型的安全性情況,這些數據對於相關車型的商業保險需求、保價的制定方面都有一定的參考效果。前期因為信息不透明,大車企都是從各種測評機構批發“五星好評”,作假嚴重,保險公司在車險定價方面優勢不高。

由於信息不對稱,車險定價基本都是車商說了算,導致這些保險公司有損失卻難言。八家保險公司參與建立中保研,直接測試車輛的安全性,沒有利益的摻雜,要做的就是曝光各類車型中最靠譜的安全指數與最殘酷的真相,核定各類保費。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參加評測的車輛都不是廠商的送檢車,而是中保研直接去市面上買的車型最低配,與C-NCAP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老百姓能買到什麼車,中保研就測試什麼車。2020年第一批要測的,也都是市場上關注度很高的熱銷車型。

A股上市公司中汽研逆襲在即,保險業間接獲利

中保研C-IASI測試主要參考美國IIHS碰撞測試流程,整體的嚴苛程度是要高於中國的C-NCAP測試標準的。

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成績: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車內乘員安全性指數、車外行人安全指數、車輛輔助安全。並分別給出G(優秀),A(良好),M(一般),P(較差)四個評價等級。

這幾個方面正是消費者對汽車安全性最看重的部分,因此中保研的成績,對於汽車產品在日常駕駛中的安全性表現,非常有參考性意義。

車企和險企間的博弈,到底相信誰?

在中保研的C-IASI測評大火之前,C-NCAP比較流行。C-IASI與C-NCAP兩個測試既非國家標準,也不具備絕對的權威性,均由企業或行業自願執行,關於測評的準確性和客觀性也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C-NCAP因為被央視爆出拿人錢財與人消,該機構後來就被網友戲稱“五星批發部”,甚至還搭臺給廠商唱戲,出一些帶“表演”性質的測試。

更老牌的做汽車檢驗測試的,還有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位於天津。


A股上市公司中汽研逆襲在即,保險業間接獲利

保險圈車險老大們實在看不下去了,萬一因為汽車質量不好而造成駕乘人員意外傷亡,保險公司要賠付大筆資金。為了提升話語權,降低維修費用,八家保險公司就與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聯合出資成立了中保研。

最開始,中保研的存在並不是為了告知消費者哪款車可以買,哪款車最好別買。中保研成立只是為了檢測各車型安全性能,制定對應車型的保費、賠率,核算自己的成本收益,並不是為了督促車企產品發展。

只是測評公開結果後,無意間產生了督促車企、引導消費者的效果。因監測結果專業,被圈外的人逐漸關注,甚至消費者都開始參照測評來買車。

A股上市公司中汽研逆襲在即,保險業間接獲利

中保研總裁賈海茂表示,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將為汽車市場帶來三個新變化。第一,汽車生產將以消費者為主導;第二,在汽車後市場,消除消費者買車養車的信息不對稱;第三,完善車險服務,讓承保定價更科學、理賠更便捷。

所以中保研對於新車的安全性測試,對於很多廠商產品的安全性都是挑戰。因為數據用途的中立,再加上車輛市場化來源,都讓該機構的測試結果更加具有可信度和參考性。

對於大多數“被動”參與測試的自主品牌車企來說,每次測試都是一次考驗。而保險公司這一次終於掌握了“主動”權,不再為汽車行業單方面提供的數據矇蔽雙眼。

保契銳評

任何打臉事件的背後都是利益的博弈。

小年夜前夕,汽車行業最大的看點之一策源於保險業。

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聯合行業主流財險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中保研公佈了與汽車行業固有的碰撞測試大佬——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汽中心)C-NCAP截然不同的測試結果,在汽車行業與消費者看來,這樣的結果無疑是值得歡呼的,畢竟,

五星批發部的戲稱早已深深地透露出藐視和不屑。

但中國曆來有講究厚黑學的文化傳承。只有有足夠的利益,誰的臉被打都無關緊要,畢竟只要有權威機構出具五星好評,便可成為車企營銷端的利器,至於今日之打臉,網絡優化愈發廉價的當下,瞬間沉於茫茫互聯網海底應不是難事。

但從此次中保研發布的結果來看,背後卻依然是各種利益的博弈。

只不過,參與方更廣。

其一: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中國汽研,股票代碼:601965)意在虎口奪食。回溯中保研本身的成立,中國汽研的這一訴求自始有之。

畢竟,在講求生態閉環以及高度專業化的當下,僅僅險企的聚合並不足以實現對汽車業評價的底氣和能力,故而,這背後閃爍著的是中國汽車研究院的身影,同為國有企業,雖早已完成A股上市的佈局,但卻在車輛碰撞測試領域大步落後於C-NCAP,此前,其已多次嘗試。

中國汽研有此動機當然很簡單:在寡頭壟斷才可攫取超額利潤的商業邏輯下碰撞測試評級亦不例外,作為上市公司,在股市普遍難有良好業績支撐的資本市場,講好業績上揚的故事需要更有足以吸引投資者的動作,更何況汽車碰撞測試帶來的還是真金白銀。

其二:汽車行業、消費者苦C-NCAP久矣。作為碰撞測試的壟斷者,於汽車行業而言收費水漲船高,於消費者而言,四處是坑。

其三:中國保險業意在提升行業話語權,為構建車險精準定價機制奠定基礎。長期以來,車型定價、維修成本高企、不容討價還價的強勢車企早已成為橫亙在車險改革面前的一座大山,爬過去很難,但另起爐灶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話語體系顯然更可行。

上述三點是為C-NCAP與中國汽研之間,C-NCAP和中國汽研與汽車行業之間、汽車行業與保險行業之間以及各行業與消費者之間利益博弈的底層邏輯。

各方拿出真金白銀打造的中保研當然不是慈善機構。

千金散盡還復來,那是未成年人的遊戲,成年人講究的利益最大化的剋制。

現在的問題在於,正面25%偏置碰撞是由中國汽研完成碰撞測試,而其卻早已和C-NCAP一樣,接受車企的送車碰撞測試。

故而,打臉一定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業的話語權,但真正的話語權一定是建立在客觀公允的價值之上,但當雙方一拍即合之時,期待借力打力的保險業,在意圖以此奪下江湖大哥地位的中國汽研面前,被質疑的空間便成為最難以擺脫的陰影。

正如當前眾多行業主體因股東股權糾紛逐漸滑向奪命深淵一樣,解決好行業公益性與中國汽研盈利性需求之間的平衡問題是為當務之急。

但終歸一點,利益博弈的洪流之下必是制度的持續健全和規則的進一步透明,終而利好消費者、利好保險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