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店取名的坑:本來幾百塊錢能解決的事,將來可能需要花幾十萬

餐飲店取名的坑:本來幾百塊錢能解決的事,將來可能需要花幾十萬

1.

不注重餐飲店取名,小心後面有大坑

“鮑師傅”品牌創辦於2004年,沒有及時註冊商標進行品牌保護,當鮑師傅成為網紅店以後,各種鮑師傅仿造店拔地而起,而有些仿造店還搶注了國家法律保護的商標。當正宗的鮑師傅在北京有10來家店的時候,仿造店已經招商加盟了100多家。鮑師傅的創始人鮑才勝坦言,維權這幾年刨除花費的資金,他個人的精力全部耗費在取證之上,無暇顧及企業自身的創新發展。

“京天紅”的老闆沒想到,他經營了30多年的餐飲品牌,居然被人告了,還索賠20萬元。原因在於京天紅的老闆當初考慮不周全,只註冊了43類商標,沒有註冊30類、35類等相關類別,以至於後來被別人搶注後,他反而成了侵權者。

在鄭州開了6年的“方大同胡辣湯”,因與歌手“方大同”同名,構成姓名侵害,最終被判定商標無效。這一敗訴後續造成的損失不小,門頭要換,印有LOGO的餐具要換,營業執照要換、員工工裝要換、牆體LOGO要換等,每個店更名的成本在7萬~8萬元,而且所有的門店都得更換。

這也是因為餐飲企業沒那麼多錢,否則被索賠的就大發了。蘋果IPAD商標侵權,被索賠6000萬美元(幾個億?);小米旗下的米家商標侵權,被索賠7800萬元;今日頭條商標侵權,被索賠1億元……

試想,如果你的餐飲企業越做越大,突然某一天被鉅額索賠,你啥感覺?

商標這個坑,還真夠大的,如果不重視,不早點做好防範措施,將來註定麻煩不斷。

現在註冊一個商標只需要幾百塊錢,如果不趁早解決,將來可能需要花幾十萬甚至更多。

2.

無形資產“品牌價值”才最有價值

很多餐飲老闆不注重品牌,沒有品牌概念,更不懂品牌價值。

品牌價值從小了說,可以提升你店鋪的識別度、記憶度和知名度,提升顧客對你店鋪的信任感,進而提升你的營業額。

有些老闆開個小店,就叫東北餃子館、家常小炒、雲南米粉、川湘菜等,這是品類名,不是品牌名,和你同樣店名的小店有很多,沒有一點識別度,當然也無所謂品牌不品牌的了。

比如沙縣小吃,是區域品牌,也是品類名,是大家所共有的,如果你再加上一個品牌名,比如“好再來”沙縣小吃,那你就有了自己的品牌名,比一般的沙縣小吃高了一個檔次。

在外賣平臺上,帶有“品牌”倆字的比不帶“品牌”倆字的,肯定更值得信賴。

可口可樂的老闆曾經說過,你把可口可樂的工廠燒了,他明天可以再建一個,因為可口可樂最值錢的是品牌價值,只要有“可口可樂”這塊牌子在,可口可樂就倒不了。

品牌價值有多高,可以這麼說,你現在花100億去買“海底撈”這個商標,他們都不會賣給你。而麥當勞的品牌價值,2019年為1303.68億美元,超過5000億人民幣。

3.

如何取一個好名字並保護好?

如果你現在已經有一個滿意的品牌名,趁你的品牌沒火之前,趕緊多註冊幾類商標,把你的品牌名保護好。

比如餐飲類是43類,食品飲品類有29類、30類、31類等,35類是廣告和招商加盟用,也要註冊。

如果你還沒有一個品牌名,或者對當前的品牌名不滿意,那取名一定要簡單好記,最好是有特色,能體現你的菜品特色。

比如“海底撈”,很貼切,很形象,簡單好記,還能體現火鍋的飲食特色;

比如“西貝”,諧音“西北”,做西北菜的,但不夠有特色;

比如“真功夫”,諧音“蒸功夫”,名字有點特色,而且在品牌包裝上與李小龍起了關聯,更增強了識別和記憶。

一般餐飲店飯店商標在43類,這是熱門類別,幾十年來註冊的太多,容易想到的名字幾乎被註冊一空,所以新品牌註冊,一定要講究策略。下面我從幾個角度簡單介紹一下,並例舉一下美團外賣裡的品牌名做參考。

方向一:老字號風格

這個主要看你菜品的品類,如果可以套用老字號,就取一個老字號風格的,比如福榮祥燒臘,東泰祥生煎館,老鴻興湯包館等,就像古代的餐館名稱一樣,帶有福、榮、祥、泰、興、昌等字眼,這類品牌名雖然不太容易記憶,但給消費者一種“老”字號的感覺,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信任感;

方向二:奇奇怪風格

這類風格以“怪”出位,形成視覺衝擊力,引人注目,比如怪獸小巴炒飯,猛男的炒飯,小蠻妞螺螄粉,這是和菜品屬性關聯不大,主要以怪形成差異化,可以說具有網紅屬性,包括之前經過媒體熱炒的黃太吉、西少爺等,都屬於一個風格,怪,能帶來關注度、差異化和新鮮感,但靠新鮮感能走多遠,還是個未知數,關鍵還得看菜品力和經營能力;

方向三:創意型風格

這類風格,主要圍繞產品屬性做創意,不像方向二那樣和菜品不沾邊,比如85度C,大掌櫃涼皮肉夾饃,串意十足燒烤,湯小鮮和範小滿,叫個鴨子等,多多少少和店鋪或菜品有些關聯,這類品牌名取好了,品牌名本身就是廣告,自帶宣傳屬性,像“覓姐可以喝的麻辣燙”,雖然註冊的是“覓姐”,但在美團和餓了麼等平臺上使用時直接把賣點都融入進去了,造成很消費者誤以為它的名稱很長,從而彌補了“覓姐”這個品牌名創意上的平淡,宣傳效果很好;

方向四:人名風格

這種風格的品牌名,取起來沒有難度,但討巧,等於把個人品牌和店鋪品牌捆綁到了一起,給消費者的感覺是“這個人應該很牛,不然不會用自己的名字做店名”,比如張亮麻辣燙,楊國福麻辣燙,楊小賢等,其實王老吉就是這種風格,只是王老吉是個外號,狗不理包子也是這種風格,因為“狗不理”也是包子鋪老闆的外號;

方向五:音譯風格

比如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味千拉麵等,給人一種感覺是從英語或其它語種音譯過來的,如果你的餐廳不是西餐或舶來品快餐,儘量不要用音譯的,雖然我國消費者有從洋媚外的心理,但音譯的不容易記憶,除非你是耳熟能詳的大品牌。尤其不要直接用英文名,我國的消費者普遍英文不好,總不能請客吃飯時,連店名都說不出來吧?

方向六:沒有風格

這裡主要是指沒有任何風格的名稱,比如帶有華、翠、府、軒、家等字眼,有點類似八九十年代餐廳名稱,還有就是隨意想的沒有任何特色的品牌名,這些名稱,只是一個名稱而已,記也不好記,也沒有什麼寓意,對餐飲店在營銷效果上不起到任何作用,能做起來,也很難得。

好了,關於品牌名稱,就先講這些,希望各位老闆能夠把這件事重視起來,一來為了更好的宣傳、營銷效果,二來為了更有價值的品牌價值,三來為了將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實在取不到好名稱,可以藉助外腦,找專業的公司或專業的人幫你取,這點錢不是花費,是投資,是有回報率的。


作者:後山郎中,營銷策劃人,獵腦會聯合創始人,負責公眾號“店主說”的主創欄目“店主微課堂”,每天儘量抽點時間聊聊店鋪營銷,希望能夠幫助某個店主把店鋪生意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