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三分鐘熱度的你,做得成什麼呢?

最近,“朋友圈式自律”又上了熱搜。這個網絡新詞的意思大概是,在朋友圈立了好多flag,至於能不能做到、有沒有堅持,事實上只有自己知道。每個人的朋友圈,應該都有一個看似積極向上的flag,讀書、減肥、健身、早睡早起的人。

總是三分鐘熱度的你,做得成什麼呢?

信誓旦旦地說自己以後要做成某事,提前買好專業設備、做足儀式感、立下大誓言的人,通常提前透支熱情的人,結果帥不過三分鐘。

其實,我們都知道如果每天早起一小時,一個月就比別人多了30個小時。這30個小時,你可以背下至少1000個單詞,或者看完2到3本書。

一年,三年,五年,十年,那些你默默背完的單詞,看完的書,學完的技能,終有一天會成為你超越別人的資本和實力,你和別人的差距就這樣被拉開。

然而現實卻是:道理我們都懂,卻總是三分鐘熱度。

手機上刷到了幾本催人上進的優質書籍,覺得不錯,頂著豔陽跑去圖書館借回來,僅那天晚上翻了3頁,壓在書架的角落就再也沒拿出來。

沒有還書提醒還真不會想起它曾經來過……

總是三分鐘熱度的你,做得成什麼呢?

立了flag發誓要早睡早起,卻堅持了幾天就放棄。勵志從明天開始打卡英語單詞,花了不少時間認真斟酌各款app的優劣,剛開始,不認識的單詞還要抄出來,沒幾天,打開軟件就為了分享我的打卡。

馬上暑假了,我要控制我的身材,得開始鍛鍊才行,什麼都準備好了,一天之後,“今天好累,先不去了。”在心裡準備好了學習office,時間什麼都規劃好了,計劃也都列出來了,而至今,它都沒有真正開始。

朋友阿茶就是做事三分鐘熱度的代言人。上週到她家玩,看到茶几旁,堆著她為了養狗而提前購置的狗繩和狗糧。忍不住提醒她,養狗不能三分鐘熱度。

去年斥巨資買了一臺雅馬哈鋼琴,報了成人鋼琴課,買回各種鋼琴譜,可新鮮勁過後,練琴頻率越來越低。擺了幾盆盆栽,真心誠意覺得綠植改變心情,結果養著養著懶得澆水乾死了;下單水溶性彩鉛,信誓旦旦地承諾要好好畫畫,結果畫了幾天,就丟在一邊了;

總是三分鐘熱度的你,做得成什麼呢?

購了幾個付費課程,經過評估後覺得投資自己很值,結果沒聽幾節就不了了之;辦了健身卡,熱血衝頭地和馬甲線約好不見不散,結果線條沒來,自己就先撤。

相信你也有雷同的感觸吧?那,如何才能擺脫偽自律的魔咒,成為真正的自律者,開啟開掛人生模式呢?

從確定目標開始

我們身邊總會有這樣一些人,沒有自己的目標,彷彿別人說什麼都是對的。別人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他們就去做,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

看到別人學畫畫,報了班卻堅持不下去。發現自己思維方式需要提升,報了課程卻沒有堅持學習。覺得時間管理很有用,買了很多書放在床頭卻從來沒翻開過。想做很多事情,可能也開始做了很多事情,但最後沒有多少是堅持下去的。

總是三分鐘熱度的你,做得成什麼呢?

之所以會這樣,歸根結底是目標不明確,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一個人若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永遠不會做出真正意義上的改變。

只有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出發。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先不要急著去行動。

凡在做事前,先把你做這件事要達到的目標想清楚,這樣你才會直奔目標而去,忽略奮鬥途中很多不相關的要素,不受干擾,持之以恆。

法國思想家蒙田說過這樣一句話:靈魂如果沒有確定的目標,就會喪失自己。所以請記住,大家要想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你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你要拿出那麼多時間來訓練自己,至少要知道到底在哪方面修煉自己?

有敢於開始的勇氣

真正能做到自律的人,是生活中的少數。彭于晏的身材出初了名的好,很多人光看到的是他人前光彩奪目的身材;但他背後的自律光靠三分鐘的熱度是永遠觸不可及的。

總是三分鐘熱度的你,做得成什麼呢?

真正自律的人,能在凌晨五六點從溫暖舒適的被窩裡爬起來晨跑。他們能夠狠下心逼迫自己走出舒適區,並持續提高待在舒適區外面的能力。在工作趨於穩定時,主動學習一些職場提升的課程豐富自己。工作中深入研究感興趣的領域,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知乎上面看到一個女孩說:計算機專業的她,在工作兩年的時間裡,堅持每天寫文,如今,她寫的文章沒有百萬字數,也有五十萬。從一開始的無從下筆,閱讀數0,到現在擁有幾十萬粉絲的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副業收入超過主業。

很多人拒絕變化,享受安定的工作和生活,害怕失去舒適的環境。但是,在我們拒絕改變的同時,也拒絕了成長的可能性。

前幾天朋友還吐槽說,最近不在狀態。明明有一堆事等著,就是不想幹,只想玩。朋友的坦白讓大家大笑不已,笑過以後卻很有共鳴。

提起“偷懶”,估計誰都能說出一兩件因為偷懶而懊惱的事。比方說學生時代懶得寫作業;

人到中年懶得早起去做運動;

女人懶得花時間去做皮膚護理;

男人懶得洗衣服做飯;

工作回來為了看會兒手機,懶得陪孩子玩……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曾經偷過的懶,未來生活都會給你打臉。”

就像亦如茨威格《斷頭王后》裡說的: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總是三分鐘熱度的你,做得成什麼呢?

懶得好好學習,學歷低求職難、身體發福多種富貴病、不分擔家務妻離子散、孩子缺少陪伴性格孤僻與社會格格不入。

不知什麼時候,人生變得面目全非。品嚐了鼻青臉腫的碰壁,才理解了再小的成就,也從來不是一瞬間的事。

五年後的你,是五年前的你做出的選擇。

十年後的你,是你從現在開始努力決定的。

二十年後,能否過上你想要的生活,則是不斷積累的結果。

所以,做一個主動尋求變化的人,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努力克服懶惰,變得更加自律!

要懂得延遲滿足

錢鍾書先生說: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

總是三分鐘熱度的你,做得成什麼呢?

理論上來說,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好的。

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壞的。

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

以減肥為例,如果你每天都稱體重,看到每個月體重只減了1~2公斤,就會焦急。這時可能很多人就會採取極端的減肥手段,最後要承受更恐怖的反彈。

人性總是傾向於即時滿足,這也導致人們總是有一種傾向,就是避免從事一些需要在短期內付出成本但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體現其收益的活動。

鍛鍊很好,但我們更喜歡葛優癱。

閱讀很好,但現在我就是想看抖音;

瘦身就要吃少點,但這個蛋糕實在太美味了我等不及!

反過來說,我們都喜歡近在眼前的滿足感。如果能看到長遠價值,犧牲部分的短期價值,延遲一下再滿足,生活中的很多困擾便會迎刃而解。

那些每天都向“即時滿足”發起挑戰的人,量變引起了質變,讓他們獲益良多。

總是三分鐘熱度的你,做得成什麼呢?

有人堅持每週去爬山,身體素質和以前大不一樣;

有人堅持每天讀英語短文,兩年多後與歪果仁朋友能自如交流了;
有人因為喜歡音樂和唱歌,自己在家練習吉他,現在達到了自彈自唱的水準;


有人堅持每天寫影評,公眾號已經有了數萬忠實粉絲……

懂得延遲滿足的人,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即自控力更強。

我們恨不得7天就能養成一個好習慣,讓人生逆襲。然而現實是,21天都不一定能養成一個好習慣!你要懂得,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付出心力,等待積累,才會遊刃有餘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三分鐘熱度的你並不奪目,你的堅持和自律,才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