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類自然災害安全事故有所擡頭 應急管理部要求完善應急預案 多措並舉擰緊復工復產安全閥

●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春耕生產陸續推進,林區牧區農事用火、生產生活用火、祭祀用火明顯增加,野外火源管控壓力劇增,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日趨嚴峻

● 一些企業為彌補疫期損失,開足馬力,搶工期、搶進度,現有作業人員長期疲勞作業,一些企業生產工序不連貫,設備維護保養不及時,造成安全管理缺位、安全操作不熟練,導致安全風險積聚

● 對於防範自然災害、安全風險而言,做好預防工作,完善機制,消除隱患,落實責任十分重要

近日,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黃明主持召開清明節安全防範工作視頻調度會,分析研判清明節期間自然災害、安全事故形勢,指導四川、雲南等地森林火災撲救工作,調度檢查各地安全防範、值班值守情況。

據瞭解,調度會要求各地針對近期森林火災風險等級高的特點,加強祭祀、踏青、農事等火源管控,重點部位派人盯守、務必消除隱患、嚴防小火釀成大災。四川、雲南等地森林火災要科學撲救,加強作業指揮和部門聯動,確保人員安全。進一步加強近期汛情會商研判,嚴格落實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聯防聯控機制,完善應急預案,提前安排物資力量,加強巡查檢查,嚴防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引發次生事故。加強復工復產安全生產工作,緊盯危化、礦山、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領域和重大工程,以及疫情隔離觀察點、重點醫院、恢復群眾活動的公共場所消防安全。

連日來,由於氣候原因,再加上各地全面復工復產,各類自然災害、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加大安全防範工作力度的緊迫性更加凸顯。

近期森林火災多發

防滅火責任須壓實

4月4日15時48分,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章鳳鎮曼農村磚廠旁人工杉木林起火,由於風勢較大,山火迅速蔓延。當地政府接到火情後立即啟動緊急預案,由副州長帶隊,應急管理局、林業和草原局、消防、民政等相關部門和當地民眾在統一指揮下有序撲火。經隴川縣森林公安局初步查明,火災是夫妻二人在甘蔗地違規用火引發。

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發佈消息稱,截至4月3日,正在撲救的森林火災包括: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項腳鄉火場;四川省甘孜州九龍縣火場;雲南省迪慶州開發區火場;雲南省保山市騰衝縣火場;雲南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火場。4月2日至4月3日兩天時間內,全隊伍共動用1664人,分別撲滅四川涼山西昌、雲南楚雄祿豐、雲南昆明西山區、雲南西雙版納景洪、吉林白山、吉林琿春等8起火災。

近段時間,森林火災多發:3月17日,山西省榆社縣因祭祀用火引發森林火災,經過7天撲救,火場明火才被全部撲滅;3月18日,一天之內全國接連發生14起森林火災;3月30日,四川西昌發生森林火災,致18名地方撲火隊員和1名嚮導犧牲……

據瞭解,早在2月中下旬,國家森防辦、應急管理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下發通知,對防滅火工作進行提前安排部署。針對近期森林火災多發情況,國家森防辦要求進一步壓實防滅火責任,嚴格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幹部責任制,加快健全順暢高效的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體系。

此前,國家森防辦部署從3月15日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3個月的野外火源專項治理行動。近日,國家森防辦再次要求,各地要深入開展野外火源專項治理行動,特別要加強清明節祭祀用火管理,在高火險時段及時發佈禁火令,嚴厲打擊各種野外違規用火活動;要加大對關鍵部位、敏感地區、重點單位、邊境地段等重要目標的管控力度,實行重點把守、重兵看管。

據有關專家介紹,春季歷來是我國森林草原火災多發期,近5年七成以上的重特大火災都發生在春季。從2010年至2019年,在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災中,由人為原因引發佔97%以上,其中祭祀用火、農事用火、野外吸菸、煉山造林分列前4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好轉,隨著春耕生產推進,林區牧區農事用火、生產生活用火、祭祀用火明顯增加,野外火源管控壓力劇增,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日趨嚴峻。

復工復產風險疊加

安全生產落到實處

3月30日11時50分,T179次旅客列車在行駛至湖南郴州永興縣境內時脫線,列車車頭起火,部分車廂發生側翻。接報後,當地消防救援隊伍28輛消防車、147人抵達現場展開救援。

近日,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關於京廣鐵路湖南郴州段火車脫軌事故的通報》指出,鐵路部門和國鐵集團要組織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全覆蓋排查,加強線路護坡檢查和維護,存在泥石流、山體滑坡、危巖落石、高位崩塌風險的,要立即採取措施綜合防範治理,確保不出問題;要加強鐵路沿線巡查巡護,列車運行過程中要加強瞭望,發現危及行車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要果斷採取攔停列車、緊急制動等措施。鐵路沿線各地區和自然資源、水利、應急、氣象等有關部門,要與鐵路部門建立日常信息溝通機制,及時發佈地質災害、極端天氣監測預警信息,督促落實安全防範和防災減災措施,統籌推進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等。

《通報》還指出,受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威脅的公路、鐵路、橋樑、隧道等,惡劣天氣要安排專人值守,視情采取封閉交通等應急處置措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信息報送制度,認真做好事故災害應急處置預案、力量、裝備等各項準備,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及時高效應急處置,最大限度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3月7日,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欣佳酒店發生坍塌事故,當時造成71人被困(不含自救逃生的9人)。據瞭解,事故發生後,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隊一次性調集26個消防救援站、361名指戰員及救援裝備物資第一時間投入救援戰鬥。福建省消防救援總隊啟動救援預案,調派福州、廈門、漳州、莆田、龍巖等9個支隊的5支重型消防救援隊、6支輕型消防救援隊,共853名指戰員、9只搜救犬,攜帶47套生命探測裝置及2600多套破拆、洗消、通訊、照明等救援器材裝備趕赴現場救援。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尚勇表示,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印發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來確保復工復產的安全生產工作。集中復工復產是安全生產的高風險期,這個時候風險疊加、隱患積累,對安全生產來說非常關鍵。

應急管理部安全基礎司司長裴文田表示,從目前來看,一些企業的人員難以完全及時到崗,特別是一些技術人員、關鍵崗位操作人員沒有完全到位。一些企業為彌補疫期損失,開足馬力,搶工期、搶進度,現有作業人員長期疲勞作業,一些企業生產工序不連貫,設備維護保養不及時,造成安全管理缺位、安全操作不熟練,導致安全風險積聚。

中國政法大學應急法研究中心主任林鴻潮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安全生產總體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好,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能過於樂觀。事實上,我國安全生產事故的總基數還比較大,安全生產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近年來,安全生產領域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危化品事故,這與近10多年來化工產業轉移有關。過去重化工產業主要分佈在大城市,由於產業升級,一些危化企業轉移到小城市或大城市周邊地區。儘管這些企業存在安全隱患,但因其能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拉動GDP增長,所以有些地方對危化產能轉移來者不拒。然而,該產業對監管水平要求較高,與一般安全生產監管不一樣,有的地方缺乏與之匹配的監管能力,導致危化品事故時有發生。”林鴻潮說。

中國地質大學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羅雲認為,安全生產目前歸屬應急管理部,安全生產管理體制還處於探索和變革中,全社會對“應急管理”的理解和認識還不夠深入。

“有些管理人員沒有學會精準、高效、長效抓好安全生產工作,還是通過層層轉發文件等形式主義手法規避責任,應付上級要求。”羅雲說。

森林火災重在預防

強化預警管控火源

對於防範自然災害、安全風險而言,做好預防工作,完善機制,消除隱患,落實責任十分重要。

在四川西昌市經久鄉森林火災中,剛成立3個多月的寧南縣森林草原專業撲火隊損失了四分之一的隊員。據不完全統計,過去10年間,西昌的雲南松飛播林區至少發生過4次較大的森林火災。去年3月,涼山州“木裡火災”致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4名地方撲火人員犧牲,讓“縣級專業撲火隊”的建設得到更多重視。

據寧南縣相關負責人介紹,隊員們經過精心挑選,大多數隊員有數年甚至十幾年的打火經驗,隊伍正式成立後,他們又經過專業訓練,且有3次實戰經驗。

據瞭解,此次前往西昌瀘山滅火的21人中,不少人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其中,隊長何貴銀曾當過森林武警,在新疆和內蒙古參加過多次滅火任務。

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森林防滅火教研室教授白夜認為,除了從源頭上化解重大森林草原火災風險外,還要提升預警水平,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化手段,實現森林草原火災立體化監測,科學預測森林火險等級,確保一旦發生火情,早發現早出動。

在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教授劉曉東看來,森林火災的預防工作非常重要,基於當地森林資源特點和林火發生特點,建議重點做好森林可燃物調控和火源管控工作,並及時開展森林火災風險區劃和隱患排查工作。此外,可根據當地的林情、社情和火情,借鑑其他地區林火管理的有效經驗,切實做好森林火災的防控工作。

針對森林防滅火嚴峻形勢,應急管理部加緊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健全分級響應機制,組建撲火突擊隊、機動隊,細化跨區增援作戰方案。部署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航護飛機前置力量、重心前移,強化戰備和訓練工作。加強應急物資儲備,補充急缺裝備,建立撲大火應急保障機制。

分區分類精準監管

嚴格防範安全事故

對於如何防範復工復產期間的安全生產風險,尚勇表示,第一,採用先進的監管手段來防風險;第二,強化分區分類的精準監管,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第三,壓實安全生產責任,特別是要推動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第四,強化法治措施。

應急管理部黨組成員、消防救援局局長瓊色表示,他們專門出臺了疫情防控期間支持復工復產消防安全服務“六項措施”,主動幫助各類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化解消防安全風險。同時,針對消防產品生產企業,推行了認證檢驗線上服務、費用緩收和適當減免等支持政策。節後復工復產以來,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已累計檢查服務各類企業單位9.5萬家,幫助整改火災隱患6.6萬餘處;全國火災形勢保持平穩,未發生重特大火災事故,各類復工復產企業沒有發生有影響的火災事故。

某熱電廠安全環保管理部主任馬宏生(化名)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該熱電廠安環部主要負責起草安全生產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和文件,組織員工開展安全、環保、職業衛生教育培訓活動和安全文明生產考核,開展各類安全生產大檢查,組織事故調查分析、處理、上報等工作。

“安環部實行雙重預防體系,即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公司實行安全生產獨立責任制,要求落實各部門主體責任。比如,運行部和檢修部主任除了負責運行和檢修工作外,還要負責所管轄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做到‘一崗雙責’。”馬宏生說。

該熱電廠一線工人王新萍(化名)對《法制日報》記者說:“目前安全生產抓得很嚴,公司在入職前都會有專門的安全生產培訓和考核,如果長期脫產,再復工時還要重新進行考核。”

據瞭解,該熱電廠每半年會設有一個安全月,安全月內會有相應的主題宣傳培訓和考試,考試題目包括危險作業安全注意事項的方方面面。安全月內表現優異者,按其成績高低,給予表揚或獎勵。

據林鴻潮介紹,實際上,安全生產領域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監管責任未完全落實到位。各行各業都有相應的安全生產風險,應急管理部門主要進行綜合監管,無法包攬全局。然而,有些行業主管部門認為安全生產只是應急管理部門的事,其自身只需要負責日常監管,“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管行業的要管安全,管業務的也要管安全”。

“要更加重視安全保障和事故預防能力,強化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進行必要的培訓演練,切實做到事前防範、事發應對、事中救援、事後恢復。”羅雲說,“在全面依法治國大背景下,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體系,進一步形成合力,不斷強化追責力度,對各類安全風險實現精準識別、科學評價、有效防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