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夫喪守志?還是尋找幸福?古代女子真的很難

女子的地位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不同的地位上流轉著。演變至今,不少高齡少女們還都待字閨中。她們挑剔著對象,同時也被挑剔著。恨嫁少女們應該慶幸自己身處的時代,要知道在古代,不嫁人是觸犯了法律,在如今的社會,現代女子的各種無底線行徑可能在古代已經被泡了無數次豬籠了。


南北朝時期“剩男剩女”要受嚴懲“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周禮·地官·媒氏》篇中:“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男子這方面倒是和如今沒什麼異議,女子20嫁人放現在都沒資格領結婚證,當然我覺得20已經是很正常了。無法理解的是有15歲的幼女都被劃入了婚姻的紅線內。

南北朝在朝政上是比較亂的,這是一個分裂的時代,少數民族開始和漢族融合,大雜居小聚居,正因為如此少數民族彪悍的婚嫁制度感染到了漢族地區。由於南北朝戰亂比較多,急需增加人口。由於當時男丁缺少,有女子開始當家,就出了個有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替父從軍。雖然正史無記載,花木蘭的身份還是歷史謎團,但是即使是野史可以看出當時女子能夠主宰自己命運,她們還主持家務,往往以家庭主宰的身份出現,世有“健婦持門戶,勝一大丈夫”之說。

女子如果高齡(超過15歲)不嫁人就是對國家無貢獻就得坐牢,家人沒做好監督也是有罪,當然最終結果是把女子嫁出去,不能浪費任何一個女性生產力,未婚適婚年齡的女子家裡就會有稅賦上面的優惠,為了鼓勵家裡女孩子多的家庭,有五個女孩的家庭免稅。所以吧其實負面影響就有了呀,家家都想生女子,形成重女輕男的場面。作為勞動力主角的男丁就會減少,這麼多女子哪來那麼多女子配婚呢?於是就有了童養媳,感慨人類真的可以為自己的錯誤不惜手段來彌補,乃至倫理道德又有何足惜?

是夫喪守志?還是尋找幸福?古代女子真的很難

南北朝服裝


唐代不反對女性“夫喪守志”亦提倡“奪而嫁之”

到了唐代,女子更開放了,當然不反對女子貞潔自愛,但是吧整個整體民風就是“該出軌時就出軌”上到天子,下到平民。大家都一起相約酒吧跳起了野狼disco。

我國古代民間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扁擔抱著走”的說法,且“好女不嫁二夫”,講究從一而終。到了唐代即使沒有喪夫,唐代女子就跟“行走的荷爾蒙”一樣到處留情。這個時代女子的地位除了母系社會外達到了頂峰,當然也是因為李朝天子是鮮卑人。他們是可以兄承弟媳甚至是子承父媳,這個不良之風一代傳一代,有皇女勾搭和尚的,有後妃掠奪朝綱的,也有後妃當著皇帝的面養起男寵的。在這個時代,女子的地位已經走偏了,過分的自由之風讓整個唐朝帝國的鼎盛毫無症狀的被蠻夷安祿山給竊取了。

是夫喪守志?還是尋找幸福?古代女子真的很難

唐朝服裝


程朱理學下的明清保守之風

程朱理學是在宋朝提出的,其創始人為北宋的周敦頤、邵雍及張載。繼後有程顥和程頤等人繼續發展,最終由南宋朱熹集其大成,因此這種理學常被稱為"程朱理學"。但是在宋代這個思想是被朝廷排斥的,從女子服裝就可以看出來了,宋朝的女子著裝大多寬鬆無領,而到了明朝女子衣服都是包裹的整整齊齊,到了清朝更是將脖子都徹底包裹。

是夫喪守志?還是尋找幸福?古代女子真的很難

宋朝服裝


朱老夫子的一個朋友的妹夫走了,坊間傳出其遺孀要改嫁,朱老夫子特地寫信給友人規勸他不要讓妹紙改嫁,說餓死是小,失節乃大。這個妹紙還是宰相之女,朱子見寫給友人沒用,又寫書信給宰相。儘管朱子字裡行間都非常懇切,然並卵,陳氏還是改嫁了。所以朱熹在宋朝時是不受待見的那類人,天意做人,他也想不到自己百年之後,他的話成了治國之本。

是夫喪守志?還是尋找幸福?古代女子真的很難

明朝服裝


繼朱熹之後,明朝大儒王陽明(王守仁)將儒家思想再次推向了另一個極致--心學,儒家學者們欲用朱學救其弊。到了清朝又有人將程朱理學曲解。

清初理學名臣熊賜履 強調:"朱子之學,即程子之學。程朱之學,即孔孟之學。若程朱非,則孔孟亦非矣。程朱之學,孔孟之學也。程朱之道,孔孟之道也。學孔孟而不宗程朱,猶欲其出而不由其戶,欲其入而閉其門也。"


熊賜履的曲解又被統治者採用,於是乾隆時期出了一大批文字獄,紅樓夢等名著被人咬文嚼字打上了反清復明的標籤。節烈本是自發的,在當時卻成為女性不得不去遵守的法律法規。由於程朱理學的出現,女性更是作為男性的附屬品被牢牢的束縛。

是夫喪守志?還是尋找幸福?古代女子真的很難

清朝服裝

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道破了女性當時的處境。被剝奪了去認識真理的權利,被強制裹住了出門的腳步,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更是賢良的標準。清朝清官海瑞也是程朱理學的瘋狂追捧者,一次海瑞的女兒同男孩玩耍過程中,吃了男兒給她的一塊餅。海瑞知道了,痛罵女兒:“女子豈能漫取童餌?能即餓死,方稱吾女!。”竟然逼迫自己5歲的女兒生生餓死,程朱理學剝奪了當時很多女子的性命。

結語

雖然現代的社會有的地方還是重男輕女的,但是女子相比明清時期可以出門參加各種活動,學習各種技能,當然無論地位如何演變,我們女子始終逃不掉繁衍後代的任務。乃至我本人也搞不清自己是為了老有所養而結婚,還是為了感情而結婚。但願在不久的未來,咱們女子能衝出“牢籠”翻身成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生育的必備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