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20度高温、澳大利亚大火、武汉疫情:有一个道理我们得知道了

对于后代子孙,我们还是得负起一定的责任,我们交出去给他们的,必须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世界,就像当初我们从先辈手中接过来的世界一样。

——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如果你关注新闻,就会发现越来越多关于气候的问题,自然与人类之间冲突的问题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在不断涌现。

先是澳大利亚大火肆虐,这场大火持续了200多天,据悉直到2月13号才熄灭。

南极20度高温、澳大利亚大火、武汉疫情:有一个道理我们得知道了

这次大火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有2500多间房屋被摧毁,1170万公顷土地被烧毁。

另外,12亿野生动物被烧死,12亿生命啊,它们面对大火没有办法像人类一样自救,只能葬身火海。

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巧妙,今日丧生的是野生动物,如果我们不停下来思考教训,又有谁知道,人类明日是否也会因此丧生?

南极20度高温、澳大利亚大火、武汉疫情:有一个道理我们得知道了

演员蒋雯丽曾给一部纪录片《大自然在说话》配音,里面的内容发人警醒。

大自然母亲已经度过了45亿年,是人类存在时间的两万五千多倍,

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却离不开大自然。

大自然繁盛,我们也将繁盛。

大自然衰败,我们也将衰败。

大自然养育过比我们强大的物种,

也曾让比我们强大的物种,

因饥饿而死亡。

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不是大自然的,

因为大自然将继续存在。

大自然随时在进化,

而我们呢?

南极20度高温、澳大利亚大火、武汉疫情:有一个道理我们得知道了

2020年的开端,在我们本应该阖家欢乐共度春节的时候,武汉爆发新冠病毒,随后蔓延全国,甚至全球,截止到今天已经有7万多人感染,其传播速度比SARS要更惊人。

这一次,我们对野生动物犯的错,回报在了自己的身上。

所有中国人,在雾霾都没有多少人戴口罩的情况下,齐刷刷把购买口罩、佩戴口罩,变成了自我修养。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让我们回归家庭,回归自己,也让我们思考……

有些人说如果能重启2020年多好,可是这一天,我们迟早要面对,没有惨痛的教训,人类是不会痛下决心解决问题的。早一点就意味着,我们能早点重新认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新冠病毒

让那么多无辜的人牺牲,也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上了最严厉的一课:

病从口入,

请勿吃野味。

南极20度高温、澳大利亚大火、武汉疫情:有一个道理我们得知道了

正当我们生活在这场水深火热的病毒之中时,非洲的蝗虫也在侵袭着人类生存环境。

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等国遭到了严重的蝗灾,庄稼被啃得乱七八糟。

虽然索马里是东非地区第一个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的国家。但除了索马里外,埃塞俄比亚也遭遇了25年来最大规模的蝗灾,肯尼亚则是遭遇了70年不遇的蝗灾。

就在前几天,这批蝗虫又飞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

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那么我们人类才是最终受害者。

南极20度高温、澳大利亚大火、武汉疫情:有一个道理我们得知道了

正当我们感慨想要重启2020的时候,另一个消息又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南极首破20度高温,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事实。

巴西科学家在南极洲西摩岛上记录下了20.7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不仅企鹅的生存环境遭受挑战,人类也在接受挑战。

南极洲是储存着地球上70%淡水的宝藏地——那些冰川和雪域,就是人类天赐的淡水资源,这个地球上存冰最多的地方,可以称之为地球的“冰箱”,

因为这个“冰箱”的存在,和与之相接的各大海洋的共同调节,和陆地上的森林绿地一起,以前温度偶有升高,也会被这些“杠杆”努力平衡。

然而,当大气层的温度持续上升时,它们不仅不再有能力控制局面,还成了首当其中的牺牲者。

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先生曾经在《李光耀观天下》中写到:

全球变暖和气候的改变,使人类生存面临威胁。人们呼吁各国政府采取一致行动,以大幅度地降低碳排放量。遗憾的是,这不太可能实现。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尽管所有主要国家的领袖都出席了大会,结果还是未能达成任何具约束力的协议。

这之后的几次大会同样收效不大;对未来的大会,我也不敢抱有太大期望。

而事到如今,一切迹象都表明,比发展经济,发展科技,更重要的是首先意识到自然的保护问题。这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南极20度高温、澳大利亚大火、武汉疫情:有一个道理我们得知道了

人们谈到自然的保护,就知道经济必然受到妥协,然而这次的疫情,让我意识到,有些时候,你不妥协,老天爷会替你做出妥协。

武汉疫情,经济势必会造成前进基础上的一定程度下滑。这次疫情,就是中国经济的急刹车,它带给我们的反思会是什么呢?

雾霾没有让我们意识到,因为雾霾是一场温水煮青蛙的慢动作。

而今年的种种灾难,都是针锋相对的刀光剑影,我们没法,也不敢再忽视。

网上有人说,思念曾经车水马龙的繁华, 可是堵车意味着更多的排放量。

我倒是觉得,与其思念那个堵车堵到雾霾,人声鼎沸却不知危机意识的过去;

倒不如想一想,怎样才能构建一个更环保的城市,更宜人的自然环境,那样的生活才值得我们拥抱。

人与自然协同发展。人类是一个共同体,这次是不是应该停下来,停下战争,停下经济较量,停下来,想一想,人类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究竟应该做?作为一名普通人,作为这个地球上几十亿分之一的一份子,也请求各国政府联合在一起,认真谈一谈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的问题吧!

因为,我们热爱人类,也热爱大自然母亲。

大家同住一个地球,人人的命运都是捆绑在一起的;争辩后谁输谁赢根本毫无意义,地球若毁了,大家全遭殃。当然,在地球变暖情况到了极致之时,也许是介于50年到150年之后的事,我早已不在了,现在活着的人也多半不在了。尽管如此,对于后代子孙,我们还是得负起一定的责任,我们交出去给他们的,必须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世界,就像当初我们从先辈手中接过来的世界一样。 ——李光耀《观天下》

文:酸菜君(曾是旅游图书编辑,热爱旅游与写作,愿我们热气腾腾过一生。喜欢请+关注)。

图:来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