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学,每日一篇文言文——第一篇:滥竽充数

滥竽① 充数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②

【作者】韩非③ 【朝代】先秦④

齐宣王⑤使人吹竽,必⑥三百人。南郭处士⑦请⑧为王吹竽,宣王说⑨之,廪食以数百人⑩。宣王死,湣王⑪立⑫,好⑬一一听之,处士逃。

小学生必学,每日一篇文言文——第一篇:滥竽充数

拼音一定要念对哟

词语解析:

①滥:失实的,假的;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类似现在的笙。

小学生必学,每日一篇文言文——第一篇:滥竽充数

古乐器:竽

②《韩非子.内储说上》: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

③韩非:前280-前233,荀子的学生,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大 部分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④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先秦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⑤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第五任国君。姓田,名辟疆。

⑥必:总是、一定、必须。

⑦南郭处士:南郭:复姓;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⑧请:请求。

⑨说:通假字,通“悦”,表示内心的喜悦,对……表示很高兴。

⑩廪食以数百人:用好几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廪食:公粮,官府的粮食。

⑪湣王:战国时期齐国第六任君主,齐宣王之子,姓田,名地(田地,这个名字很……)。

⑫立:被立为王,被动用法。

⑬好:爱好、喜欢。

小学生必学,每日一篇文言文——第一篇:滥竽充数

战国的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并且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并不会吹竽,但他认为自己只要和大家一起摆好姿势假装吹竽就好)主动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湣王被立为王。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是,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根本不会吹,眼看就要露馅了)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小学生必学,每日一篇文言文——第一篇:滥竽充数

南郭处士不会吹竽,但是很会装

寓言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特别喜欢听吹竽,他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听大合奏,觉得很气派,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姓南郭的士人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就跑到齐宣王那里自我吹嘘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把他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发给他和别的乐师一样优厚的待遇,南郭处士得意极了。

其实这个南郭处士根本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他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学别的乐师摇头晃脑,脸上装出一副陶醉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没过几年,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小学生必学,每日一篇文言文——第一篇:滥竽充数

假的真不了,终究会露馅

寓意:

这个故事讽刺了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也讽刺了那些盲目虚荣、对人不加以鉴别就委以重任的掌权者。

小学生必学,每日一篇文言文——第一篇:滥竽充数

一起学习吧

成长启示: 像南郭处士这样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想靠蒙骗混饭吃,他即使骗得了一时,也骗不了一世。假的东西永远不会变成真的,做人做事都若是抱着侥幸心理,一定会被拆穿。同学们想要成功,只有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经受得住任何考验。万万不可像这位南郭处士一样弄虚作假呀!

小学生必学,每日一篇文言文——第一篇:滥竽充数

我是猫妈,因为家中不只有一只七岁小妞吞金兽,还养了两只可爱的猫咪,女儿给我起了外号:猫妈。在工作之余,我致力于小学语文的研究和分享,最大的乐趣是和孩子一起阅读、写作,若是您喜欢我的分享,请关注,请一起探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