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专生都是百里挑一的学霸,他们究竟有多强?

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做为一个过来人,我应该是有发言权的。我86年初中毕业考中师,分数达到了,但面试没过。89年高考,495分,差中专录取分数线两分,90年复读才上的本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专生都是百里挑一的学霸,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一、初中毕业考中专的确实是当时初中成绩优异者。因为当时的中专是包分配的,带干部指标的,所以当时农村孩子为了早日跳农门,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优先报考中专。如果中专录取不了,再录取到高中,考上中专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从此可以吃国家粮了,成了国家的人。

二、从高中毕业能考上中专的,也绝对是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先看下表,当时的录取情况。请大家要注意,1970年出生人口约为2800万人,参考高考大概在1987年、1988年左右,看是不是不到10%的同学能参加高考。也就是说,通过小升初、初中升高中和高考预考进行淘汰后,最后能参加高考的占同龄人数量不到10%,当年录取人数六十多万。再看看现在,1998年出生人口为1400万人,2016年211上线人数40多万。所以当时高考能上中专的放到现在参加高考,全部能考上一本,部分能上211大学。

三、那时的学生跟现在的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差距。当时学生学习的内容跟现在的学生学习的内容不管是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确实有差距,现在学生学习的内容更深更广。记得当时高中数学里面就没导数这方面知识,好象是在大学高等数学里才学,而现在高中就要学这部分内容。英语当时就只有阅读,是哑吧英语,现在从小就要有听力,学习难度和要求高很多。现在的孩子要想上985和211大学绝对也非常难,但如果仅仅考上本科的话那还是很容易的。

结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专生都是百里挑一的学霸的说法是合理的,如果按现在同等比例录取的话,全部能考上一本,一部分学生能考上985、211大学。


我是良心老师,以上是我的结论,你们觉得呢?请留言评论。更多教育问题请关注我。


良心老师


我赞同这种说法,因为我就是其中的一员。虽我不咋的,但说说我当时的学习环境和我的同学们。

那时的学生学习基础是自“文革以来”最好的,学习环境也很好,成才率非常高。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四川省气象学校读(三年制)中专,同学们都是全国恢复统考后第二年硬考上的。学校位于偏僻的四川江油县西北部大山里,学涯环境没有超市、美食摊、咖啡厅、影院、公园、公交车、电话等配置、12英吋电视非常稀罕;那时的教师十分爱岗敬业,学生勤奋静心学习,最热闹的聚会是学校运动会和歌咏会,最舒心的放松是看露天电影;同学们学习基础扎实,普遍单纯一心读书,绝少谈情说爱,更没有越界的龌龊丑闻发生。个个学业了得。毕业后从事气象工作实践证明,他(她)们中人才济济。

他们毕业后几乎都在四川、重庆气象部门工作,普遍成为了工程师,正科级业务技术干部。副高、正高;副处、正处、副厅等也不是凤毛麟角。这批学生,成为了四川地市县基层气象工作跨世纪的承前启后顶梁之才。

虽然后来四川气象部门招进人的学历门槛从大专、本科、研究生越竖越高,但实践证明,这些新人与“老中专生”在相同年龄取得的学术和业务成绩相比,完全不占上风。

据现在还健在的当年学校(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老师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几届中专学生,是他(她)们一生中教过的最好学生。

(申明;本文写得较具体,没有想象、估计、听说、杜撰的成份,文责自负!)


谌人


不是百里挑一,是万里挑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专生,尤其是初中中专,真正是属于万里挑一的人才。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那时候国家急需要人才,所以在初中就挑选出了一部分出来读中专,我以前说过,这部分人是初中升高中时最顶级的学生,他们是在重点高中之前录取的。就是说如果你不上中专,你上重点高中的话肯定没问题。而我们县中,当时读高中后的大学录取率都起超过了百分之八十,所以他们要去读高中,没有特殊情况出现,上大学就是三个手指头捏田螺,十拿手稳的事。

另外一方面,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意味着他们跳农门了,农转非了,这在当时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我读初中的时候,因我爷爷在安徽芜湖的一单位退休,可以有一人顶替职位去城市上班,转户口,可以跳农门。我爸也没有兄弟姐妹,我是唯一可以够得上的人选,家里人还犹豫了好久,最终因为我妈觉得我太小,芜湖离家又太远,舍不得,放弃了这个机会。可见当时跳农门是一件多么大的事。

有人现在总强调说那时候的中专生有什么了不起,又不懂什么英语啰,又不懂计算机啰。我们在这里说的学霸,是指与当时的教育水平相对应的最好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指他掌握了多少知识。那时候没有计算机,你凭什么去指责他们不懂计算机?

所以,那时候的初中中专生,如果高中时仍然保持原来的学习能力,基本上都是清北的料,985都不是他们的菜。


苏小妮


80年代的中专生是学霸,说这话的人,脸皮得多厚啊。

我和我弟弟,一个80年代读大学,一个80年代初中毕业读中专。我弟弟和他的中专同学,从来不敢在我面前自称学霸。

我83年初中毕业,那会初中读中专的比较少,我记得中专收初中生的,有师范,幼师,护士学校,还有一个牙科医士的。同学里面有人去读了,83年读中专的,基本都是考不上重点高中的中游生。

我弟弟比我晚两年初中毕业,那会开始多中专收初中生了,基本上也是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孩子选择读中专,能考上大学的,一般都是选择去考大学的。

80年代考大学,要先预考一次。普通高中的孩子,一大半会在预考就被刷了,有资格的剩下很少了。这类预赛都过不了的,不如去读中专,所以中专生中游生比较多。

话说回来,那会的中专生,不比现在的二本三本的大学生差,自从扩招之后,考大学容易很多了。80年代大学生很少,比如我读那个大学,四个年级一共才4000多人,现在扩招,两三万人了。

80年代,大学生也只能算十里挑一的学霸,中专生,算五里挑一的学霸吧。至少比那些初中毕业就去工厂赚钱的学渣强。这样说,可能更贴切一些。


春暖花开003


我是亲身经历者,或许有点发言权。

我88年初中毕业参加中考。那时候中专分为中等师范学校和中等专科学校,中师一般是招收初中毕业生。中专则既有初中毕业生,也有高中毕业生。

由于中师毕业一般要分到乡下教书,中专毕业一般分配到城市就业。所以中专录取分数通常要比中师高上十多分,甚至20分。中专毕业就包分配这可是现在不敢想的福利啊!

当年学习成绩还算优秀,为了不回到农村,报考了中专。结果超了中师12分,中专却差了3分,没能如愿。后来上了重点高中,也没有特别努力,3年后顺利上了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当年没有一本、二本、三本说法,就是重点线、本科线、专科线。

所以楼主这个问题还是比较靠谱的。百里挑一应该可以算,因为每年录取率相当低,一个学校两百毕业生能考上中专也就几个人,而且复读生很多,真正应届初中毕业就能考上的人应该算是学霸。但是考上的就是学霸吗,我觉得还不算,一是毕竟只考语文、政治和数理化,外语没有考,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和现在初中生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二是复读生占了大多数,有的甚至复读了三年、四年才考上,所以当时一起上中专学校的同学年龄差个3、5岁是很正常的。

任何问题都要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来作比较,才能客观反映事实。我想当初能考上中专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应该算是学霸。放到现在,任何学校的年级前几名称为学霸,肯定是不过分的!

我是站在农村学校和学生的情况下来回答问题的哈,城里的情况不懂。


咪兔Mactoo


经常有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专生都是百里挑一的学霸,他们究竟有多强?要说有多强,情况是不一样的。有初中应届,初中往届,高中应届,高中往届,还有复读好几年的往往届……

第一,初中应届毕业生,我觉得这部分人确实是学霸。他们要是按部就班的上下来,应该就是北大清华的苗子。我弟弟和弟妹都是这类的。他们是八六年应届初中毕业考上南邮的,当时全省就要了七个,全国也仅此一个班。初中的时候,他们的成绩都是镇里绝对第一的(没和别的地方比较,不知道在省里应该第几,只知道中考是省里前七),他们的第一是拉下第二总分几十分以上的。所以我觉得他们就是万里不挑一的北大清华苗子。



第二,高中应届中专生。这部分人也应该分两类。一类是刚恢复高考制度前三年的,这些应届中专生也是学霸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人上学期间,经历了十年文革,基本上没怎么系统学习知识,能考上中专也是凤毛麟角。本人不才,就是七八年的这类人。当时我们高中五个班,三百多人考上三个人,也算百里挑一吧。(当时这部分人考试前先选择考中专还是大专,不是考完按分数划线的。所以农村的孩子为了保险不得不选择中专,这也是许多人心中永远的痛)另一类是后期的按成绩划线的,就是先划出大学(大学当时本科专科不分)再划中专。这类也是班里的好学生,拿到现在考个一本应该没问题的。



第三,初中往届。这些人都在初中复读过,复读一年到几年不等,所以水平也是不一样的,一般复读一年考上的也是班里的好学生,拿到现在来说也是考一本的水平。(我两个堂弟都是这种情况)复读年限多的就没法说了。我感觉大部分是二本水平吧。


第四,高中往届。高中往届也是多种情况。前几年不按成绩划线,复读一年考上的也是好学生,应该也是现在的一本水平吧!划线之后再复读考上的,尤其是复读三年几年的,应该也就是二本水平吧!

总之,八十年代考上的中专生,都是当代的天之骄子,没有经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我儿子中科院博士毕业,感觉也没有那时他舅舅荣耀。我是林林妈妈,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质疑!


林林妈妈


说下本人的经历:我八三年初中毕业,镇中学大概有一百多点学生,中考预选,有大概二十几个预选上可以参加正式中考。其中有两个考上本县的师范学校,考的最好的两个人!他们两个可能不是学霸,但成绩绝对是一流的!八六年高中毕业,我们届大概有160人,考上的十四个(本科,专科,中专合计)。这也是我们学校历史最好成绩!那年我记得中专的分数线是478。我考了420分,回家务农!现在认识一位黑龙江的朋友,和我同龄同年高考,一样的分数,上了一所东北电校,他现在是某电厂的总工程师了!总之,及时那时候上的是高中中专,成绩也是很牛逼的!


虫拱棒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专生到底有多强,竟然有人说很多都是百里挑一的学霸,没经历过那时生活的人根本理解不了,现在的学生别说考中专,就是一般的大学都看不上眼,怎么可能学霸去考中专,但学霸考中专这种事情在那个年代是真实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那时中专包分配,考上中专,学个4年毕业后会分到工作,二是那是那时的家庭都很穷,家里的孩子又都很多,考大学太费钱了,正好考上中专早些参加工作,早些为家里挣钱,三是那时考中专不考英语,很多人会奇怪英语不好还怎么能叫学霸,那时的农村英语老师奇缺,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我们这代人是上初中时才开始学英语的,英语老师是体育老师兼任的,只会说几个英语单词,后来调来的英语老师嫌农村苦,根本不认真教课。所以那时农村学生普遍英语不好,好的完全靠自学。最后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当时我们年级200多学生,我排名第一,英语自学的90分以上,后来报考时,要决定是考重点高中还是中专,那时我们学校能考上区重点高中的不过一两个,我自己和学校的意思是考重点高中,而我父亲的意见是考中专,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后来因为这事和父亲抗争了近两月后区服,由于两个月没认真学习落榜,我外语好也是原因之一,中专不考外语,后加试外语考上了一普通高中,高中成绩是文理科平均分年级第一,说到这里你就能想到当时考中专竞争是多么激烈,那时家里孩子都多,学生非常多,很多人初中毕业就走向社会养家去了,哪像现在生源少,怎么着也能考个大学,完了毕业后就声称我是大学生,一定要有个好工作,钱少的不干,太累的不干,现在的很多大学生,跟那时比,说实话也就普高水平,现在考研的,考博的才是那时大学生水平


八方43


我说说八十年代初中考中专(俗称小中专)的事,我是当事人之一,有点发言权。我86年从江西一个贫困县的乡初中毕业,中考成绩全县第4(1.不知道当时全县多少人口,据查15年统计人口是80多万;2.我们当年考英语,笔试),初中时得过地区(现在地级市)三好学生,加分后成绩排名全县第二。当时考上中专包分配工作,可以拿所谓的“铁饭碗”,可以从农村户口转非农村户口,对农村孩子诱惑是很大的。我当时被湖南长沙的一个部属中专学校录取,学制4年(一般省属、地区属的学制3年)。我们那个时候录取的难度是这样的:中专>中等师范>重点高中。当时年级3个班,200人左右,考取中专的有3个,都是全年级中考成绩最好的,是我们那个乡下初中前后十几年考得最好的一年。


一树响叶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因为如今中专大专基本属于学渣的选择,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初中应届中专生也满脸不屑,中专嘛,呵呵! 其实是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当时大城市不敢说,中小城市及县乡初中升中专绝对热门,这和当时的干部身份及包分配有关,毕业有很大机会直接进入体制内,想想现在公考的难度及热度吧!可以这么说90年以前初中应届生考上全日制中专的都是班级甚至年级前几名,考上当地重点高中直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别笑话他们的短视,别忘了他们初中毕业才十五岁左右,对未来还没什么清晰的概念及展望,就被时代裹挟着上了中专的列车.....毫不夸张地说这里有很多清北的精英沉没,有很多华五的才子终身没有见过校门。多说无益,说点实在的! 有一位八八届的学生,小学五年级就被老师称为从教生涯最聪明的学生,上了初中近视因家人不重视看不清黑板而基本属于自学三年,初三时数理化已经没有不会的题目了,语文自上初中和另一同学(也同年考取中专)一起包揽了每次作文范文,中专考试时七百多人以第三名被录取(共录取四名),中专毕业前夕参加自考,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自学了经济活动分析和高等数学,分别取得了94和77的分数,前者不说,高数上过大学的都知道,在有老师讲和考试划范围的情况下依然很多人挂科,不到两个月时间自学不划范围而顺利通过,想想难度吧! 虽然此人现在生活不尽如人意,但那是性格情商决定的,和智商学习能力无关。还有其中专同学,中考全班第一(第十的上实验中学考上了南开),当然他经过拼搏取得了巨大成功(是那种几乎无法企及的成功),成为了同学们的骄傲,中专毕业尚且如此,如果读了高中考上了清北复交,现在也许就在胡润的榜单上了! 再说说他们的孩子,有700分被北大王牌专业录取的,有申请加州理工的,有645分考取西交ACCA专业的,有中山大学的,有对外经贸的,有大连理工的,有中国海洋的,大部分都考取了985、211。 说了这么多不是要证明有多牛,而是想说这是一批折翼的鹰,本可以飞得很高,却在那一次平凡的中考时失去了翅膀.....所以请不要把他们和现在的中专生相提并论,原因嘛,你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