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希望破灭的声音


《告白》:希望破灭的声音


“我听见重要的东西消失的声音,不是啪嚓,是咚锵。”


《告白》:希望破灭的声音


《告白》:希望破灭的声音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心目当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能看完这部日本人性恐怖片之后你觉得泄愤解气,可能你为剧中的人物感到悲哀,也有可能你想到了教育或者人性,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依据自己的身份定位或是主观多一些或是客观多一些来审视一件事情、一个问题。当然,我也不例外,我看到了希望灰飞烟灭后的绝望和疯狂。


《告白》:希望破灭的声音


首先我们要知道未成年人犯罪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其他国家包括中国,都受到保护,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即使手段残忍,通常也不会受到很重的惩罚。当然我们不能过度批判,因为青少年相对来说考虑问题不全面,没有完全的价值观,可以被引导,他们是国家的未来。


森口悠子是一位中学女教师,她的丈夫是一名受欢迎的作家,在和她结婚前被检验出感染HIV病毒和癌症,此时悠子已经怀孕,悠子未感染,最后他们决定生下孩子但是不结婚。孩子叫爱美,是悠子所有的希望。爱美五岁时在悠子学校的泳池里遇害,警方判断爱美是因失足落水而死。但森口通过现场遗留的防盗钱包推断出了杀害她女儿的凶手:她班上的两名学生修哉和直树,随后两人也亲口承认。


《告白》:希望破灭的声音


修哉和直树二人成长环境不同,性格截然相反。修哉傲慢胆小聪明成绩好,看不起其他人;直树羞涩自卑懦弱成绩一般,但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修哉的母亲是高智商、前途无量、极致优秀的机电学者,从小对修哉要求严格甚至说是残暴,后因不满家庭生活的琐碎离开修哉,父亲另外成家,修哉一个人生活,因此修哉渴望母亲注意到自己回到自己身边,为了达成目的,修哉成绩优异、搞各种奇怪的发明、参加各种比赛,他发明了防盗钱包,也获了奖,但是那天报道他获奖的报纸头版被一个毒害全家的女孩Lunacy占领,他的新闻就只放在一个角落里。于是他就觉得只有用杀人这种方式才能吸引注意。他看到了直树。


《告白》:希望破灭的声音


直树跟母亲一起生活,父亲和他的姐姐在外地上班、上学。母亲十分溺爱他,因为在学校默默无闻没有朋友,青春期的他内心十分压抑。秀哉的主动靠近让他无比喜悦。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的性格和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其实就连说话走路吃饭一开始他都是在模仿,这是生物本能而不是他思想的驱动,母亲的性格脾性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孩子。母亲过于严苛的教育会达到震慑孩子的目的,让孩子乖乖听话,甚至面对强者也会乖乖听话,但是对待除其他人或者是更弱的人他可能会异常残暴冷血;母亲对孩子呵护有加过于溺爱再加上父爱缺失会让孩子无原则,真实性格软弱胆小。这是修哉和直树走上不归路的性格缺陷:内心软弱者会欺负更弱的人。


《告白》:希望破灭的声音


两人用安装了修哉发明的防盗装备的钱包骗爱美拉开拉链,随即爱美被电晕。两人都以为她死了,直树感到恐慌,修哉凭借自己的发明杀死了爱美,他很高兴,甚至嘲讽直树一个失败品和无能懦弱的笨蛋,然后就离开了。这些话给直树当头一击,因为他天真地以为修哉是肯定他才找到他做帮手。恼羞成怒的他看到爱美苏醒但他依然把她扔进泳池。


《告白》:希望破灭的声音


森口学期末辞职的时候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告白,并声称自己在这两名学生的牛奶里加了感染艾滋病的血液,这当然是谎话。直树从此再也没回到校园,在各种刺激下近乎精神失常,后残忍砍死溺爱他的母亲。修哉天真的以为父母会因为自己感染疾病重归于好,母亲也会回到自己身边,但森口设计让秀哉看到了母亲再婚的真相,修哉恼羞成怒决定报复全校师生,制作炸弹放在了学校礼堂并决定在毕业典礼当天引爆。但森口把炸弹拆除放到修哉母亲的办公室。最后结局当然是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希望。他人生的痛苦才刚刚开始,他还未成年,法律不会拿他怎么样,但他的内心会折磨他到离开这个世界。


《告白》:希望破灭的声音


看到这里,熊孩子被解决了,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森口为女复仇的方式引人深思,虽然情理可容,但法理难容。这让我想到由东野圭吾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彷徨之刃》,单亲父亲为被强暴致死的女儿报仇,最后在追踪主犯赵斗植被警察射杀,他最后一段话:“赵斗植,是个恶魔。他绑架了我的女儿,给她下药,并且像畜生一样强暴了她,然后残忍杀害了她。我不能和这个恶魔呼吸同样的空气。”他举起的枪里没有子弹,罪犯一直到这位父亲倒下还在为自己找借口,最后也只是被送到少年收容所接受教育。“受害者只能忍耐或寻死吗”,不禁让人沉思,犯罪不分年龄,罪恶不论大小,法律要给那些加害者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没有人能够受害者起死回生的机会,没有人挽救受害家属支离破碎的内心,也没有人能挽回加害者残缺的家庭。但是私立报仇确实是不应被推崇的,无秩序的社会肯定会无限放大人性的恶,让社会更加混乱。


《告白》:希望破灭的声音


生命是什么,生命被寄予了希望,生命也充满了渴望。人活着就是欲望和渴望不断被满足的过程,饿了渴了身体渴望食物和水,冷了渴望温暖,黑夜里渴望安全,渴望被尊重被爱,最后是自我得到满足。电影《告白》中每个人都把希望放在了别人身上,自己的爱和全部,渴望从另外一个人身上找到自己存活的意义和快乐。法律的缺失让失去孩子的母亲绝望报复;孩子呢,他们是狭隘的,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家庭教育的缺失、校园教育的缺陷和人性本来的恶放大了所有的不幸。

一个人从被孕育出生到童年到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再到死去,每个阶段命代表什么?一个个体来说另一个个体的命又代表什么?一个人完成自己我救赎,能不能以牺牲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一个人有没有终止另外一个人生命的权利?森口毁掉了修哉的希望,让他生不如死,这的确快人快意,可如果世间本没有恩怨,也就不用冤冤相报,但前提是每个人都得想清楚:什么是命,这也就回归到了影片的开头,森口在黑板上写下的那个字:命,它本身就应该是希望


《告白》:希望破灭的声音

珍爱生命,人人有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