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健康上海行動 建設健康城市典範


文|鄔驚雷


推進健康上海行動 建設健康城市典範

鄔驚雷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隨著全國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人群疾病譜發生轉變,慢性病已成為居民主要死因,不良生活行為方式引發的健康問題日益凸顯。為推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有效應對當前突出的健康問題,國家制定出臺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上海市根據國家部署,落實中央對上海的戰略定位和要求,出臺了《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圍繞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加強重點人群的健康服務、防控重大疾病、加強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健康上海建設能級提升五方面,推進實施十年全民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行動,使上海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健康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範。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衛生與健康事業,涉及人民的生命安全,也關乎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對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對中華民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的健康。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部署。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2019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發布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

根據國家部署,結合實施《“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上海及早謀劃、提前啟動,按照“健康融入萬策”和“健康上海,人人行動,人人受益”的理念,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由市衛生健康委牽頭40餘個部門共同參與,編制完成了《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以下簡稱“《健康上海行動》”), 這是全國第一個省級中長期健康行動方案。《健康上海行動》相關文件經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市政府出臺了《關於推進健康上海行動的實施意見》,市健康促進委員會印發了《健康上海行動》,決定在全市推進健康上海行動。

《健康上海行動》的出臺背景

健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和追求,長期以來我們黨把維護人民健康、提高健康水平作為始終不渝的初心和使命。革命戰爭年代,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我們黨領導根據地人民開展群眾性衛生運動,千方百計保障人民健康。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政府廣泛動員群眾,以除“四害”、講衛生整治環境為重點,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有效改善了全國衛生狀況,控制傳染病流行。愛國衛生運動是我們黨把群眾路線運用於衛生防病工作的偉大創舉和成功實踐。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向中國政府頒發“社會健康治理傑出典範獎”,表彰愛國衛生運動取得的輝煌成就。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早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界的口號前,中國就已通過愛國衛生運動踐行這一原則,為提高中國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貢獻,併為全球其他國家通過跨部門合作和全社會動員解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提供了可借鑑的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以防病保健康為重點,不斷創新和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成功戰勝非典等重大突發疫情,大幅度改善了群眾的健康狀況。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明確提出“沒有全民健康, 就沒有全面小康”,並在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部署。經過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我國的衛生健康事業取得偉大的歷史成就。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充分展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民健康,始終把衛生與健康事業放在突出的位置。多年來,我們持續推進醫改,滾動實施健康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全民健身等多輪行動計劃,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2016年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在上海召開,上海向全球展示了健康促進的中國經驗和上海模式,世界衛生組織讚譽上海是健康城市工作的樣板城市。2018年,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壽命83.63歲,嬰兒死亡率2.06‰,孕產婦死亡率1.10/10萬,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67‰,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領先水平。但同時,當前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還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疾病譜發生了轉變,全國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引發的死亡人數已經佔到了總死亡人數的88%,慢性病已成為居民主要死因,導致的疾病負擔佔疾病總負擔的70%以上。

二是不良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引起的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居民健康素養偏低,吸菸、過量飲酒、缺乏鍛鍊、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問題日益突出。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僅有11.2%的居民能夠保持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三是優質醫療資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衛生健康體系重治療、輕預防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衛生健康工作亟待從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為積極有效應對當前突出的健康問題,推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國務院制定出臺了健康中國行動有關文件,決定實施十年全民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行動,這是落實預防為主方針、統籌解決當前人民健康突出問題的具體措施,充分體現了人民健康優先發展的戰略思想。健康中國行動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貫徹預防為主方針,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週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

《健康上海行動》在國家15個行動任務和26個考核指標的基礎上,按照中央對上海的戰略定位和要求,增加了健康服務體系優化和長三角健康一體化、健康信息化、健康國際化等內容,最終形成18個重大專項行動、100條舉措、40項考核指標。行動目標按照2022年和2030年兩個時間節點,分步推進實施。


推進健康上海行動 建設健康城市典範

www.jkzggcw.com

《健康上海行動》的主要內容

《健康上海行動》堅持“健康優先、預防為主、共建共享、促進公平”的基本原則,不斷鞏固健康城市建設成果,對標國際一流標準,著眼民生健康福祉,提升健康上海能級,到2030年,使上海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在已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的基礎上,有更大的提升,率先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目標,使上海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健康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範。《健康上海行動》更加突出部門聯動、更加重視體系建設、更加註重改革創新、更加強調社會共治,重點圍繞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週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加強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和推動健康上海建設能級提升等五方面內容形成18個重大專項行動、100條舉措。主要內容為五個方面。

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目前,居民健康素養偏低,吸菸、過量飲酒、缺乏鍛鍊、不合理膳食等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引起的健康問題日益突出。行動方案提出,要對影響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實施綜合干預,進一步提升本市居民健康素養。要依託社區、學校、工作場所,開展全民健康教育,傳授健康知識和技能,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引導群眾合理膳食、合理用藥、戒菸限酒,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40%,參與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的人數達到120萬人。同時,實施減鹽、減油、減糖、限酒等營養干預措施,明顯減緩居民超重、肥胖和慢性病發病的增長速度。加強全民健身行動,推進一批重大體育設施建設,2030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8平方米。加強控煙工作,完善戒菸服務網絡,2030年成人吸菸率下降到18%及以下。推進心理應急干預體系建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急救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加強健康環境建設,大力推進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健康細胞工程建設,實現國家衛生區鎮全覆蓋;推進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加強垃圾綜合治理,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加快形成有利健康、促進健康的公共衛生環境、公共安全環境、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

加強重點人群的健康服務。聚焦婦女、兒童、老年人、職業人群、殘疾人,進一步提高健康服務、健康保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施婦女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規劃,加強兒科、產科建設,進一步完善危重孕產婦、新生兒“7+6”會診搶救網絡,建成50個綜合醫院標準化示範兒科門急診。關注中小學生健康,開展健康學校建設,加強生命教育,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對學校的績效考核,構建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實施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治行動。強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政策,推進醫養結合,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促進老年醫療、康復、護理、生活照料、安寧療護等服務有序銜接,打造老年宜居環境,實現健康老齡化。落實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合理配置殘疾人康復資源,建設適應多元需求、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有效控制和減少殘疾發生。

防控重大疾病。重點是加強公共衛生,深入推進慢性病和傳染病防控工作。目前,慢性病已成為威脅上海居民健康的最主要疾病。要優化慢性病防治策略,完善預防、治療、健康管理“三位一體”的慢性病防控機制,對重點疾病要加強早期篩查,推進早診早治,儘快實現患者的健康管理全覆蓋。推進癌症的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2030年常見癌症診斷時早期比例要不低於40%。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向居民提供風險評估、健康教育、疾病及其併發症篩查、隨訪管理、分級診療、綜合干預等服務。對傳染病的防控,要強化源頭治理、聯防聯控,完善艾滋病、結核病和病毒性肝炎等慢性傳染病患者的社區規範管理,鞏固完善傳染病救治體系,優化傳染病監測報告和預警分析,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

加強健康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強化疾病控制、精神衛生、衛生監督、衛生應急、健康促進等專業機構和能力建設。

二是完善以家庭醫生制度為基礎的分級診療體系,推進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實施“騰飛計劃”,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

三是完善社區健康服務體系,2030年實現每個市民都擁有自己的家庭醫生。四是實施海派中醫流派傳承工程,建成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網絡。五是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醫保支付方式,進一步完善本市醫保藥品目錄。

推動健康上海建設能級提升。新時期健康上海建設,需要不斷更新動能,進一步拓展提升能級。準確把握健康產業的發展規律和民生特點,推進“5+X”健康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培育社會辦醫品牌,有序發展前沿醫療服務。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加快生物醫藥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應用,使健康產業成為上海新的支柱產業,成為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推進健康信息化工作,實現醫療衛生機構健康服務信息互聯互通互認,促進醫療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推動長三角高端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統籌佈局,打造標準規範互認、信息互聯互通、服務便利有序、醫學科技發達的健康長三角。同時深化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建設有競爭力的國際健康旅遊目的地,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創新健康領域對外合作交流機制,提升上海在全球衛生健康治理領域內的影響力。

全力推進落實健康上海行動

《健康上海行動》是健康上海建設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關鍵在於落實,在於行動。推進落實健康上海行動,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形成推進合力。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發文已明確,由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統籌推進健康上海行動,負責組織實施《健康上海行動》。各區、各部門要將貫徹落實健康上海行動納入各級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多部門聯動,按照職責分工組織跨部門行動,形成推進合力,切實貫徹“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立健康上海行動專家諮詢委員會和專項行動組,負責行動的協調組織實施。同時,進一步加強健康促進隊伍建設,強化支持引導,不斷夯實健康上海建設基礎。

二是要加強考核評估。全市將建立監測評估機制,完善考核機制和問責制度,把健康上海行動執行情況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考核內容。各區各部門按照責任分工,細化配套措施,加強分類指導。建立常態化、經常化的督查考核機制,研究制定健康上海行動評估驗收方法,確保行動目標任務有序推進。

三是要加強宣傳引導。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健康上海建設的認識水平,讓“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宣傳推動健康上海行動,鼓勵個人和家庭積極參與,形成“健康上海、人人行動、人人受益”的社會共識。凝聚全社會力量提升健康上海建設能級,為建設全球卓越城市夯實健康之基。

《健康中國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